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的海軍大國,英國在二戰前依然熱衷於製造戰列艦,那時候的航空母艦還沒有表現出多大的威脅,大部分都是一些軍事理論專家在宣揚航母威脅論,傳統的軍事領導依然看重戰列艦巨大艦炮的威懾力,“威爾士親王”號就是在二戰前建造,1941年初服役的新銳戰列艦。
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威爾士親王”號屬於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第二艘成品,該級戰列艦是二戰英國最新式的戰列艦。因為倫敦海軍公約的限制,戰艦的排水量和主炮口徑受到控制。“威爾士親王”號在1936年7月決定開工建造,原計劃使用“英王愛德華八世”的名字,可是國王因為一些私人關係覺得這個名字可能不太順,於是改為“威爾士親王”號。
1937年開始正式開工,不久後二戰爆發,德軍甚至空襲了造船廠,皇家海軍希望該艦能夠儘快服役,好在未來的作戰行動中發揮作用。1941年1月,該艦名義上正式服役,實際上只是完成了整體建造工作,許多的細節還有待完善。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水兵們與施工工人一起在艦上工作。
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
“威爾士親王”號排水量35490噸,滿載排水量40580噸,長227.1米,寬31.3米,吃水8.53米。主武器為兩座4聯裝14英寸火炮加一座雙聯裝14英寸主炮,採用前二後一的炮塔布置方式,前方一座四聯裝炮塔加一座雙聯裝炮塔,後方一座四聯裝炮塔。另有16門5.25英寸副炮,40毫米高射炮32座,20毫米高射炮18座。主機功率11萬馬力,最大航速29節,還有兩架水上偵察機。
對於這一艘在3月剛剛完成全部建造工作的新式軍艦,接下來應該是相應的訓練和裝置除錯等工作,然而5月21日,它就被指派任務前去攔截“俾斯麥”號戰列艦,與他同行的還有戰列巡洋艦“胡德”號。此時的“威爾士親王”號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火炮瞄準裝置還沒有完成除錯工作。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皇家海軍指望這艘最新式的戰列艦加上戰巡“胡德”號一起,哪怕不能徹底殲滅“俾斯麥”和他的僚艦“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至少也能重創或者拖延他們的行動。很顯然皇家海軍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兩艘戰艦的作戰能力,或者是低估了“俾斯麥”號的作戰能力。從戰術上講此次攔截作戰的結果可以說是德艦完勝,一舉擊沉“胡德”號,“威爾士親王”號重傷傾斜,只得施放煙幕暫時脫離。唯一的戰果就是擊傷“俾斯麥”號,讓它不得不暫時放棄進入大西洋的計劃,為後續友軍的追捕行動製造了機會。所以從大的戰略上來看它還是完成了任務的,只是代價有點大。
在修復創傷之後,“威爾士親王”號過了幾天好日子,8月它被當成外交戰艦前去大西洋,英、美兩國首腦在該艦上展開會晤,並簽署了著名的《大西洋憲章》,此舉對英國有著重要的意義。
威爾士親王號姊妹艦約克公爵號
與此同時,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東南亞爆發出了新的危機,日本開始大舉入侵東南亞,駐紮在東南亞的英軍空有全副裝備,與日軍一觸即潰。根據《大西洋憲章》的要求,以及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英國在偷襲珍珠港前派出了Z艦隊前往遠東。這支艦隊由“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不撓”號航母以及4艘驅逐艦組成。
如果Z艦隊僅僅是對付其他小國、弱國倒也夠了,而它的對手是剛剛千里之外偷襲了珍珠港的日本艦隊,他們不僅擁有數量眾多的航母、戰列艦,而且在一些區域還能得到陸基航空兵的支援,以一艘航母加一艘戰列艦就想與之抗衡,這完全就是海軍的高層老爺們一廂情願罷了,海洋還是那片海洋,主宰海洋的海軍卻不一定是英國皇家海軍了。在穿越西印度群島時,“不撓”號航母觸礁受傷,無法跟上艦隊行動,Z艦隊失去僅有的空中保護。
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的第1天,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中將決定讓Z艦隊去攔截企圖登陸的日軍,次日沒有空中掩護的Z艦隊被發現,第三天日本出動了駐紮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日本海軍第22航空隊,此戰日軍飛機完全是呈一邊倒的屠殺,“威爾士親王”號身中6枚魚雷沉沒,它的僚艦“反擊”號也一起葬身大海。英國首相丘吉爾稱這是他“一生中最沉重最痛苦的打擊”。
此戰失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英軍高層的部署問題,戰前英軍對日軍的具體實力並不是太清楚,但是以日軍敢於長途奔襲珍珠港並重創一事,就應該知道日軍艦隊實力不容小覷,至少不是兩三艘戰列艦能夠對付的。在失去了“不撓”號航母的時候,飛利浦中將在沒有其他航空兵的支援下依然堅持出擊,最終淪為日軍飛機的獵物。難道英軍這麼快就忘了幾個月前準備逃回母港的“俾斯麥”號,就是被他們老舊過時的“箭魚”魚雷轟炸機給成功攔截下來的嗎?
箭魚式魚雷轟炸機
不管如何“威爾士親王”號在服役了十來個月之後確實被擊沉了,在它沉入水底2小時後,美國的“野牛”式雙翼戰鬥機才姍姍來遲,海面上只有掙扎求生的水手,幾艘驅逐艦正在奮力打撈。第二天日本飛機再次光臨,這次它們投下了一個花圈。
-
1 #
-
2 #
說到底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完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兩艘戰列艦就這麼赤條條地奔襲千里去作戰,就算是防空專業戶南達也扛不住機群的圍毆
擊傷俾斯麥的不是皇家方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