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時期,因為武器裝備的嚴重落後,志願軍相對於敵軍往往面臨著更多得綜合性挑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後勤供應線路就必須要做到時間最短,效率最高,所以說後勤供應線是志願軍的生命線,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為什麼聯軍會突然轉變思路,從戰前攻擊轉移到戰後突襲呢?原來,在1951年2月16日,彭德懷指揮志願軍包圍砥平裡進行攻堅戰,聯軍在砥平裡建造了大量的軍事防禦工事設施,一般來講,想要攻破防禦如此森嚴的砥平裡,需要事前做好充足的偵查工作,從敵軍防禦工事的環境,人員密佈等方面入手,找出最適合突擊的缺口,然後集中自己的優勢火力集中攻擊突破口才能奏效。假如火力分散,倉促應戰,那麼勢必會造成以卵擊石的結果,尤其是志願軍火力彈藥本身就嚴重供應不足,因此想要徹底拿下砥平裡就必須要保證好自己的後勤物資供用線暢通才有希望,但是這場攻堅戰碰巧還真的是應了一句老話:"怕什麼來什麼。"

原來志願軍在圍攻砥平裡時候一共出動了將近10000餘人,加起來將近有6個團了,但是在前線人數如此多的情況下,給予志願軍炮火援助的卻只有3個炮兵連隊,這導致志願軍久攻不下,也讓聯合軍意識到志願軍前線的火力供應不足的問題。

這場戰役最終美軍抵抗住了志願軍的連續攻勢,這也是美軍在戰爭以來第一次成功的防禦了志願軍的全火力進攻。這場戰爭後美軍的信心高漲,在這場戰役的背景下,李奇微和美軍9軍,10軍的軍長等人做總結覆盤時候強調了兩點:

第一就是充分發揮聯軍的火力優勢,不給志願軍任何進行換防的空間和時間,透過猛烈的戰火將志願軍不斷的朝著三八線以北逼迫。

第二就是出動空軍進行對志願軍後防線和後勤線進行轟炸,從而讓志願軍前後夾擊,最終崩潰

於是,接下來的戰役中,聯軍就針對志願軍的後防線和後勤供應線進行了空中轟炸。美軍在1951年4月8日,也就是朝鮮戰爭第四次戰役第二階段,出動了多架B—29對志願軍後勤供應站展開了轟炸行動。之前美軍也出動過軍機對志願軍的供應站進行了對此襲擊,但是慶幸的是朝鮮平壤附近的三登站一直沒有成為敵軍的目標,因此彭德懷特別看重三登站。但是就在這場戰役裡,由於三登站沒有及時做好偽裝,導致數架B—29軍機發現了這個志願軍最重要得物資供應站,於是投下了數枚炸彈,導致了當時存放在供應站的1600多噸糧食,170噸油還有即將供應給東線部隊的40萬件棉衣毀於戰火。

彭德懷聽完損失後大發雷霆,他當即要槍斃三登站的負責人。其實彭德懷之所以發那麼大的脾氣是有原因的,因為當時志願軍在前線作戰,後勤的物資雖然很多,但是運力明顯不足,倘若後勤物資被毀於一旦,那麼前線真的要彈盡糧絕了!於是所有人都大氣不敢出,彭德懷冷靜後,果斷的任命洪學智來進行後勤的改革。洪學智不負眾望,開始親自建立志願軍獨立的後勤供應運輸機構,在美軍持續盯著志願軍後勤不放的情況下,他硬是明確了後勤部門的分工以及規章制度,打造了一條敵軍打不爛的鋼鐵後勤運輸線路,最終讓敵軍"前後絞殺"的戰略落空。

朝鮮戰爭結束後,洪學智的"後勤戰線"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讚賞,他也因為在戰爭中雪中送炭的工作被授予勳章,後來和平時期因為工作被授予上將軍銜,直到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勳章,洪學智也成為了建國以來第一位被兩次授予上將軍銜的英雄。

3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軍艦擅闖南海,背後有三個圖謀,中方不必理會特朗普最後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