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八戰鬥機從誕生到現在也是風雨四十餘載了,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型戰鬥機的出現,殲八的歷史使命也快走到盡頭了。武林中一直隊殲八有這這樣那樣的看法,讚譽的說殲八是中國自主航空工業的一次突破,貶低的說殲八和殲七都是二代機,沒有本質區別是浪費國家資源,凡此說法不一而足。
那麼殲八戰鬥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她究竟有沒有歷史意義呢?殲八戰鬥機機長21.39米,最大飛行速度2.4馬赫,實用升限18000米,最大升限突破兩萬米。從1980年服役以來已經生產了380架。
早期的殲八確實像放大的殲七或米格21,畢竟那是60年代末,中國的航空工業並不強,戰鬥機設計基本空白,模仿成熟機型也是情理之中。1984年6月21日,兩側進氣的殲八II首飛,正式拉開了中國戰鬥機擺脫蘇聯影響的序幕。
殲八I首飛的那一年中蘇之間爆發了武裝衝突,不久後蘇聯陳兵百萬與中國以北,這些蘇軍裝備了當年絕對是超一流的圖22.圖23轟炸機,以圖23為例,該機最大飛行速度1.88馬赫,2馬赫的殲7要追上比較費勁,而速度超出它0.52馬赫的殲八追圖23就容易很多了。且這些轟炸機作戰半徑長,殲7的850千米作戰半徑是不夠的。如何攔截甚至擊落這些轟炸機就是當務之急,殲七戰鬥機數量大,但是飛行速度沒有多少優勢,作戰半徑更短,載彈量少,種種原因使得殲七在攔截超音速轟炸機時力有不及,所以重型的高速戰鬥機就非常有必要了。
在蘇聯解體後,這些轟炸機的威脅基本不存在了,但是15年後F22服役了,就算F22沒有服役,周邊的三代機也對中國產生了巨大威脅,當時我軍的三代機從數量到品質均有欠缺,大量二代和二代半戰機還是主力。面對三代戰鬥機,殲7各種不及,但是殲八至少還有飛行高度這個優勢,且飛行速度不比任何三代機差。如果在高空向下發射導彈先砸下一些三代機,然後有蘇27和殲七等進行攔截,成功概率會大很多,因為飛行高度高出三代機很多,所以殲八在高空作戰時生存能力會強一些。
最後就是殲八的頭部進氣型號有5個子型號,兩側進氣型後14個子型號,我軍在不同的子型號上測試和驗證了很多對中國空軍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和武器,例如頭部進氣的殲8ACT於1990年6月24日首飛,該機和1988年首飛的殲八IIACT一起測試和驗證了中國的電傳飛行系統。1990年11月21日首飛殲8IID驗證了我軍的空中加油系統,之後有了1999年國慶閱兵上的驚豔。殲8IIG為殲15探索出了一些道路,最後的殲八DF擁有了發射霹靂8和霹靂12的能力。凡此種種可見殲八系列戰鬥機對中國空軍發展的巨大貢獻。
具備空中偵查能力的殲八F.
所以總體來說,殲八系列戰鬥機誕生於那個非凡的年代,受限於當時中國的航空技術和工業水平,我們未能將其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戰鬥機,但是殲八系列戰鬥機在保衛領空和探索空軍發展的道路上有巨大的貢獻。
-
1 #
-
2 #
打造殲八的團隊根本不關心造飛機,只關心造院士,一個二代機居然10個院士來設計。。。看看人家殲10的團隊,一個院士造了殲十造梟龍,造了梟龍造殲20
-
3 #
殲8系列飛機很多裝置長期無法配套使用,可維護性差,飛機可使用率低,還被美國釣魚工程。
殲八Ⅱ,是中國第一個走完完整系列的型號,沒有它,中國的現代化戰機設計規範、製造工藝規範、結構設計、承力計算、新材料、新系統應用規範就無法建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