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彭德懷和粟裕都是新中國名將,後來55年授銜一個是元帥,一個是大將,但是僅僅從打仗來說,指揮大兵團作戰,彭老總是不及粟裕的,從他們各自指揮的兩次大兵團戰役就可以看出來:

彭總指揮了著名的,朝鮮戰爭。粟裕指揮了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

先說淮海戰役粟裕第一功這個絕對沒問題,(僅僅指軍事指揮上的,並非整個淮海戰役的功勞)指揮幾十萬人與敵人鏖戰,中途還要轉用兵力,難度非同一般。

一般來說,組織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在戰前必然有一整套的戰役計劃,什麼部隊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做什麼事,計劃必須寫的清清楚楚。

一旦計劃並得到批准,司令部就會將各自的任務下發各部隊,各部隊必須不折不扣得完成任務,除非任務完成,一般情況不會有變化,因為命令一旦形成,前線各連隊,後勤各部門都會同步行動,命令若是朝令夕改就會造成極大的混亂。

像亮劍裡的李雲龍那樣隨口一喊:捅楚雲飛腚眼去!部隊轉身就走那是純屬扯淡,這麼一搞,部隊吃什麼?一隻軍隊一天吃掉多少糧食,後勤部門沒有乾坤袋,糧食都是麻袋裝著,車拖著,鍋碗瓢盆隨軍走,行軍命令張口就改怎麼跟得上?

軍隊規模小,命令改一改還能處理,一旦幾萬人,幾十萬規模的大仗,上千萬斤糧食,醫藥,彈藥的補給,哪能說走就走?此外人越多越亂,還會涉及到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帥的問題。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粟裕轉用三個縱隊去幫中野,這個簡直就是神操作,並非想法多麼牛比,而是實際操作的難度。

轉用軍隊不是左手倒右手,首先你安排三個縱隊過去,這三個縱隊得把自己的人找齊吧,粟裕先是幾十萬人對杜聿明展開追擊,之後是包圍杜聿明,軍隊已經不可能像在天安門廣場閱兵那一列列容易數清楚了,可粟裕很快就找齊了人,然後行軍幾十公里加入雙堆集戰役,這在組織上的難度非同一般。

此外前線指揮員對於各部隊的人員配置,武器裝備,車輛配置,行軍能力都要了然於胸,這樣才能對不同位置,不同實力的敵人派出相對應實力的軍隊,這些都是非常考驗指揮員平時對軍隊訓教的功夫的。

就當時的中共而言,能一次指揮40萬以上軍隊作戰就只有林彪和粟裕,其他沒有一個人可以。就拿彭總來說,首次指揮二十萬人大兵團作戰,初期入朝就有嚴重的指揮混亂問題,著名的長津湖戰役,凍死那麼多解放軍,就在於後勤工作的混亂,和對各部隊的不熟悉,缺乏有效的協調,最後還有180師全軍覆沒事件,都是指揮員的經驗問題。

再看粟裕,豫東之戰後期同樣也出現了對後勤部門通知不及時導致的掉隊問題,但是到了淮海就吸取了教育,淮海人更多,但沒有掉隊情況出現。

後勤與軍事指揮不能拆分開,後勤規劃協調是軍事指揮中的重中之重,是指揮員必須親力親為的,不可能指望各部門自動執行,所以粟裕在淮海的第一功是沒有太大水分的。

23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被中俄反超!美軍再次試射高超音速導彈,卻因“愚蠢的錯誤”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