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時,歐洲已經根據身管和彈道明確規定了火炮的類別,口徑大彈道彎曲的叫臼炮。臼炮的口徑與炮管長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其射角大、初速低、射程近,彈丸威力大,主要用於破壞堅固工事。因其炮身短粗,外形類似中國的石臼,因此在漢語中被稱為"臼炮"。
臼炮最初出現於13世紀,用於發射石彈。中國明清時的將軍炮有很多為臼炮,如:造於1377年的大口徑轟城炮,口徑達210毫米,全長僅為100釐米。1690年所制的威遠將軍炮,是一種大口徑短身管的前裝臼炮,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製造,銅質,重300千克。長690毫米,口徑212毫米。
在歐洲早期大口徑火炮幾乎都是臼炮,這些石臼炮的尺寸不大,裝藥量也不多,發射石彈的殺傷力有限,估計只是起心理震撼作用。而到15-16世紀出現的歐洲臼炮,其技術已追上中國,臼炮作為攻城的必備利器而廣泛裝備,威力摧毀城牆,臼炮的口徑越來越大,發射的彈丸品質也隨之不斷升高。如由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1460年訂製的著名火炮是芒斯蒙哥大炮(Mons Meg),長4 公尺(13 英尺 4 英吋),口徑 50.8 公分(20 吋),可發射重350磅(158.9千克)的石彈,現正保存於英國愛丁堡。
比較著名的還有一門是1586年由俄羅斯鑄炮工匠鑄造的沙皇巨炮,口徑為915毫米,炮身長為5.18米,炮身重達40噸,整炮全重80噸;銅製彈膛長1.74米,直徑440毫米,發射的空心球形生鐵彈。
沙皇巨炮
巨炮們基本都被用來攻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攻城戰中 ,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搬出了著名的巨無霸烏爾班巨炮,該炮炮管長約5.18m,口徑則高達762mm,可以容納一個成人,炮彈用花崗岩製成,重約680公斤,全炮重達17噸,為了能夠承受巨大的衝擊力,設計炮筒厚約20cm。隨著烏爾班巨炮狂嘯的轟鳴聲,君士坦丁堡巨大的石牆被一片片砸碎,這座“永不陷落”城池最終還是被攻佔了。
19世紀中期以後,隨著線膛武器裝備數量的上升,戰場上的直射火力得到了不斷增強,因此交戰雙方也不得不採取相應的對策來降低步兵的損失。而有效的防禦莫過於構築堅固的工事,深挖戰壕,建造掩體,新的作戰形式--塹壕戰,就這樣產生了。
在塹壕中,步兵得到很大的保護,而發起衝鋒者則要付出數倍的代價。同時,雙方的野戰炮兵的打擊威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作為炮兵主力裝備的直射火炮威力雖然強大,但對深藏在地下的戰壕和掩蔽所卻很難造成威脅。如果不能摧毀對方的防禦工事,那麼任何由步兵所發起的進攻都很可能會以一場悲劇而收場。為了解決這一困境,一種看似更加古舊的裝備被投入了使用,那就是臼炮。因為臼炮的射角大、彈道弧線高,因此多被用來轟擊距離較近、中間隔有山脈等障礙物、無法平射的目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軍隊在歐洲的壕塹戰地區廣泛使用臼炮轟擊對方陣地。德國在1912年底列裝的重型戰壕臼炮,口徑250mm,其射程只有420米,但是裝藥量卻高達50kg,專用於摧毀要塞。
250mm戰壕臼炮
隨後德軍又研製了170mm的中型臼炮,炮管只有64.6釐米長,使用的炮彈重達100斤,射程提高到了800米。這種火炮的射程雖然非常近,連步槍和機槍都能夠威脅到它。但是,士兵們卻非常喜歡它,因為有了戰壕臼炮,就可以大大減少抱著炸藥包衝上前去湊人頭的步兵了。正是由於非常好用,170毫米戰壕臼炮從最開始的116門,增長到了1918年戰爭結束時的2361門。
170mm的中型臼炮
