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亦博
如果不出意外,拜登將於明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從就職日算起,他只有16天來挽救該協議,從而避免災難性的核軍備競賽。
2020年10月9日,俄羅斯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基地,俄武裝力量舉行戰略核力量演習。(人民視覺 圖)
像打機槍一樣打核導彈的,全世界恐怕只有俄羅斯一家了。
12月12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訊息稱,當天,在遠東的鄂霍次克海水域上,俄太平洋艦隊的“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彈道導彈核潛艇,向5000公里之外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州靶場連續發射了四枚RSM-56“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
俄國防部發布的影片顯示,四枚洲際導彈如火箭彈一般幾近同時發射,巨大的火光照亮了夜空,令人不寒而慄。
“弗拉基米爾大公”號是俄羅斯最新型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最新一艘,今年6月剛剛服役。
“北風之神”是未來幾十年俄羅斯海基核力量的支柱,每艘該型潛艇都攜帶16枚“布拉瓦”導彈。
2018年,另一艘“北風之神”級潛艇也上演過連續發射四枚“布拉瓦”的好戲——這麼做的成本非常高昂,但對振奮士氣大有好處。
它顯示俄羅斯的核力量正枕戈待旦,哪怕是要打一場冷戰式的核大戰也絲毫不懼。
一枚“布拉瓦”導彈能夠攜帶6至10枚核彈頭,每枚彈頭的當量都相當於10-15萬噸TNT,是“小男孩”的近10倍。“北風之神”的一次齊射足以毀滅一個國家。
緊張局勢下的大演習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在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提交的一份報告中說,12日的發射為9日開始的大規模戰略核力量演習畫上了句號。
此前,俄羅斯的陸基、空基和海基核力量全體亮相,俄國防部稱這是軍方訓練計劃的一部分。
俄羅斯國防部發布了一段大約兩分半鐘的影片,展示了該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
在一個場景中,圖-160“海盜旗”和圖-95MS“熊”式轟炸機,分別從俄羅斯南部的恩格斯機場和位於遠東的烏克蘭空軍基地起飛,發射了數枚Kh-101和Kh-555空射巡航導彈。
北方艦隊“卡累利阿”號戰略核潛艇從巴倫支海水下發射了一枚R-29RM“深藍”洲際彈道導彈。
作為三部曲的最後一章,一輛發射車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了一枚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俄國防部稱,所有導彈都命中了目標。
這場演習正值俄羅斯與西方的軍事緊張局勢繼續升級之際。
羅馬尼亞海岸距離克里米亞半島只有440公里,俄媒稱,當地居民擔心這些導彈可能會落到他們頭上。
12月初,克里米亞議會副議長指責北約“準備武裝入侵”克里米亞。
幾乎同一時間,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在一次講話中呼籲北約成員國加強在黑海地區的軍事存在,他的辦公室則指責俄羅斯“在北約附近進行恐嚇性軍事行動”,並稱這是“主要威脅”。
2020年10月7日,普京與俄羅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瓦列裡·格拉西莫夫影片通話。(人民視覺圖)
11月24日,美國海軍驅逐艦“約翰·麥凱恩”號在俄羅斯領海內兩公里處被攔截,地點位於遠東符拉迪沃斯託克附近。一艘俄軍“無畏”級驅逐艦此前一直在追蹤這艘美國軍艦,並警告稱如果它不立刻離開,就可能遭到撞擊。
美國海軍反駁了莫斯科方面對其所謂的“入侵”行為的批評,聲稱美國軍艦一直在執行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美國官員還質疑“俄羅斯(對該領海)的過度海上主權主張”。
華盛頓單方面退出一系列軍控協議和條約的決定也加劇了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
2019年,白宮宣佈將退出《中程核力量條約》,指責莫斯科違反了該條約的條款,俄羅斯強烈否認美國的指控。11月22日,美國正式退出了冷戰時期簽訂的《開放天空條約》,並再次將該協議的失敗歸咎於俄羅斯,儘管美國國務院沒有拿出任何俄方違約的具體證據。
現在,美俄兩國之間僅剩下唯一一個仍然有效的軍備控制協議了,那就是《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該條約由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於2010年簽署,限制每個國家部署的核彈頭不超過1550枚,部署的運載工具(導彈和轟炸機)不超過800套。該條約有效期10年,明年2月5日就將到期了。
俄羅斯核力量升級換代
根據2018年2月進行的資料交換,俄羅斯履行了條約規定的義務。截至當時,俄羅斯共在527枚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上部署了1444枚核彈頭。
不過西方機構認為,俄方部署的彈頭的實際數量可能更高,因為條約將一架戰略轟炸機算作一枚作戰部署的彈頭,而一架圖-95可以攜帶多達16枚核導彈。
10月9日,俄羅斯巴倫支海,俄武裝力量舉行戰略核力量演習。圖為浮出水面的核潛艇在航行(人民視覺圖)
