首頁>軍事>

一提到日軍與火焰噴射器,很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美國製作的太平洋戰爭相關的電影、遊戲中被美軍的噴火兵和噴火坦克烤成烤肉,鬼哭狼嚎的日軍士兵。

像是這樣

或者這樣。

但是實際上,日本作為二戰期間為數不多可以自主研發兵器的國家,在諸多領域有著自己獨樹一幟的設計概念。實際上日軍才是最早將火焰噴射器應用到太平洋戰役中的存在。

日軍對於攻堅用的燃燒類器材的研發和使用起步很早,因為比起西方列強,他們接觸現代化的大型防禦體系攻堅戰反倒更早些。日俄戰爭中日軍在203高地前日軍損失6萬士兵的傷痛是軍部所不能承受的 ,因此增加對付永備工事的手段便成了日軍急需攻克的一道難題。

為了突破這些堅固的要塞,日軍首先嚐試了改變戰術和進攻方式,其中就包括煙燻火燒。他們將動物的臟器油和煤油混合在一起進行延燒,將高溫和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灌入工事和民居,將守軍和避難的軍民趕出並擊斃,日軍在日俄戰爭中的這般所作所為被視為現代的燃燒類武器和毒氣的起源之一。

但在火焰噴射器上,日本軍工部門的研發則要相對後知後覺一點。雖然早在干涉西伯利亞時日軍就已經對當時才剛剛誕生的火焰噴射器有了接觸,並獲得了實物,但直到30年代初期這一類武器的研發才有所進展。

從這些年新發掘的史料上看,“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的軍事行動,加速了日軍火焰噴射器研發。

雖然國民政府放棄了東北,但東北軍部分戰士和東北人民的自救行動依舊劇烈。在31年11月1日至19日的齊齊哈爾江橋抗戰,32年1月的哈爾濱會戰,32年2月、4月、8月的多次反攻瀋陽作戰中,日軍都遇到了這樣的作戰情況——大量缺乏自動武器的抵抗武裝盤踞在由塹壕連線的堅固民宅和磚混建築物中,依託工事節節抗擊,極為倔強。只要日軍步兵不獲得炮兵的支援,就很難對他們的陣地展開壓制作戰,這迫使日軍研究一種可以將敵軍步兵從建築物裡趕出來的東西,而九三式火焰噴射器就是這一戰場需求所誕生的產物。

根據裝備部從戰場首收到的反饋,以及從歐美購入的少量新銳噴火器,日軍結合本國工業能力研製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單兵噴火器

這種噴火器重25公斤,裝有14升燃料,有效射程28米,最大噴射時間12秒。

客觀的說,這種噴火器的結構在當時的條件下是相當先進的。它擁有一個巨大地氣罐和一個巨大的油罐,中合室在中間,打火器在外面的噴射口上,這使得這一裝置相對安全,但是帶來的負面效果就是裝置整體重量過大,而且所攜帶的燃料作戰持續時間較短 。

雖然整體上符合日軍的作戰需求,但是由於噴壓不夠導致噴射距離相對較短,而且燃燒時間也比同類產品要低,但這並不影響這款武器的實用性,尤其面對缺乏訓練的抗日武裝,綽綽有餘。

在伊春和海倫四周的戰鬥中,日軍首次將火焰噴射器投入作戰,不過收效甚微。因為叢林中沒有可以依賴的建築物,抗日軍民也就不再像義勇軍時代一樣採取站樁射擊的打法,而且採取散兵戰,射程還不及土銃的火焰噴射器很難起到作用。嚴冬下的東北天寒地凍,寒風呼嘯,使得使用火焰噴射器在山林中縱火構建阻塞地帶也很困難,而且東北地區極端的氣候條件導致噴火器對凍土工事的殺傷效果極為有限,風乾物燥的條件又使得山林地區使用極易引起大火殃及自己,使得該裝備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過嚴冬也給了日軍的噴火器一些發揮的空間。因為在暴風雪的淫威下,缺乏棉衣的抗聯戰士們不得不撤進山洞或者其他的半地穴建築物內進行躲避,而擁有完備防寒衣物的日軍通常可以在暴風雪中繼續行軍。他們經常可以根據叛徒的線報或者腳印發現這些山洞,派出大軍將四周的區域圍個水洩不通,而後再用噴火器將抵抗者和躲避日軍掃蕩的平民一起堵在洞穴裡,抗聯戰士身上的棉衣只要沾染到粘稠的燃料就會劇烈燃燒起來,最終被活活燒死,死相極其慘烈。

雖然抗聯依舊在艱苦奮戰,但在缺乏關內支援的情況下,這些愛國者的結局已經悄然註定了。

由於作戰環境的逐步改變,日軍的需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長射程威力大的噴火器成了日軍急需的裝備。很快,在世界各國噴火器日趨向輕量化發展的1935年,極為非主流的九五式重型噴火器誕生了。

這款噴火器重達88千克,包括一個巨大的防彈的,容量達40升的較大儲油罐和一個比醫用氧氣瓶還大的高壓氣管,需要兩名士兵像是抬轎子一樣抬著,後面那名還要揹負氣罐,還需要至少兩名士兵揹負其他裝置並提供掩護。使用時,油罐將會被放在地上,四名士兵彼此配合向敵軍陣地噴射燃料,極為麻煩與笨重。

它的噴射距離可以達到45米,但由於一次噴射量過大,最多僅能噴射12秒,更大的油料攜帶量依舊無法解決火力持續性糟糕的問題。日軍在關外使用幾次後便淺嘗輒止,將之儲存起來,不再作為野戰武器,“以備攻堅堡壘之用”。

很快,七七事變爆發了,日本侵略者的鐵蹄開始踏向中原大地。在娘子關作戰、淞滬抗戰、南京戰役中,日軍都大量使用了93式和95式火焰噴射器,給只知道據點死守,缺乏機動作戰思想的抗日武裝以極大殺傷。

尤其在南京戰役中,雖然中國軍隊指揮混亂各自為戰,但在城區裡到東躲西藏的潰兵也給日軍造成了極大困擾。日軍最終用93式和95式火焰噴射器對於部分城區進行了焦土化處置,而後又用這些噴火器對於南京大屠殺所產生的屍體進行了處理。這也使得很多原本就難以辨認的屍體更加難以辨認。

日軍對於火焰噴射器的使用手段和編組算不得先進。在中國作戰期間,噴火兵通常由於加強基層部隊,但這種加強比較剛性。通常,噴火兵缺乏步兵的自動武器掩護,由於噴射距離較短,極易突出陣線,成為被集火攻擊的目標。但由於中國軍隊普遍組織度低劣,導致日軍的火焰噴射器射手依舊可以在戰場上暢通無阻。在40年開始的大規模敵後游擊戰爭中,噴火器也經常成為八路軍、新四軍和民兵們的死敵。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不拿原子彈炸,日本人還能打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