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5攻擊機設計超前,卻被淘汰,為何不能像A10一樣繼續戰鬥
強5可以空戰的,那時候研製出來據說是對地攻擊兼職空戰。不過現在教練機也能對地攻擊了,任務重疊沒必要裝備專用的飛機,省錢訓練飛行員兼職對地攻擊也算合理,畢竟飛機和一名合格飛行員都很費錢。實際上攻擊機是屬於陸軍航空兵範疇的,強五受當時我國航空科技的限制不可能比同時代的A10和蘇25好,因此作為攻擊機現在已經沒有實用意義加上現在我國空軍把對空作戰與對地攻擊作為一體化發展故而淘汰是必然的。
強5不僅中國空軍用對地攻擊,海軍也用對海攻擊。80年代制定的“近海(多層)防禦”戰略中就提出設想:整個海防由三層防禦圈組成。內層防禦圈為距中國海岸線0—50海里內近海海域,由小型炮艇、魚雷艇和海岸炮兵/岸艦導彈連實施防禦。中層防禦圈為距中國海岸線50—100海里中海海域,由驅逐艦、護衛艦編隊實施防禦。
外層防禦圈為距中國海岸100—200海里外、南中國海和第一島鏈附近海區的廣大外層海域,由潛艇、掛反艦導彈的轟—6丁轟炸機和南昌A—5ⅢC攻擊機(強—5海軍用改進型號)實施防禦。也就是說,整個80、90年代,中國海軍作戰能力最遠只能到達南中國海部分海域、第一島鏈部分海區,只能是潛艇、轟—6丁轟炸機和強—5(南昌A—5ⅢC攻擊機)配合作戰,而且不具備持續作戰能力。現在,海軍規模縮小到25萬左右,許多新型艦船和戰機入列,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A10攻擊機的任務環境是在對方沒有空中戰力及大型防空火力的情況下使用的,它所擔負的任務是在一個區域內有比較長的滯空時間,大載彈量,大火力輸出的對地支援型戰力,所以設計要求就是低空低速,長續航,大載彈量,又由於底空低速的特點要求皮實抗揍。如果針對周邊小國,在取得制空權的情況下,強5仍然還能發揮餘熱,就像美國的A10攻擊機一樣。什麼時候看到過A10去攻擊軍事強國?因為在具有強大防空能力的國家,A10基本沒有戰場生存能力,強5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