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衛國戰爭爆發的前幾個月中,儘管蘇軍裝備了效能遠超德軍三號、四號坦克的T-34\\KV-1坦克,卻仍然在德軍的執行力與戰術素養面前一次次敗下陣來。同時隨著德國空軍的不斷騷擾,蘇軍地面部隊的防空任務也十分嚴峻。然而,最為“受罪”的還是海量的蘇聯步兵們。為了提高步兵師面對敵軍坦克與飛機的抵抗力,蘇軍軍工人民委員會於1941年7月1日下令研製正兒八經的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高炮。
▲ZIS-30典型的“小車扛大炮”
實際上,早在衛國戰爭爆發之前,蘇軍便開展了一系列的類似專案研製工作,積累了一定的設計經驗。儘管這些專案都沒能裝備部隊,但是對於接下57mm自行反坦克炮設計任務的地92廠而言,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因此在人民委員會要求的兩個星期時限之內,他們便拿出了設計方案。在設計師穆拉夫耶夫(P.F.Muravyuva)的帶領下,工程師們設計出兩種不同的方案:ZIS-30與ZIS-31。
▲經過良好偽裝的ZIS-30車組準備伏擊德軍部隊
ZIS-30採用蘇軍已經裝備部隊的“克莫索默萊茨”拖拉機底盤,搭載一門ZIS-2型57mm反坦克炮。ZIS-31則選擇了已有的輪式裝甲車底盤搭載同樣的火炮。然而,儘管ZIS-31跑得更快、更適於生產,ZIS-30優秀的越野能力卻更受蘇軍青睞,因此蘇軍最終決定將ZIS-30投入生產。
▲除了ZIS-31,還有一輛以半履帶車為底盤的類似武器,命名為ZIS-41
然而,由於作為底盤的拖拉機本就已經很脆弱,因此除了一門57mm火炮外,蘇軍再也無力為其裝備額外的裝甲,甚至是用鋼板為成員圍一個戰鬥室都無法做到。乘員唯一能仰仗的便是火炮自帶的防盾。此外為了抵消ZIS-2的後坐力,蘇軍還特別為此加裝了駐鋤。儘管如此,其仍然難以平衡火炮的後坐力。前線部隊反映,在戰鬥過程中,ZIS-2的後坐力大到足以讓車體“跳起來”!
▲ZIS-2反坦克炮足以對付絕大多數德軍坦克
由於衛國戰爭爆發後不久,地92工廠便停止了該拖拉機的生產,因此為了批量“改造”ZIS-30自行反坦克炮,蘇軍不得不從前線部隊的手中回收“克莫索默萊茨”拖拉機。而廠方卻發現這些經歷了戰火洗禮的拖拉機狀況堪憂。因此儘管廠方絞盡腦汁,仍然一共只改裝出102輛ZIS-30反坦克炮。
▲在一處村莊外被敲掉的ZIS-30
這批自行火炮火速裝備了戰況最為激烈的西方面軍與西南方面軍的反坦克炮連和坦克旅的自行反坦克分隊。ZIS-3優秀的穿甲能力獲得了前線官兵們的一致好評,甚至到了戰爭的中期的1943年,ZIS-3仍然是蘇軍手中少有的可以在常規交戰距離擊穿德軍“虎”式坦克正面的武器。然而,蘇軍官兵很快發現這批改裝貨仍然存在讓人撓頭的缺點:沒有裝甲,可靠性差勁,甚至沒有最基本的無線電裝置。因此到了1942年,當所有的ZIS-30都損失掉後,蘇軍便再也沒有生產類似的裝備送往前線。儘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ZIS-30在戰爭最為緊張的時刻發揮了自己應有的作用。當戰爭後期蘇軍的SU-85與SU-100自行反坦克炮向德軍坦克發射出一枚枚致命的炮彈時,作為前輩的ZIS-30想必一定會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