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一邊是保家衛國,一邊是孝敬父母,你又會怎麼選呢?在炮火紛飛的年代,人們只能四處躲藏以在硝煙中僥倖獲得一線生機,戰爭,耗費一個國家大量的財力物力,會讓一個國家的多少人因此而無辜喪失生命,但在很多侵略國家眼裡,他們卻看不到這些。

他們心心念念地,只是這場戰爭能為他們帶來多大的利益,能夠獲得多大的殖民地,開拓怎樣的港口,航道以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就如同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一度佔領了世界多個大陸的土地,以戰爭侵略的方式,獲得了無數的殖民地。

彼時的中國大陸上出現的侵略者也是如此,他們帶著刺刀和槍炮,意圖在這片華夏大陸上開拓出一片廣袤的市場,他們的耳朵裡,看不到中華民族的嘶吼。

在這般緊急情況下,不站出來反抗,我們便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便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家淪陷。於是謝春生在家國大義之間作出了選擇,終於他還是放棄了在母親身邊盡孝的機會,奔赴硝煙瀰漫的戰場。

被迫逃難,痛失父親

謝春生,出生在一家亂世裡的農民家庭,但在當時,本就戰亂橫飛,在那些手持槍炮的許多人眼中,人命如同草芥,即使生活在農村地區。

謝春生一家也依舊避不開炮火的襲擊,但在農村生活的他們,雖然生活十分拮据,謝春生同他的妹妹從未上過學堂,但相較一些戰爭直接波及的地區,生活還算平淡踏實。未曾上過學的謝春生,至少還擁有一段穩定日子的回憶。

但好景不長,只要戰爭一天存在著,便一天會有人在炮火中四處逃竄,隨著日軍的侵襲,抗日戰爭在全國全面爆發,謝春生一家所生活的地方也沒能逃過炮火的侵襲。其父母被迫帶著他們逃難。之前的生活雖然十分拮据,但也還算平穩,至少能保證一家人吃飽飯。

但在逃難的過程中,目之所及,屍橫遍野,炮火紛飛,他們又能從哪找到足夠的食物滿足溫飽呢?是以在逃難途中,他們經常需要扒樹皮來充飢,沿途許多活活被餓死的人的屍體。

在一家人艱難尋找一線生機之時,謝春生的父親為保護一家老小,不幸在炮火中死亡,自此,這個家庭的頂樑柱便如此崩塌了,所幸謝春生的母親十分堅強,她深知丈夫的死是為了自己和孩子。

於是咬牙堅持著她終於找到了一個暫且遠離炮火侵襲的一個小山村,帶著兩個孩子終於安定了下來。

離家出走,決意從軍

隨著母親安定下來的謝春生,始終無法忘懷父親慘死的情狀,他的腦海裡始終對於父親的死充滿了無限的自責與悲痛。怨自己力量太過薄弱,怨戰爭的殘酷卻總是要牽連無數無辜的人,恨自己生逢亂世,卻只能在一個小山村苟且偷生。

在次次夜不能寐中,謝春生的心裡慢慢誕生了一個念頭—從軍,只有從軍,才能讓他得以瞭解心願,解開心結,他不甘願一輩子縮在這個小山村裡,一輩子沉浸在因為無能為力而眼睜睜看父親被奪去生命而造就的悲痛中。

“參軍”這一心願如同一個執念,一直迴盪在十五歲的謝春生的心上。於他而言,也只有此,能解救他了。

在安頓下來不久,謝春生便收到了徵兵的訊息,在謝春生的一腔熱血的鼓動下,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和妹妹,卻遭到二人的極力反對,是以主觀角度上,是謝春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實現心願,也能做一回堂堂正正的中華兒女。

但在客觀角度來說,母子三人本就是逃難與此,謝春生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個十五歲孩子,一位父親豁出性命所保護的人,還是這個家庭的支柱,更何況那個年代,孤兒寡母本就不好生存,謝春生想的很好,自己從戎去了,可母親和妹妹接下來的生活將更加艱難。

更何況,對於一個剛剛失去丈夫,被迫承擔起撫養兩個孩子長大的母親而言,怎能容許自己的兒子去走上一條一片兇險、生死未知的路呢?

