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在南方集團軍群最新的命令下,SS第1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將要進攻凱蒙德,SS第12希特勒青年團師的目標是貝尼。屆時,第46步兵師、第44擲彈兵師、第211國民擲彈兵師以及“統帥堂”裝甲軍一部也會配合行動。接到命令後,SS第1裝甲軍的兩個師開始分頭進入各自的攻擊位置。
第211國民擲彈兵師師徽,半匹馬師
小鎮貝尼四面開闊,周圍沒有掩護,一條南北方向的鐵路線橫亙其中。在鐵路線後方蘇軍構築了許多偽裝嚴密的反坦克炮陣地,陣地前埋設了大量的地雷,另外在貝尼後方的赫隆河沿岸,守軍還能得到對岸友軍的支援。這樣的地形明顯對德軍不利。
國防軍MG42機槍主射手正面照
24日凌晨。攻擊發起前,SS第12裝甲工兵營奉命清理進攻路線上的雷區,隨後SS第26裝甲擲彈兵團在夜幕掩護下悄悄進入戰場。本來希特勒青年團師沒有安排炮火準備,希望達成一次奇襲,結果事情並沒有按照德國人的思路發展下去。因為蘇軍很快就發現了SS第26擲彈兵團的企圖。他們立即召喚火炮覆蓋德軍的集結地,同時藏在貝尼據點內的T-34坦克以及機槍、反坦克火炮也一併投入戰鬥,打得擲彈兵們狼狽不堪傷亡慘重。
就在危急時刻,西格爾的裝甲部隊跟了過來,他們藉著逐漸明亮的光線,遠距離攻擊那些拼命輸出火力的機槍和反坦克炮陣地,與蘇軍的T-34進行對射。藉助良好的裝備應用水平和高強度、高密度作戰積累的經驗,德軍坦克手逐漸掌握了主動。SS第26裝甲擲彈兵團也在起初的慌亂中穩住陣腳,在裝甲部隊的支援下重新向前推進。頑強的蘇聯士兵也在絕境下爆發出強悍的鬥志,他們甚至還針鋒相對的派兵試圖迂迴到擲彈兵的身後進行反包抄,在一些重要的陣地雙方士兵一度展開了白刃戰。只不過,勝利的天平最終倒向了德國人這邊。上午八點半,SS第26裝甲擲彈兵團攻克貝尼。美中不足的是逃跑的蘇聯人把可以通過赫隆河的小橋給炸掉了。
希特勒青年團師年輕的士兵,應該是訓練時的照片
另一邊,SS第1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在凱蒙德相對要輕鬆一點。配合其戰鬥的“統帥堂”重灌甲營以及SS501重灌甲營利用虎王坦克做先鋒,這些猛獁怪獸的遠距離精準打擊使得整個攻勢如行雲流水般的酣暢淋漓。從炮擊開始,到裝甲部隊銜枚疾進,再到逐個點名似的掀掉蘇軍的火力陣地,所有環節都絲絲順滑,毫不拖泥帶水,宛如一場高水平的交響樂演奏會--直到巷戰開始,沒了退路的蘇軍士兵和攻進來的裝甲擲彈兵短兵相接的時候,真正慘烈的時刻這才到來。蘇德雙方在小鎮裡逐間房屋、逐條街道反覆爭奪,拼命廝殺,那些不起眼的斷壁殘垣後面往往可能就隱藏著致命的機槍小組,也有可能是幾個正在扭打成一團的雙方戰士,濃煙、槍炮和痛苦的慘叫聲在小鎮上空經久不息。每個人在這種戰況下都有足夠的理由發瘋,他們要不停的奔跑,射擊,臥倒,扔手雷,甚至還要抄起工兵掀或者一塊碎磚頭狠狠地砸向那個從未謀面但活生生的人,直至兩人中有一人再也無法呼吸。黃昏時分,落日籠罩下的凱蒙德顯得無比暗淡蕭瑟,餘暉中的小鎮彷彿披上了一層血紅色的外衣。偶爾傳來的零星槍聲預示著希特勒警衛旗隊師終於又完成了一項艱苦的任務--攻佔凱蒙德。
至此,“南風”行動獲得成功。但是以戰後的觀點來看,德軍的勝利僅僅只是停留在戰術層面上,對於整個局勢完全沒有任何影響。一方面,德軍精銳部隊的人員損失無法彌補,以至於曾被元首寄予厚望的“春醒”行動開始沒多久,SS第6裝甲集團軍就疲態盡顯,最終在蘇軍強大的反擊下崩潰了;另一方面,蘇軍的失敗也未傷及元氣,充其量也就是固守赫隆河橋頭堡的近衛第7集團軍遭到重創,這在隨後的“春醒”行動中,烏克蘭第2方面軍仍然活躍的表現就是佐證。
黑豹坦克,德國裝甲兵重要的主戰裝備
但是不管怎樣,至少在“南風”行動中,SS第1希特勒警衛旗隊師、SS第12希特勒青年團師表現的還是相當令人信服。無論是對友亦或是對手,都見證了這些一往無前的年輕人在戰火中靈活機敏的身影,凶猛頑強的作風,堅定樂觀的氣質,高昂進取的精神。這些人在戰爭中、在歷史上的是非曲直已有定論,但是僅就某一區域性方面來說,還是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