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蘇35戰機為中國轟炸機護航# #中俄兩軍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
12月22日,中俄空軍進行了聯合巡邏。俄羅斯起飛兩架圖95MS戰略轟炸機,飛越日本海之後,在東海與中國四架轟6K匯合,然後繞著日本海和東海進行了聯合混編戰鬥巡邏。俄羅斯蘇35S進行了護航。
去年,中俄已經進行過一次聯合巡邏,當時雙方各派出2架戰機。俄方還是圖95,中方也是轟6K。我們也確實派不出別的轟炸機了。

這種戰略轟炸機聯合編隊巡邏,顯示出中俄兩軍高度互信。而且中方轟炸機由俄方戰鬥機護航,這是相當於,我們的戰士放心地把後背交給俄軍。這裡面,也透露出3個非常重要的訊號。
第一,中俄關系堅如磐石。在中國國防部公佈的新聞稿上來看,雙方開展聯合空中巡航旨在進一步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戰略上互相扶持,軍事上互相信任,是處理大國關係典範。
這種巡航不同於普通的聯合演習或者艦機互訪這類禮節性、週期性的行動,而是帶有非常濃厚的戰備意味,而且是日常性的行動。這就顯示,我們把與俄軍的聯合行動,越來越當成是日常行動,雙方不僅在日常高層溝通協調,甚至在聯合參謀等基層戰術行動上,也已經進行了深度溝通。國防部表示,這次行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升雙方戰略協作水平和聯合行動能力。

而且,中俄在戰略上也保持了高度協調。就在上星期,中俄聯手與德國就敘利亞問題進行了激烈交鋒。在德國指責了俄羅斯阻礙人道主義物資進入敘利亞之後,中方代表直接明確告訴德國,他們“通往常任理事國的道路‘將會是困難的’”。此話一出,德國立馬就斷了電。
這種配合,中俄還多很多次。這是從戰略到戰術的全方位互信與合作,雙方關係堅如磐石。
第二,中俄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國防部說,此次巡邏的目標也是在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我們從巡邏的路線來看,日本海、東海,都是兩國關切的地區,也是各方勢力交匯點。在去年的聯合巡邏期間,韓國、日本都起飛了戰機進行攔截、監視,對中俄力量同時出現在這個地區表現出了不安。這看似是打破了原有的平靜,但是這其實是在各歸其位,讓各方認識到中俄才是這個地區穩定的基石。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東亞亂不亂,應該中俄說的算。這種戰略基石的能力,能夠壓制住周邊勢力的輕舉妄動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維護地區穩定,維護世界和平。
另外,這一行動也是在對沖美國的影響,維護地區穩定。2020年,美國多次派出艦機闖入西太平洋,透過臺灣海峽。同時也多次派出偵察機靠近白令海峽,極大破壞了地區穩定。這個時候,雙方報團取暖,聯合應對美方壓力,也是在對沖美國對地區局勢造成的衝擊,防止天平滑向深淵,抵抗美國的野蠻行徑。
第三,中俄結伴不結盟。那麼,中俄這種聯合行動,是否就恢復到中蘇當年的結盟時期呢?答案是否定的,國防部表示,此次行動是中俄兩軍年度合作計劃內專案,不針對第三方。

國家之間的結盟,是具有排他性、針對性的。而中俄之間的緊密合作,並非是針對某個國家或者集團。中俄維護地區穩定、抵制美國搞事情的行動,是基於兩國相近的戰略需求,抱團取暖。
中俄是搬不走的鄰居,中俄合作,將產生1+1遠遠大於2的效果。
西方眼中“中俄結盟對抗西方”的論調,其實仍然是活在冷戰思維中,依然是狹隘的零和博弈。中俄新型大國關係,早已跳出了對抗思維,而是基於雙邊,著眼世界的長線思維。中俄都在集中精力發展國力,兩國報團取暖,能夠互相借力,共同打造一片適合發展的穩定周邊環境。
總之,中俄關系發展到現在,已經進入了成熟期。我們在重要事務上互相協調,也不用互相為對方承擔沉重的義務,戰略迴旋餘地更大,機制也更加靈活。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比較自在的相處方式。
畢竟,中俄都是具有世界雄心的大國,我們背靠背一起對外,誰都得掂量一下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