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核武器終於在戰爭末期投入了實戰,這是人類第一次將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投入實戰,人類第一次擁有了傳說中神明才有的力量,一次蕩平一座城市,而當時負隅頑抗的日本則頗為"榮幸"的成為了原子彈的核爆目標了(絕佳的標靶)。美軍在1945年8月6日將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投擲在了廣島,僅僅瞬間就讓這座城市變成了人間煉獄,算是對日本發動擴張的懲罰。

但是,日本有那麼多座城市,為什麼偏偏美軍就選定了廣島作為首個目標呢?這座城市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首先,在空襲目標的選擇上,美軍方面也是經過了慎重選擇的。美國"曼哈頓工程"的負責人與美國陸軍航空兵的專家們組成了一個"目標委員會",負責挑選適合成為空襲目標的城市。當時美國方面選了17個城市作為候選目標,分別是:東京、川崎、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廣島、吳、下關、山口、八幡、小倉、熊本、福岡、長崎、佐世保。從這些城市裡,目標委員會的專家和將軍們將選出2座城市作為轟炸目標,再選出2座城市作為備選目標。

選擇目標的因素包括目標重要性、震懾效果、破壞資料蒐集、戰後管理等諸多因素。日本東京首先就被刨除了,表面看理由是因為東京破壞已經十分嚴重,原子彈的爆炸效果會顯得不夠明顯。實際上是因為美軍不知道如果把東京核爆後,是不是會把日本天皇也給炸死。如果真的炸死日本天皇裕仁之後,日本又會有什麼瘋狂舉動也是未知數,在考慮戰後對日本的監管統治等問題,美軍放棄了核爆東京的打算。

而其它的一些城市,比如說大阪、名古屋等城市也先後被刨除,理由是這些城市破壞已經十分嚴重,實在不適合作為打擊目標。而佐世保、吳則因為地方太小逃過一劫,畢竟太小的城市沒有什麼破壞價值。最後美軍選來選去,綜合了多種理由之後,就把廣島、小倉作為了首要打擊目標,長崎和新瀉作為次選目標,而廣島更是首個攻擊目標。

至於為什麼廣島會名列其中,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因為這個城市實在是太獨特了。不同於現在日本人把廣島包裝成"受害者"的形象,或是將其點綴為"和平之城"。當年的廣島可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戰爭之城",更是一個"加害者"。在那些所謂"愛好和平"的廣島人民的歡呼聲之中,無數的日本士兵從廣島出發,前往那些他們都未曾聽過的戰場,去完成所謂的日本的"昭昭天命"。

這可不是誇張說法,而是陳述事實的說法,廣島這座城市,在過去就是不折不扣的"惡魔之都"和"侵略之城"。不知道多少代日本士兵是從這裡開始了他們的戰爭之旅,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拋灑鮮血,把自己葬身在異國他鄉,或是成為暴行的發起者。而那些所謂"善良"的廣島人民呢?就在道路兩旁夾道歡送所謂的"大日本皇軍",讓這些天皇麾下的"無敵武士"去為日本爭取所謂的"榮譽"。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廣島這座城市,堪稱是日本狂熱的戰爭支援地。日本常備師團第五師團的大本營就在廣島,前身其是日本最初的七個師團之一,因此也稱之為"廣島師團"。第五師團在日本陸軍裡素有"鋼軍"之稱,也是日本的侵略急先鋒。臭名昭著的戰犯板垣徵四郎就曾經指揮過第五師團,所以國內也把第五師團稱之為"板垣師團",後該師團轉戰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島嶼,也算得是日本常備師團裡罪行滿滿的師團之一了。

