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新中國,在剛剛結束了以解放全國人民為目的解放戰爭之後,迎來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出國作戰。
當時爆發在朝鮮半島的"朝鮮戰爭",在朝鮮軍隊已經全面敗退的情況之下,中國軍隊以一己之力在朝鮮戰場上力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這一仗雖然在軍事物資等方面得到了蘇聯的援助,但整場戰爭從頭至尾都是由中國軍人實際參與完成。中國軍人憑藉著頑強的信念,以及指揮官出色的指揮能力,創造世界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蹟。
這讓不可一世的美軍嚐到了失敗的滋味,也讓全世界看到中國軍隊的鋼鐵意志。
讓美國空軍聞風喪膽的"米格走廊",讓美國軍人傷亡慘重的"冷炮戰術",於3.7平方公里的空間裡面,創造了二戰以來火力密度歷史之最的"上甘嶺"戰役。
直到今天,當人們提及朝鮮戰爭中,中國軍人所創造的奇蹟之時依舊不得不拍手稱快。
對於美國的影響朝鮮戰爭對於中美兩國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原本絲毫沒有將中國軍隊放在眼中的美國人在經歷了朝鮮戰爭的慘敗之後,徹底改變了對中國軍人的看法。這樣的慘敗在美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從美國的南北戰爭開始,一直到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再到後來的一戰、二戰。美軍一直憑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與軍事力量在世界範圍內無所忌憚。
朝鮮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人根據朝鮮戰場上的失敗教訓提出了一個叫作"有限戰爭(區域性戰爭)"的全新概念。巨大的戰鬥損耗讓美國意識到,與中國這樣的大國之間的戰爭,在條件、空間、成果上都是極其有限的。
妄想憑藉武力迫使中國人屈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與中國之間的戰爭,只能是一個"零和博弈"。直到今天,美國人對這一觀點的認識依舊主導著美軍對於亞洲地區戰略部署的思維。
雖然美軍不斷地在中國的周邊國家制造混亂,不斷地挑釁中國。但是如果要美國與中國之間展開全面戰爭的話,美國是拒絕的。因為美國不願意犯和當年朝鮮戰場上同樣的錯誤。
3年的艱苦戰鬥,最終的結果是中美兩國將戰火停止在了北緯38度線之上。美軍司令官馬克·韋恩·克拉克曾說道:
"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朝鮮戰爭之後,美國人對於中國的忌憚從越南戰爭中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為了不給中國軍隊入越作戰的藉口,美軍對於北越的轟炸始終止步於距中國國境線20公里的地方。
這樣的小心翼翼在美國以武力橫行世界的日子裡面是極為罕見的。當時中國的領導人曾經說過:
"北緯17度線,美國最好不要過來,否則,中國要出兵。"
這樣霸氣的警告除了中國,想必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可以輕易地說出口。
其實,回望當年的朝鮮戰爭,對於處理對待美國今天的挑釁行為有著巨大的參考價值。
中國向來是愛好和平的禮儀之邦。在不涉及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情況下,我們始終堅持和平協商的友好原則。但是如果世界上有任何國家妄圖挑戰中國、想要試探中國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決心的話,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會是與朝鮮戰爭一樣的結局。
這一點,想必經歷過朝鮮戰爭的美國人最有體會。
中國人不好戰,同時也不畏懼戰爭。如何設定核心利益的底線,與支撐這條底線之外的戰爭思維,是當年偉人在處理朝鮮問題之時給我們留下的標準答卷,也是留給我們的重要戰略遺產。
朝鮮戰爭之後中國的改變也同樣影響至今美國在"朝鮮戰場"失利的反面卻是中國的巨大進步與成就,其影響延續至今。對於中國而言,朝鮮戰爭的結束除了對於當時美國的挑釁起到了遏制作用,在國內同樣為我們國家帶來了三個方面的巨大變化。
其一,使中國人民空前的凝聚、團結到了一起
1950年,志願軍在入朝之後。偉人與中共中央在經過仔細研究之後,得出了一致的結論。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經濟環境遠遠不足以支撐這樣一場超高烈度的戰爭。但是憑藉這樣一場戰鬥可以使得全國人民上下一心。
今天我們依舊可以從許多老人的口中知道,當時為了給志願軍加工口糧。家家戶戶都架起了鐵鍋,為前線戰士們製作"炒麵"。
試問這樣的情景在世界上哪個國家出現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體現全國人民徹底的凝聚到了一起。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最為閃耀的時刻。
其二,是促進了中國的軍重工業長足發展
當時偉人意識到想要在朝鮮戰場上與美軍作戰就必須要有強大的火力支援。於是除了向蘇聯要求提供了部分武器彈藥的援助之外,又同時號召全國人民克服困難,用未來幾年的國內產出作為交換,向蘇聯引進了一系列的軍事工業生產線。
從這時候開始便為中國的軍重工業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如果不是朝鮮戰爭的情勢所迫,想必中國進入工業化的程序將會慢上許多。這不能不說是朝鮮戰爭背後對於中國最直接的一個影響之一。
其三,是國際地位的空前提高
經過朝鮮戰爭之後,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國人的堅毅頑強。那些從近代以來就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也終於認識到了中國人民再不是當初那個可以任其欺辱的民族了。
取得了朝鮮戰爭勝利之後,中國並沒有以勝利者的姿態不可一世。相反在偉人的領導之下,我們與世界上大多數,依舊在爭取獨立道路上戰鬥的第三世界國家站在了一起。正是因為如此,偉人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擁護與愛戴。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巴基斯坦總統本布托、古巴的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 ,甚至是後來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無一不是偉人的崇拜者。
1971年中國以壓倒性的票數重返聯合國五常之位,皆與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援密不可分。今天中國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無論在維護地區和平還是維持世界經濟的繁榮上都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
正是因為有了朝鮮戰爭為中國所留下的這諸多"遺產",才讓中國有了一個穩定繁榮的發展環境。當今天享有和平的我們在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的時候,真當感謝當年偉人的正確抉擇與成千上萬志願軍的英勇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