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期是介紹英系戰列艦的第三期,不過卻是介紹英系的第二型戰列艦,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納爾遜級戰列艦,曾經的BIG-7之一。
第一次看到納爾遜級這型外形設計詭異的戰列艦的時候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好醜”;當我在遊戲中一對一遇到對面的納爾遜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快跑”,因為這貨的火力實在是太猛了,打得準的話幾輪齊射帶走一艘滿血的戰列艦;當我在遊戲中開著納爾遜這艘船打對面的時候感覺就是“好爽”,因為傷害高啊。雖然科羅拉多和長門都是BIG-7之一,但是遊戲中卻沒有那種秒殺爆頭的快感,就好比吃雞中SKS幾槍幹掉一個和98K爆頭一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而納爾遜級戰列艦是英國在一戰之後設計的第一款戰列艦,而且這款戰艦在設計的時候非常大膽新穎,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它之所以讓人感到奇怪是因為它的一改此前英系戰列艦的長艏樓以及帶有衝角和內傾艏柱的艦首設計,而是採用平甲板艦首和直線型艏柱,並率先採用了封閉式的箱型建築以及一體化桅杆。它還有個新型的地方在於是英國第一型首次採用三聯裝主炮的軍艦,而且這艘軍艦的主炮全部集中在艦首前部,並且呈“品”字型佈置,主炮炮口全部朝前方,艦炮的位置佔據了軍艦的一大半。而這樣的設計源自於N-3型戰列艦,只不過把艦體中部的主炮移到艦橋的前面。
重甲護身,鐵王八實至名歸除此之外納爾遜級還是英國第一型採用“重點防禦”理念的設計的軍艦,對彈藥庫、彈藥艙、動力艙以及指揮系統等要害部位進行重點防禦,其他部位幾乎不安裝裝甲,而且面對與日俱增的航空威脅以及遠距離炮擊時的大角度落彈,它的水平裝甲也不同程度的加厚,在彈藥艙的頂部佈置的裝甲厚159毫米、動力艙頂部裝甲厚95毫米、炮塔頂部厚184毫米,可以抵禦如日劇增的空中威脅。而主裝甲帶從1號炮塔一直延伸至艦尾的彈藥庫,全長116米,高3.9米,並且呈外傾18度佈置。彈藥艙的裝甲厚356毫米,而動力艙附近的裝甲則為330毫米厚。在而在水下防禦部分納爾遜採用水密隔倉還防禦魚雷的攻擊,可承受450公斤的TNT爆炸衝擊。
在1939年的時候納爾遜被一枚水雷擊中,爆炸將納爾遜被炸出一個3米長的大洞,並造成了部分設施破壞,但是憑藉這水密隔倉的保護以及損管人員的努力下拉回去修理。而在1941年9月27日,義大利空軍對納爾遜進行空襲,其中兩架魚雷機向納爾遜投下魚雷,一枚命中左舷前部並炸出了一個9米長、4.5米寬的大洞,不久之後就湧進了3700多噸海水,海水的湧入直接導致艦首下沉3米,航速下降至14節,但憑藉這眾多的水密隔倉以及損管人員的努力,最終又把它從鬼門關搶了回來,可見其水下防禦還是合格的。
鉅艦大炮,板磚拍死俾斯麥納爾遜級用的是45倍徑的MK-1型406毫米艦炮,雖然這款艦炮一直飽受爭議,但是在實戰中用炮火證明了自己。至於說對其最大的爭議也就是所謂的“高速輕彈”,因為納爾遜的406炮彈重量才929公斤,而同樣是406口徑的美國科羅拉多級的炮彈卻重達1225公斤,就算後面配發的MK-5型穿甲彈也有1016公斤,在測試的過程中,在13.7公里的距離上穿甲厚度才366毫米,相比之下科羅拉多在18.2公里的距離上穿甲厚度都有412毫米。雖然“高速輕彈”在現代小口徑步槍中也流行,但都是近距離使用效果更好,因為隨著距離的增加,火炮的動能存速下降得很厲害,在15公里的上升距離內每5公里下降將近10%的動能,但在15公里外的下降過程中,炮彈越重,存速消耗越少,甚至在末端還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以提高炮彈的速度。
儘管有著不足,但是由於對手是俾斯麥這種380口徑的艦炮,406口徑有著絕對的優勢,在圍剿俾斯麥的過程中一枚406炮彈擊穿了俾斯麥的2號炮塔,爆炸讓整個2號炮塔報廢,且另外一枚集中1、2號炮塔之間,1號炮塔也失靈,在接近10公里的時候副炮也參與炮擊,據說為了報復英軍使用了大量的榴彈,讓俾斯麥燃起大火,似乎要活活燒死它。而這時羅德尼還創下了一個世界紀錄,那就是發射的魚雷擊中了俾斯麥,這是海戰史上唯一一次戰列艦用魚雷擊中戰列艦的案例。而且在後期進行的各種對地支援中406口徑的艦炮絕對是頂天的存在,用噴射的炮火證明了自己的406炮還是很穩的。並且也是BIG-7中唯一擁有擊沉紀錄的,當然如果擊沉自己的話那麼陸奧也算是其中之一。
承上啟下的設計,英國“海軍假日”的首作由於納爾遜級脫離原先英系戰列的外形設計,所以在外形上可以是獨樹一幟,不過由於佈局的問題看起來似乎有些醜陋,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其中火炮效能不佳、航速慢的問題飽受詬病。不過在設計上也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首先採用封閉高大的艦橋以及桅杆一體化的設計為後來的軍艦設計提供了借鑑,特別對之後的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設計影響。而其“品”字型炮塔的美、日雙方都曾有過類似的設計,而且在實戰中的表現還是非常好的,所以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艘防禦完備、設計優良的艦船。
從另一艘軍艦上拍攝的納爾遜號戰列艦
-
1 #
-
2 #
看看英國人的飛機,就知道他們的審醜標準了
-
3 #
還有,麥子主裝硬,其的強悍之處在於主裝+穹甲這投影區域,只要炮彈走到路徑是過主裝然後砸在穹甲上,就基本上能扛得住。其他部位的防護還真的不行。所以說麥子不怕近戰,麥子的速度優勢可以讓其在鬥獸中拉近距離,而在此拉近距離過程中,由於老納漏肚皮問題,麥子也能打穿老納,並非單方面捱打,互穿的情況下拼的就是儲備浮力了。進入15公里內,麥子就穩穩佔優,對於能見度,海況等比較差的北海(最可能交戰區),考慮英軍25公里以上命中率(實戰幾乎就是零),麥子大概率可以完好地進入這段距離。鬥獸預計46開,麥子優。
一對一,老衲不一定打的過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