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李奇威說:"志願軍是比美軍所遇到的所有敵人都強大的,比德軍和日軍還要強大。"能得到作為戰爭對手的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如此評價,先輩們當感到欣慰,國人們應感到自豪。

從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作戰,到1953年7月,雙方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歷經五次戰役,中朝聯軍以頑強的戰鬥意志、靈活的戰略戰術、英勇的犧牲精神,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畔趕回到三八線以南,後經反覆較量爭奪,戰略態勢最終穩定於三八線。

以志願軍武器裝備之低劣,綜合國力之落後,後勤保障之窘迫,把美軍打得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此等戰績,翻遍史冊,亙古未有。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有一大批人造謠汙衊志願軍是以人頭換戰績,以傷亡換取勝利。更有甚者,說朝鮮戰爭根本上是一場失敗的戰爭。這不僅是對自身言論極大的不負責任,更是對那些無數長眠於異國他鄉的志願軍先烈的極大侮辱。

那麼,究竟如何評判朝鮮戰場是勝利還是失敗?

一、綜合國力

國民人均收入,中國不到25美元,沒有世界排名。美國1600美元以上,世界排名第三;鋼產量,中國勉強達到60萬噸,而美國有近9000萬噸,約是中國的150倍;原油產量,中國為20萬噸,美國為2億6000萬噸,與美國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令人尷尬的是,當時中國無法自主生產汽車,美國汽車產能達到年產600萬輛;1950年,中國全年發電量僅45億度,同期美國是超過了3800億度。

美國是頭號世界強國,中國則是當時世界上數得著的窮國、弱國。如果只看紙面實力,這定會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

二、武器裝備

戰爭最直觀的實力就是武器裝備的對比。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空中力量方面美國共投入包括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等各類作戰飛機近1200架,水面作戰力量方面,航母戰鬥群,各種登入艦艇,總數量超過300艘。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或摩托化,每個師裝備坦克超過140輛,裝甲車35輛,其餘各種車輛達3800輛。反觀志願軍,除陸軍臨時配備少量汽車負責後勤運輸,戰爭初期空軍是空的,整個戰爭期間海軍也只有海,沒有軍。

火力配備上,美軍一個師有各種火炮950多門,包括榴彈炮、山炮、無坐力炮,迫擊炮、火箭筒等各種火力。志願軍沒有坦克,沒有裝甲車,榴彈炮和高射炮,一個軍各種火炮只有500多門。如果只看火力對比,這簡直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而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屠殺。

三、戰前局勢

自1950年9月中下旬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聯合國軍一度推進到三八線以北,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到我國東北的安全。在此情況下,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決定,派志願軍入朝作戰,支援朝鮮人民反帝反侵略鬥爭。

四、雙方傷亡

中朝方面,志願軍戰鬥減員114000人,被俘21000人,失蹤8000餘人。中朝聯軍戰鬥減員和非戰鬥減員總數為628000餘人;聯合國軍方面,美軍戰場減員、失蹤及被俘總數為144360人,據韓國國防部《韓國戰爭史》統計稱,聯合國軍共付出大約1168160的傷亡代價。中朝聯軍減員大大少於聯合國軍減員。

最新統計資料表明,五次戰役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鬥減員11萬餘人,加上傷病及其它原因的減員,共計18餘人。戰爭期間,美軍戰鬥減員共33629人,其它原因減員20600餘人,負傷103248人,另有8142人下落不明,總減員約169300餘人。

無論是中美之間戰損比較還是中朝聯軍與聯合國軍傷亡對比,美軍或者聯合國軍都是損失較大的一方。

五、戰後格局

1950年志願軍出國作戰前,美軍已經越過三八線,把戰線推進到鴨綠江邊,時刻威脅著我國東北。1953年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後,朝韓雙方以38線為界,南北分治。也可以說,中國人民志願軍透過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反覆爭奪,一次戰役一次戰役的捨命拼殺,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中國的邊境線打回到了三八線以南。

從以上五個方面分析,在那場帝國主義強加給我們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是無可爭議的勝利者。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在與西方列強歷次戰爭中都是被動者、失敗者、屈辱者。直到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損失和代價,第一次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飽受奴役的中國人民從此挺直了腰桿,增長了志氣,洗刷了恥辱。毛主席和他領導下的中國和中國人民,第一次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世界的東方。從此,那個西方列強架起一門大炮就可以威脅的舊時代、舊中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海軍暴兵,斥資數千億造400艘戰艦,保住未來30年的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