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中國殲10系列戰鬥機馳騁疆場

殲-10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殲-10採用鴨式佈局,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於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後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於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獅”相同的是,殲-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於機身上部主翼後方,其餘兩片僅位於機尾下部腹鰭之間。殲-10的首批生產型採用久經考驗的俄製AL-31FN渦扇發動機。蘇-27家族也採用了AL-31系列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渦扇10,簡稱WS-10,代號“太行”,是由中國一航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研究過程長達近20年。2005年,渦扇-10A發動機通過初始壽命試車考核,標誌著該發動機順利完成設計定型的全部考核試驗。這型發動機研製歷時18年,凝結著兩代航空人的心血。雷達方面,殲-10採用中國產JL-10脈衝多普勒雷達,搜尋距離100千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遠期將採用中國產相控陣雷達或俄羅斯“甲蟲”、“珍珠”雷達。殲-10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搜尋距離在100至130千米之間,攻擊距離在80到90千米左右,應能同時對付兩個目標。由於雷達也是中國軍工的弱項,為殲-10研製火控雷達也很艱難,國內只有南京第14電子研究所能擔當此重任。沒有好的雷達,殲-10本身效能再好,也只會象以往幾個型號的作戰飛機那樣,無法攻擊低空目標,缺乏多用途能力。殲-10是中國第一種配套雷達早於飛機本身研製成功的戰鬥機。而該雷達與美國F-16採用的APG-66/68兩種雷達,有著密切的關係。據媒體報道,中國已經開始大批量生產殲-10C戰機,而殲10B和殲10A的生產則已經停止了,而中國最終殲10生產數量很可能會達到近千架,用來大批量替換空軍中已經非常落後的殲8和殲7型戰機。中國殲10A戰機生產了約300架,殲10B戰機更是僅僅生產了不到80架就停止了,最終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殲10C戰機。殲-10C在外觀以及規格上和殲-10B沒有明顯分別,相比之前試飛的殲-10B,這架新機僅僅在機背上和機頭下方都多出了一根天線。殲10C裝備有更為先進的雷達裝置,其雷達擁有較殲-10A/B裝備的雷達更大的探測距離,並具有同時跟蹤12個目標,並打擊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目標的能力。其駕駛艙設定了更先進的中國產衍射平顯。此外殲-10C除了裝備有較為先進的PL12中距空空導彈外,傳聞還將裝備更為先進的PL-13遠端空空導彈和PL-10近距離格鬥彈,而PL-13遠端空空導彈將賦予殲-10C對敵方預警機的打擊能力。加裝了鐳射制導吊艙的殲-10C,還能發射多種鐳射制導炸彈,進一步提高了戰機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殲10C戰機在改進以後還擁有一定程度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甚至可以攜帶4枚600千克級的鷹擊-91反艦/反輻射導彈,整架戰機用途已經趨向於多用途化,整體作戰效果類似於美國F16改進型。殲10C戰鬥機的發動機更換為了最新型的“太行”改進型,推力提升到了14噸以上,機動性得到了進一步增強,且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DSI進氣道帶來的損失推力問題,並且因為飛-火-推一體化的原因,殲-10C的多用途打擊能力非常強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達到了早期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的水準。專家稱在面對普通戰機的情況下,殲10C甚至能打出五代機面對四代機的碾壓性優勢,殲10C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戰鬥機,而相對於殲11D,殲16等戰機,殲10C又相當廉價,與美國空軍擁有上千架F16一樣,中國也擁有上千架殲10。