但謝春生沒有想到那麼多,亦或許在“家國大義”同“孝敬母親,平穩苟活一世”之間,他作出了屬於自己的選擇,他的“大義”與先進的思想領悟,讓他意識到若想真正迎來平穩的生活,那便是從根本上去解決戰爭,一味的躲躲藏藏所換來的平穩只是一時的,於是他選擇了瞞著母親和妹妹,趁著夜色,離家出走,沒能留下一封信件,便加入到為了抵抗侵略者的隊伍中。

在謝春生離去的當晚,他的母親和妹妹聽到聲響也裝作無事發生,只是躲在被子裡偷偷掉眼淚,但一別之後,誰也無法預知今後何時再能相見,又或許是永遠的離別。

於“小家”而言,他是自私的,但於“大家”而言,他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僥倖存活,經71年終於重逢

離家之後,謝春生得以成功地加入了軍人行列。即使在決定離開家的那一刻,他便做好了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準備,但在這麼多年的無數次戰役中,對於同母親和妹妹團圓的執念還是在不斷給予著他活下去的動力,讓他得以一次次化險為夷,僥倖活了下來。

終於,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謝春生也成為了諸位抗日英雄中的一員,在欣喜祖國終於不必生活在被日本侵略控制的驚恐之中時,他的內心也充滿了對於自己即將與母親妹妹團圓的喜悅和渴望。但奈何,生活從來都不是我們可以預料的。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謝春生所在的軍隊接到上級指令,需要去外省參與另外一場戰爭,身為其中一員的謝春生也被迫服從指令,奔赴遠地。

而之後,更加脫離他掌控的,謝春生所在的國軍軍隊在這場戰役中屢屢失勢,不僅沒有很快取得勝利,凱旋而歸,反而還被迫遷移到更遠的地方,在此境況下,謝春生由於種種限制,一直沒能回到故土,與親人團聚。

誰能料到,自十五歲這一別竟然71載。戰爭終於結束之後,謝春生被迫滯留在他鄉,由於自身經濟條件以及當時交通的限制,導致一時間謝春生根本無法回鄉,更甚無法獲得有關家中的任何訊息。

後來為了讓自己得以生存下去,謝春生選擇了做一些小生意來賺點錢,後來隨著謝春生在異鄉逐漸生活步入正軌,他也得以成家立業了。

但令謝春生遺憾的是,自己始終無法與家人們取得聯絡,自己所賺的錢財無法來幫助母親妹妹,甚至就連自己的人生大事他們也無從得知,彼時的謝春生在自己無盡的遺憾中,開始感嘆自己當年是有多不負責任,對於母親妹妹的掛念一直縈繞在他心頭。

2008年,謝春生終於得以與遠在他地的妹妹取得聯絡,在與親人分隔了71年之後,謝春生毅然決定要去與親人團聚,在路上,這個也已經變成八十多歲老人的抗日英雄,也會像個孩童一樣臉上掛滿笑容。

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旅程之後,謝春生終於見到了妹妹和已經失聰的母親,彼時謝春生的母親已經106歲,還在家裡苦苦等候自己的兒子歸來,但看到謝春生時,他的母親依然認出了這是自己離家數十載的兒子,一時間,謝春生在母親身旁痛哭流涕,一家人在淚水中,緊緊相擁,在時隔了71年之後,終於得以團聚。

但令人不禁感嘆的是,或許是同分隔多年的兒子相會的信念支撐她活到現在,而在她見到自己的兒子的當晚,她便在夜色中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小結:

在“小家”和“大家”之間,你又會如何抉擇呢?無論如何抉擇,那都會是你的人生,只是會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演變。

人生的旅程永遠是充滿未知的,在面臨一個岔路口時,我們無法預知每條路會走向什麼地方,會帶我們獲得一個怎樣的將來,但我們能夠明確的,在某些分岔路口,我們的許多選擇或許會令我們遺憾,或許很多時候我們的選擇並非自己真心想要的,可人生不正是因為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而有意義,也正是因為我們無法知曉每個選擇的結果而豐富起來。

若謝春生知曉了自己當兵之後會與親人分隔數十載,可能這便又會是另一個故事了,他的人生也將重新譜寫。所幸最終一家人還是得以團圓,這段故事終於也算有了圓滿。

1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80年代,如果華約和北約開戰,兩方不用核武器誰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