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14年12月24日是一年一次的平安夜,這一天西方人應該窩在家裡,享受親情或友情帶來的饋贈。但那一年有些不太一樣,數以萬計的丈夫或兒子離開了家,而目的地正是一戰的前線。隨著武器的更新換代,士兵們很快就認識這場戰爭不同以往的殘酷,能否再次過上聖誕節好似成了奢望。但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在戰爭的第一年,他們還是過上了聖誕節,而且還是和塹壕對面的人一起過的。

上述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聖誕節休戰”事件,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在節日當天,槍聲和炮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雙方士兵一起對節日的慶祝。可能受影視或文學作品的影響我們覺得這現象沒什麼奇怪,但“聖誕節休戰”是一件真實發生的事情,在朝不保夕的戰場上,在沒有上級軍官的命令下,雙方超過10萬名士兵走出了戰壕。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就是一場集體叛亂事件,並給當時各參戰國的首腦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至於這一現象的起因,甚至被後人歸功到了神蹟之上。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這次讓人暖心同時又惋惜的“聖誕節休戰”。

西方人的聖誕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早期

受文化傳播的影響,我們也喜歡在聖誕節當天湊湊熱鬧,而不少商家們也會藉此虛頭大賺一筆,但真正瞭解其內涵的人確實少之又少。聖誕節那一天所慶祝的就是耶穌的誕生,是基督教徒在禮儀年曆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關於耶穌具體的誕生時間,《聖經》上其實並沒有記載,而12月25日的說法則是按照“聖母領報日”即3月25號來進行推算的,這一天是瑪利亞被天使告知受聖靈感孕的日子。公元4世紀的時候,這一天被天主教會確定了下來,而東正教這以儒略曆將這一天定在了1月7日。

我們平時比較熟悉的聖誕節,其實基本上是北美洲的模式。而因地域的不同,西方的聖誕節可謂多種多樣,甚至可能都會讓人看不出來這是在過聖誕,因習俗區別太多,這裡就不多講了。不過那個我們熟悉的聖誕老人倒是可以說道說道,他確實是一個虛擬人物,但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就是生活在4世紀左右的聖尼古拉主教。當時他聽聞,北歐神話中的奧丁會在聖誕節那一天挨家挨戶的送禮物,如果發現房門緊閉,就會從煙囪裡丟進去。瞭解到這一點後,這個可愛主教開始模仿起維京壯漢,並挨家挨戶的投擲錢幣。這就是聖誕老人的來歷,12月6日就是聖尼古拉日,聖誕老人的節日。

言歸正傳,1914年7月28日,槍炮的聲音打破了歐洲的寧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因重機槍和鐵絲網被廣泛應用,戰爭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不再相互衝鋒,而是開始挖起了塹壕,看似溫柔了許多,但殘酷程度實際上卻在進一步的提升。同年,德軍繞道比利時入侵法國本土,因英法聯軍的反擊德軍被迫後撤,並在瑞士邊境處挖起了塹壕。英軍和法軍也幹起了同樣的事,為了保證優勢雙方均在不斷的延伸自己的塹壕工事。單純地將塹壕看成是挖坑有點太片面了,和其他戰術相比,塹壕戰打地要更艱難一些,對士兵的折磨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除了從天而降的炮彈,塹壕內溼熱的情況一樣是致命的威脅。

聖誕節前夕,士兵們不再想打仗了

臨近聖誕節的時候,戰場之外先發生了感人的一幕。英國的一百多位婦女聯名給德國和奧地利婦女發了一條公開資訊,希望大家都能勸說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在聖誕那天放下武器,享受節日帶來的和平。同時堅持反戰的教皇本篤十五世也公開向歐洲各國政府呼籲,起碼在聖誕節當日讓槍炮聲停下來。最終的結果很現實,歐洲各國政府直接回絕了這些妻子、母親和教會的懇求,利益已經矇蔽住了他們的雙眼,戰場上士兵的死活早以不重要,更不用說能不能好好過上節了。但令歐洲各國政府沒有想到的是,前線士兵們的自發行為給了他們狠狠一擊,甚至那種高高在上的傲嬌感都變成了危機感。

1914年12月24日,駐紮在伊珀爾地區的德軍士兵開始裝飾起了塹壕,所用到都是身邊能找到的東西。但就是這樣,他們還是成功豎起了一個聖誕樹並在周圍點上了蠟燭,在燭光的映襯下,聖誕樹上掛的彈殼閃閃發光,而對面的英軍正冒出頭往這邊看著。當夜德軍塹壕的聖誕頌歌響起,英軍並沒有落後,一樣唱起了頌歌,雖然語言和節奏都不同,但雙方士兵都能感受到“鄰居”對和平的渴望,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沒過多久士兵們就反應了過來,在這並不協調的歌聲中,在遠方家人的祝福下,槍炮聲竟然不見了。

緊接著懂雙方語言計程車兵開始隔空祝福,此時節日的氣氛再也無法被壓制,軍官和士兵不斷走出戰壕並和敵人面對面的相遇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之間的隔閡逐漸消失,並開始了互送禮物的階段,儘管都是一些帽子或紐扣,但好在不用從死屍身上扒了。伯恩豪斯汀山上法軍和德軍的戰線也是如此,當週邊村莊的聖誕鐘聲響起後,雙方都很默契的停火了。而後他們甚至穿越了戰場抵達對面的戰壕,手裡拿的是法國的紅酒和德國的香腸。在一份不知名的英軍士兵家信中記載,隨著交流的加深,雙方的互動逐漸多了起來,一個曾是理髮師的機槍手開始幫德國士兵理髮,剪刀就在他頭後面晃來晃去。

結語——聖誕節停戰的後續

當然並不是所有計程車兵都認可這一舉動,就希特勒的個人履歷來看,他也會經歷這一事件,而能不能走出塹壕或放冷槍就不一定了。但事實證明,節日的氣氛還是成功地遏制了戰爭,聖誕節結束之後,享受了短暫和平計程車兵一下就上癮了。就算是上級軍官要求,最多也是朝天放兩槍,開炮的時候也會提前告知對方。當所有人都在慶幸並認為戰爭已經結束了的時候,無法違抗的命令下來了,簡而言之就是制止這種和平的活動。為了防止雙方士兵已經混熟的情況,曾經一起過節計程車兵被整體調換,帶頭的將領均受到了嚴懲。戰爭終究還是繼續下去了,從這以後,歐洲各國政府開始針對並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什麼從“聖誕節休戰”之後很少再發生類似情況原因,就算是有,也僅僅是小規模的交流。但這一次事件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一些歷史學家可能至今都在好奇,到底是什麼讓戰爭中的雙方如此默契,甚至懷疑是高階將領私下商量的停火協議。與其糾結於此,不如相信這就是人類的本能。和平來之不易,還望大家且行且珍惜。

參考文獻《World War I, New York: Dorling Kindersley》、《聖誕起源》、《 International Woman Suffrage: November 1914 – September 1916》

1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三架梟龍即將飛抵,空軍實力大增,奈及利亞空軍:感謝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