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位軍事愛好者嗎?如果你稱得上軍迷或是軍事愛好者的話,就一定注意到了前兩天的一個新聞,它是關於日本導彈防禦的新聞,說的是日本內閣通過了一個關於導彈防禦的檔案。這個檔案當中涉及到了兩塊內容,一塊就是要建造兩艘搭載“宙斯盾”反導系統的新戰艦,從而用來替代之前被放棄的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那麼第二塊講的是,日本要給“12式岸艦導彈”做增程改進。既然這個檔案講的是導彈防禦,那麼前半截很好理解,但後半截就有點讓人難以琢磨了。因為講的是導彈防禦的事,為什麼改起了一個岸對艦導彈呢?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涉及到軍隊建設的事,一直是說話彎彎繞。其實日本也是一直想利用反導防禦這個“大帽子”,從而在下面發展它的遠端精確打擊能力,按照日本人的邏輯就是,最有效的反導防禦,就是把對方的導彈摧毀在發射基地。要想把對方的導彈摧毀在發射基地,要幹兩件事,第一個是要修改憲法,憲法要允許先發制人式的進攻,第二件事,就是要發展具有打擊對方導彈發射基地能力的遠端精確制導武器。我們現在看到日本人所說的,要改進“12式岸艦導彈”,實際上就是為了發展和具備這種遠端精確打擊能力。但是話說到這,馬上又碰到第二個疑問了,就是為什麼要在“12式岸艦導彈”的基礎上改?這個“12式岸艦導彈”何德何能,能夠撐起遠端精確打擊力量這樣的一個要求。換句話來說,這個12式導彈究竟是個什麼鬼,日本在“12式岸艦導彈”的名號之下,究竟藏了多少貓膩?其實看一下早期關於“12式岸艦導彈”的報道就會發現,這款導彈它的定位是岸對艦導彈,而且它沒有發展空射型和艦射型,純粹就是一個岸艦導彈。從技術上來說,日本方面號稱是從“88式反艦導彈”的基礎上,改進研發而來的,從外形上看,大體的外形有點像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但是個頭好像要大一點。
其實當初日本釋出“12式岸艦導彈”的相關資訊的時候,有兩個技術點,是值得讓人懷疑的。一個就是關於它的射程,日本官方釋出這一款導彈的時候,從來沒有講過這一款導彈的最大射程是多少。現在我們在網上能夠查到的相關的射程,基本都是一些媒體所做的猜測,有說100公里的,有說200公里的,反正差距很大。換句話來說,這款導彈的最大射程之下是藏有貓膩的。如果作為一般的岸基反艦導彈來說,有個一兩百公里的射程也就足夠了,但是如果要有其它用途,特別是攻擊陸上目標的話,顯然就要射程更遠。更何況在這一款導彈的射程上,還有一個美國人給他加的限制,就是所謂的300公里,所以日本人當初講這款導彈的射程的時候,隻字未提它的最大射程究竟是多少。第二個疑點,就是它的制導方式,一般來說反艦導彈的制導方式,通常都是採用衛星的中繼制導或者是慣性制導,末端採用主動雷達或是光學紅外等等,這樣的一個組合的制導系統。但是我們看到“12式岸艦導彈”,它的制導方式當中,其它部分都是正常的,但是它加上了一個地形匹配製導,這個東西就很耐人尋味了。因為我們看全世界所有的反艦導彈中,沒有誰是加地形匹配製導的,我們知道地形匹配製導,最早是出現在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上的,它是攻擊陸上縱深目標所專用的一種制導方式。採用這種指導方式的前提,是導彈在飛行的途中必須要有典型的地貌特徵,而一般來說反艦導彈的飛行過程都是在大海上,大海上是沒有典型的地貌特徵的,所以一般反艦導彈是不會用這種制導方式。但是“12式岸艦導彈”上卻使用了這樣的一種制導方式,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是不是這一款導彈,在一開始研製的時候,日本實際上就打算用它來攻擊對方陸上的目標?換句話來說,這個導彈是頂著一頂岸對艦導彈的帽子,實質上很可能是一款公路的巡航導彈。
那麼這樣的類似像“魚叉”導彈的外形構型的導彈,能不能成為公路的巡航導彈呢?其實我們回頭看一下“魚叉”導彈的後續發展就會發現,在“魚叉”的家族當中,後來發展出了一款叫“斯拉姆”導彈的導彈,在前一段時間美國向臺灣出售的武器當中,就包括了這一款增程“斯拉姆”導彈。這個“斯拉姆”導彈,實際上就是用來攻擊陸上目標的,它強調的是精確攻擊,當然它作為一款在“魚叉”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公路導彈,其射程只有200多公里。這個射程如果用地面發射的方式顯然是不夠的,所以美國的“斯拉姆”導彈是使用機載空射的方式,這樣一來200多公里的射程,足夠使它能夠在對方的防空火力圈外使用。那麼同時憑藉飛機的作戰半徑的話,它的打擊範圍可以大幅度提高,而它的精度比“戰斧”巡航導彈還要高得多。依據“斯拉姆”導彈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做一個判斷,就是日本的“12式岸艦導彈”,實際在研製之初就已經考慮過走“斯拉姆”的這個發展道路。而現在提出對“12式岸艦導彈”進行增程,實際上就是把事先預做準備的這個東西,真正朝這個遠端對陸精確打擊的路子上去發展,換句話來說,原來戴的那個“假帽子”現在可以摘掉了。對於這款導彈的增程,日本有媒體說是要給它的射程翻翻,其實即使射程翻番了,它的射程也是不夠的。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方面在講,要在這一款導彈的基礎上,去發展艦射型和空射型的“12式岸艦導彈”,那麼這就很好理解了,這實際上就是美國當時發展增程“斯拉姆”的這個路子,把它放到艦艇平臺和空中平臺上,利用艦艇和飛機的作戰半徑,使它可以打擊更遠的目標。同時它本身的射程經過增程之後,如果真像日本方面說的射程翻翻了,那麼完全有能力在對方的火力圈外使用發射,這樣就可以使日本在短時間內利用現有的技術,迅速形成一種對陸上目標的遠端精確打擊能力。
所以說看日本講他的所謂防衛力量的建設,自衛隊的裝備建設,一定要看出他字後面的字,千萬不要讓他所說的那些彎彎繞給騙住了。不過講到現在,日本的這個所謂導彈防禦的檔案,依然是把重點放在了能力上,也就是武器裝備的建設上。對於先發制人的遠端攻擊,還是在語焉不詳的做模糊和迴避,但是放心,只要有了這種能力,突破法律的制約是早晚的事兒,因為那不過就是一張薄薄的窗戶紙而已,一點就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