同時,在軍事角度上來講,廣島也是個絕佳的轟炸目標。它擁有日本最好的海軍基地之一,吳港海軍基地。吳港海軍基地興建於1886年,並建設了吳港鎮守府,算得上是日本海軍的發源地之一。日本海軍裡的著名"祥瑞"雪風號驅逐艦,就經常停泊在吳港,所謂"吳港雪風"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而且這裡還有非常優秀的海軍造船廠——吳港海軍造船廠。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大和號,就是在這裡進行建造的。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吳港也是日本海軍重要據點,負責保護日本所謂的南方"海上生命線"。同時廣島本身處在瀨戶內海,也是溝通日本海和本州、九州的重要港口,本身也儲存有大量的作戰物資。如果核爆能夠摧毀廣島的海運機能,那麼日本的本土防禦策略就要被打破一半,因為他們重要的節點丟失一個,還會丟失掉大量的作戰物資。

另一方面,在日本的本土決戰計劃——決號作戰的規劃裡,廣島也是一個重要的據點。按照決號作戰的規劃,日本本土防禦部隊編成了兩支,分別是第一總軍和第二總軍。其中第二總軍負責的是日本西部地區的防禦,恰好就在美軍對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的攻擊方向上。而第二總軍的司令官是日本陸軍大將、陸軍教育總監畑俊六,其司令部就設定在廣島。如果能夠把廣島給核爆了,那麼估計日本第二總軍的鬥志就會被瓦解。

最後就是對於核爆的資料收集方面,廣島簡直是個天然的測試場,似乎這裡就是為了呼喚原子彈核爆一樣。廣島這個城市三面環山、一面環海,對於核爆的能量聚集而言是非常有好處的,能夠避免衝擊波大量外洩,從而讓核爆的威力得到最大化。而且廣島不同於大多數城市有許多木製建築,廣島是有大量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不僅建築倒塌後能夠形成可觀的二次傷害,而且還能讓美軍得出核爆對城市的殺傷資料。

綜上所述,廣島簡直是一個良好的攻擊目標,放眼日本諸多城市,你都找不到這麼合適的地方了。廣島也自然成為了美軍的目標,就如同日本所謂的昭和最後"招核"了一樣。在1941年8月6日8點16分,美軍B-29轟炸機"依諾阿蓋依"號將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出彈倉,最後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頃刻間就把方圓14平方公里的六萬座房屋建築統統摧毀,當場就有6萬多"和平"的廣島平民死去。

而日本本土第二總軍的司令官畑俊六運氣不錯,因為他當時在距離爆炸中心極遠的廣島火車站,所以畑俊六沒有被炸死,只是被爆炸的衝擊波打了個七葷八素,頭破血流。但時候廣島的慘狀徹底讓這位老牌軍國主義者嚇破了膽,他從未見過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整個人都已經傻在當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在他的心中日本已經沒有了擋住美軍的可能,他已經認定日本會輸掉戰爭了。

諷刺的廣島核爆之後,日本軍國主義者還是打算負隅頑抗,並心存僥倖的認為美軍只有一枚原子彈,還對外宣稱廣島是被隕石摧毀的。不過這並不能改變什麼,因為在8月9日美軍又往長崎投擲了一枚原子彈。這次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們徹底嚇傻了,而核爆裡撿回一條命的第二總軍司令畑俊六,直接在裕仁的御前會議上表示日軍無法阻止美軍,力主向美軍投降。可見核爆廣島確實值得,至少它沉重的打擊了日軍負隅頑抗的瘋狂決心,並讓那些腦子發瘋的日本軍國主義者認識到自己的失敗。

今天的日本把廣島核爆包裝成一次人為災難,認為他們是唯一的核武器受害者,而廣島自然也就被包裝成了一個所謂的"和平之都",並且堂而皇之的抹去了這裡曾是一個"戰爭支援地"的過往。然而,歷史是不容抹去的,廣島被原子彈核爆確實是當時的日本人咎由自取,就像是曾參與了廣島核爆行動的飛行員們說過的那樣,"原子彈下無冤魂"。

參考文獻:《曼哈頓幽靈》

《光榮與夢想4:曼哈頓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19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印度愛當冤大頭?其實人家精明著呢,看看這幾款武器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