殲10B戰鬥機是在殲10A的基礎上升級改進而來的。該機與殲10A的外觀差距還是挺大的,殲10B採用了DSI“蚌”式進氣道,DSI進氣道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阻力小、隱形等特點。機頭雷達罩有殲10A的圓形改成橢圓形,且有一定的下傾。在座艙的右側安裝了紅外探測儀,可以在雷達靜默的狀態下,對目標進行搜尋。殲10B的垂尾頂部設有電子對抗裝置,這點和“陣風”的垂尾類似。殲10B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與殲10A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該雷達有1200個T/R模組,對雷達的探測距離和探測精度以及探測目標數量都有極大的提升。同時也可以減少自身的雷達反射面積,增強了隱身效能。該雷達的探測距離可達180公里,能夠同時跟蹤和搜尋數十個空中和地面目標,並對威脅最大的目標做出識別,引導飛行員首先攻擊。目前,殲10B所使用的還是俄羅斯“AL-31F”系列發動機。太行發動機的殲10B並沒有多少架。但這並不能說明“太行”發動機還不能用,“太行”發動機已經在殲11B/BS和殲16上使用了。這也證明了“太行”發動機已經能夠大規模使用了,也可以徹底解決中國戰機的“心臟病”問題了。殲10B戰鬥機的武器選擇也多種多樣,不但能夠發射“霹靂-8近距格鬥彈”也可以使用最新的“霹靂-10近距格鬥彈”。此外依靠高遠端的探測雷達,有“霹靂-12遠端空空導彈”的配合其作戰能力將更上一層樓。殲10B戰鬥機的綜合性能已經超越了“陣風戰機”和“颱風”戰機,目前,能夠和“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相抗衡,綜合戰力僅次於俄羅斯“蘇35”戰鬥機

殲10於2004年開始服役,2009年以後又相繼推出了改進型的殲10B、殲10C,至今仍在大量生產,總量產已經達到了400多架。殲10B、殲10C採用DSI進氣道,大大降低了雷達反射面積,換裝了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增加了新一代的PL10近距格鬥導彈和PL15中距空空導彈,發動機升級為AL-31FN(Serise3),最大推力13.7噸,全面達到了三代半戰鬥機的水平。

最早一批殲-10戰機裝置的是與蘇-27家族一樣的俄製AL-31FN渦扇發動機。後期出廠的殲-10採用的是由中國一航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生產的渦扇-10A渦輪風扇發動機,這是一款研發時間長達20年專門用於戰機的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而在雷達監測方面,殲-10使用的是中國產JL-10脈衝多普勒雷達,100-130千米的搜尋距離,80-90千米的攻擊距離,能夠用來同時跟蹤6個目標,而且能夠同時選定4個目標實施鎖定摧毀。按照中國產雷達的研發程序,後續的殲-10C成功裝備中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令戰鬥力有了巨大突破。從機身架構來看,殲-10C戰機沿用原有的鴨式佈局。這一佈局優點在於,利用精心設計主翼和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不僅擴充套件了機內空間,增加了載彈與載油量,另外通過其發揮出的空氣動力提升效能。在位於主翼後部的機身兩側並未設定其他裝備,充分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僅僅在機腹下增設了兩片外斜腹鰭。這樣當戰機在大迎角飛行時,這兩片腹鰭就能與高大的垂直尾翼相配合,從而使飛機保持必要的穩定性。另外,該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兩片在機身上部主翼後方,另外兩片在機尾下部的腹鰭之間。與殲-10B相比,殲-10C戰機在外觀上基本相同,但機頭雷達罩因為換裝新型雷達,修改了外形。在機背上和機頭下方各自多出了一根天線。殲-10C戰機的雷達系統更為先進,與同家族的前兩款戰機相比,具備更強的監測距離,不僅能夠同時追蹤12個目標,還能夠對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目標進行鎖定攻擊。對於中國軍工來講,過去火力控制雷達是一大弱項,為殲-10戰機匹配合適的火控雷達也曾經困難重重,當時僅有南京的第14電子研究所可以擔此重任。殲-10戰機即使自身效能如何出眾,如果沒有好的雷達,也會和過去的那些戰機一樣,對於低空目標束手無策,效能就會大打折扣。不過,殲-10戰機是中國第一種配套雷達研製早於飛機自身的戰鬥機,主要歸功於14所的努力。殲-10C配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則令中國戰鬥機雷達水平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武器方面,殲-10C不僅搭載了較為先進的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外以外,有訊息說還將搭載更為先進的霹靂-15遠端空空導彈以及霹靂-10近距離格鬥彈。有了霹靂-15遠端空空導彈的存在,敵方的戰鬥機在遠距離上也心存忌憚,不敢過於放肆了。

最新評論
  • 1 #

    有擊落敵機戰果嗎?

  • 2 #

    打幾架F16V下來,讓國民看看眼,別整天王婆賣瓜。

  • 3 #

    關鍵就是缺乏實戰考驗,所以暫時還不行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印巴核武水平與現狀,如果印度次大陸爆發核戰,情況會有多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