隨著大戰進入塹壕狀態,臼炮對德軍越來越重要,前線迫切需要大量破壞力強的臼炮,因此,其數量急劇增加。在大戰爆發的1914年,德軍總共只有70門重型臼炮與116門中型臼炮,當時8個要塞破壞工兵營都被當做拳頭武器,扮演者救火隊的角色。而到了1918年,臼炮的數量激增到了18000門。德軍用他們組建了23個戰壕臼炮營和250個師屬臼炮連和580個獨立戰壕臼炮連,但是前線需求一直沒有被滿足過。1916年,增長身管的新型250mm與170mm戰壕臼炮服役,它們的射程提高到了960-1160米。在平射時,它們也能在坦克機槍射程外摧毀英法聯軍的早期坦克。
德國兵工廠還製造過105毫米和150毫米兩種口徑的氣壓臼炮。這是一直富有個性的設計,它以儲存在鋼瓶裡的高壓氣體作為發射動力,通過調節氣壓控制速度和精度,而且幾乎沒有噪音。德國海軍陸戰隊則裝備更重的260毫米氣壓臼炮。同時被稱為“16型裝備”的小型臼炮亦在實戰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全炮僅重1.9公斤,通過藥筒發射帶尾翼的炮彈,便於攜帶和運輸,且機動靈活。
正在充氣的空氣臼炮
空氣臼炮在奧匈帝國也全面開花。先是80mm 的M15輕型戰壕臼炮被改進成了120mm口徑的M16戰壕臼炮。射程被增加到了800米,並安裝了手動閥門,可以由炮手把握開火時機,不再是單純地等待空氣衝破螺絲。該型的總產量也達到930門。奧匈帝國又先後接受了M15 ME、M17等多型空氣臼炮。120mm M16的口徑後來又被擴大到了200mm,射程也增加到了125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壕臼炮的威力和戰敗之時依然保有28400門戰壕臼炮,充分證明臼炮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仍有美軍的小大衛([Little David )、德軍的卡爾臼炮等大口徑臼炮。
小大衛巨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盟軍為了能夠正面攻破德軍防線,祕密設計和製造了一款超級大炮。這款大炮擁有65.304噸重的炮筒,而炮座更是達到了72.56噸重,炮彈的重量也達到了1.7噸,大炮的口徑為914mm,所以在當年那個年代是口徑最大的大炮,比德國研發的古斯塔夫軌道炮800mm還要巨大的多。
二次大戰中的納粹德國製造了許多駭人聽聞的超級大炮,如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除此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恐怖的"卡爾"臼炮。
卡爾臼炮是戰爭歷史上所建造的最大的重型臼炮,使用履帶式底盤機動,口徑600毫米,炮彈2.17噸,內裝280千克高爆炸藥,戰鬥全重124噸,長11.5米,寬4.4米,需要18名操炮手,就算是在這麼多人的努力下,卡爾臼炮的射擊速度也只能夠打到每小時6發炮彈。
"卡爾"臼炮曾經用於塞瓦斯托波爾攻城戰和1944年鎮壓華沙起義。“卡爾”巨炮參加的最後的戰鬥是,1945年4月11日在柏林以南50千米處迎擊蘇軍進攻。在強大的蘇聯紅軍的進攻面前,幾門“卡爾”巨炮顯得十分渺小,根本無法阻擋蘇聯紅軍的鋼鐵洪流。“卡爾”巨炮也紛紛成了蘇聯紅軍和盟軍的戰利品。
靜止的塹壕戰和要塞攻堅戰已經不是二戰的主要作戰方式,卡爾臼炮這種火力與機動性嚴重失衡的武器,雖然在佈列斯特和塞瓦斯托波爾的攻堅戰中卡爾臼炮起到了關鍵作用,畢竟不是二戰的主流作戰形式。之後,臼炮這種武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淹沒在各種新式武器之中。
-
1 #
-
2 #
芒斯梅格、沙皇巨炮和烏爾班大炮都不是臼炮
-
3 #
臼炮不是迫擊炮嗎?
-
4 #
遊戲《閃電戰》裡有卡爾……
是不是像迫擊炮那樣從炮口裝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