截至2018年4月,俄羅斯部署了大約286枚、共計五種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總共可以發射958枚彈頭。一些蘇聯時代的老導彈,如R-36M2(北約代號SS-18“撒旦”)、UR-100NUTTH(SS-19“短劍”)和RT-2PM“白楊”(SS-25“鐮刀”)正在逐步被淘汰,由“白楊”-M和RS-24“亞爾斯”取而代之。
除此之外,俄戰略火箭部隊還在翹首以盼下一代“大殺器”,即RS-28“薩爾馬特”,這是一種液體燃料的井基重型導彈,旨在取代R-36M2。
俄羅斯還在研製RS-26“邊界”,這是一種小型的、公路機動的洲際彈道導彈,但研製工作於2018年3月暫停,將資金集中在“先鋒”高超音速導彈上。
俄羅斯的海基核力量也仍在由蘇聯時代的遺產“唱主角”。
俄軍現役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包括一艘667BDR“卡馬爾”、6艘667BDRM“德爾芬”和4艘新型的“北風之神”。
卡馬爾”於1982年入役,“德爾芬”也是1984-1990年服役的“老兵”,均已老態龍鍾,急需“北風之神”接班,這也是普京執政以來俄海軍最重要的裝備發展專案。
目前共有4艘“北風之神”正在建造,俄羅斯政府還計劃再訂購6艘,使總數達到14艘。此外,北方艦隊還有幾艘“颱風”級核潛艇,但這些龐然大物沒有執行戰備值班,只有其中一艘被用作“布拉瓦”導彈的測試平臺。
俄羅斯空軍擁有兩型重型戰略轟炸機,即圖-160“海盜旗”和圖-95MS“熊”,目前約有68架,包括13架“海盜旗”、29架圖-95MS6和30架圖-95MS16。
這些飛機攜帶的武器包括Kh-55“肯特”空射巡航導彈、Kh-15“反衝”近程攻擊導彈和傳統的航空炸彈,12月演習中發射的兩款導彈,均是Kh-55的改型。
俄羅斯還擁有大量戰術核武器,2018年4月的一項研究預計可能超過1800枚,包括分配給戰術空軍的空對地導彈和炸彈、分配給海軍的巡航導彈、反潛魚雷和核魚雷,以及陸軍的短程彈道導彈。俄羅斯還在研製一系列“不走尋常路”的核武器載具,比如高超音速導彈“先鋒”和“匕首”,以及 “海神”核魚雷。
2020年10月9日,俄武裝力量舉行戰略核力量演習。工作人員操作戰略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人民視覺圖)
今年11月27日,俄羅斯又試射了一款號稱“勢不可擋”的新型高超音速導彈,代號“鋯石”,最高速度超過8馬赫。
不同於空基的“先鋒”和“匕首”,“鋯石”是海基導彈,也能裝備核彈頭,最早將於明年部署在俄軍戰艦上。今年10月,俄羅斯曾為慶祝普京總統68歲生日而測試過“鋯石”,當時他盛讚這次試射是全俄羅斯的一件大事。
11月11日,普京在一次會議上提到,俄羅斯新一代戰略指揮所已接近完工,這是一個深埋地下的掩體,可以經受核武器打擊。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擴建工程也在繼續,它是俄羅斯唯一有能力建造核潛艇的造船廠。該公司目前的員工人數為3萬人,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增加了逾3000人。
出了差錯
和很多軍工專案一樣,俄羅斯核力量的升級工作也不會一帆風順。
儘管“弗拉基米爾大公”號的試航交付工作沒有受到影響,但K-329“貝爾戈羅德”號的改造工作卻被拖累了,該艇是“海神”核魚雷的試驗艇,預計今年年底交付。“海神”的首次試射原定於2020年秋季進行,也被推遲了。
其他方面也出了差錯。
12月4日,俄羅斯內政部報告稱,一架伊爾-80飛機在南部城市塔甘羅格的尤日尼機場被偷走了39臺無線電裝置和5塊電子面板。這架特別設計的飛機被稱為“末日飛機”,專門在發生核戰爭時為俄羅斯領導人充當空中指揮所。
最大的變數還是來自政治領域。10月20日,美方成功說服克里姆林宮做出讓步,同意將條約限制擴大到戰術核武器,以換取條約續期一年。此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只限制部署的“戰略性”彈頭,即部署在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上的彈頭,不包括儲備的戰略性彈頭或戰術性彈頭,比如“先鋒”“匕首”“海神”和“鋯石”搭載的核彈頭。
2020年10月9日,俄羅斯,俄武裝力量舉行戰略核力量演習。圖為戰略轟炸機投射導彈瞬間。(人民視覺 圖)
此前,俄羅斯官員曾多次要求將美國從歐洲撤出所有戰術核武器(大約150枚)作為談判的先決條件。他們還堅持認為,美國必須解決俄羅斯對遠端常規打擊系統和導彈防禦系統的擔憂。
特朗普政府一直堅稱不會同意限制導彈防禦系統,不僅如此,11月16日,美國海軍驅逐艦“約翰·費恩”號還發射了一枚標準—3導彈,首次成功在測試中摧毀了洲際彈道導彈目標。這意味著從理論上說,美國海軍的每艘驅逐艦都有能力摧毀洲際彈道導彈,這對戰略穩定和未來軍控的衝擊巨大。
美國的核武庫也正在進行升級改造。特朗普政府在2021年預算中為此編列了156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增加了25%。這個數字並不會因為他的下臺而改變。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說,他支援延長與俄羅斯的軍控協議。“作為總統,拜登將尋求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並以此作為新的軍控安排的基礎。”他的網站如是宣稱,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如果不出意外,拜登將於明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從就職日算起,他只有16天來挽救該協議,從而避免災難性的核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