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孫子兵法·軍形篇》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在戰場之上,我們要估算戰場範圍,推算資源補給,安排兵源數量,比較敵我實力,最終作出勝負的判斷。試想一下,有如此戰法傳承的中國,是個只會靠人海戰術取勝的國家嗎?顯然不是。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回憶起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朝鮮半島戰爭,美軍往往要將中國志願軍的勝利,歸咎於中國人會"人海戰術"。

這就好比二戰以後,許多人都妄稱蘇聯朱可夫指揮部隊,只會"人海戰術""車輪戰"因此才能拖住納粹一樣。

一樣的可笑!當你不生在那個時代,不存在那個戰場,你如何能對於你那淺白的見解深信不疑?美國將軍李奇微曾這樣"描述"美軍的神威:

共軍以密集的戰鬥隊形,採取波浪式的衝鋒方法,連續不斷地衝擊陣地,直至被美軍密集的火力擊退。

該是怎麼樣的場面呢?就像"愛國神劇"《我的戰爭》中,那類似動物世界大遷徙一個樣。許多媒體,許多人,讀罷到此,對於我軍的感官,就是一個,他們只會拼人,只會人海戰術。

其實,他們所見,很大程度來自於我軍的"三三制"。那麼如今,翻開塵封的記憶,讓我們回到曾經的征伐戰場,看一看,使我們我們戰勝美軍的"三三制",究竟有多厲害。

1、 抗美援朝"三三制戰術"顯威,麥克阿瑟的挫敗

時間回到1951年的3月22日的深夜。此時已是日本東京櫻花盛開時節,凌冽的寒風從朝鮮戰場吹到了東京,伴隨著櫻花的飄然落下,卻引來了一位美軍名將的嘆息。

這位自詡軍事天才的聯合國司令員,即是麥克阿瑟。此時的他,毫無賞櫻花賞日本女人的興致。

遠在大洋東岸的總統杜魯門向他下發了一份《公開宣告》,希望他能以個人名義發表。宣告中稱:

如若繼續投入資源兵員北進,將會導致美國在世界大局上逐漸失控。無言,只是深深的挫敗。

在日本,他當慣了天皇的"太上皇",如今卻因為朝鮮的局勢,以及東進的蘇聯,導致美國騎虎難下。

他"一廂情願"的以為,中國還是曾經那個,就該被列強瓜分的落後小國。如今對上美國軍隊,不論裝備還是軍事素養上,樣樣被自己的軍隊碾壓。

憑什麼可以連戰告捷?憑什麼可以剛剛進入朝鮮戰場還不過半年,就能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從中朝國境線逼到了37線以南?

憑的就是三三制戰術,我軍雖然裝備落後,但是在戰術上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淵源。說到三三制的應用到成熟,那是我軍根據十年內戰,八年抗戰的經驗所吸收的。

他不會想到,上面那句關於三三制的描述,是源自於《林彪元帥文集》中所寫。一個軍事天才,又遇上了大洋西岸又一位軍事天才。

後者對於戰術的精於籌算,當真要讓麥克阿瑟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美式感慨,可惜他不是生在中國。就算到了那一刻,他也期望押大籌碼,以期連本帶利的贏回來。

戰場即是賭場,一個揹負無數名望和軍銜的名將遭遇挫敗,就像是那下不桌的賭徒。既然不能在戰術上碾壓,那就在兵力和裝備水平上無限放大差距!

對於此時的麥克阿瑟來說,只要大洋那頭的白宮點一下頭,就是讓他動用核武"聲東擊西"攻擊中國大陸,都不在話下。

主意已定,嘴角瘋狂上揚。慶幸自己將會為國家帶來真正的勝利,他也會成為美國曆史最值得被銘記的那一批將軍。

他重新起草了一份新的《宣告》,裡面不提議和,只是放大武力威脅,並要求白宮向著中國大陸丟下26顆原子彈。

他認為:

"美國人現在不能放棄!如果將戰火引向中國沿海和東北地區,對中國僅有的工業基地進行戰略轟炸,他們必然會放棄朝鮮。那時候,美國一定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天啊,他還在妄想,妄想以一國之力,對抗蘇聯以及西方國家。會有國家眼睜睜的看著美國亮出核威懾嗎?反正,身在同為英特納雄耐爾家族的蘇聯,是不會放任不管的。

他已將新宣告交給了新聞部門,不日就將登上報紙。他還交代一句:告訴李奇微,讓他向北推進20公里!

自己還得使出分身,應對蘇聯勢力的擴大。到那時,整個美國戰略,都要被這個"狂人"帶偏。

歷史又一次證明了,在中國人面前折戟沉沙那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樣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不顧全域性,竟然連下昏招,當真是要晚節不保了。

果然,不久後總統杜魯門就以"未能全力支援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由將他撤職。作為二戰後期就成為五星上將的老兵,以這樣的形式"退伍",還真是晚節不保。

不過,他還給世人留下了那場"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的著名演講。

那一場戰爭,結束了中國百年來的屈辱,也真正讓我們立足於世界東方。這裡面,讓我軍成為輕步兵巔峰的"三三制戰術"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的。

2、 當三三制遇上萬歲衝鋒

許多人將"三三制戰術"與日本的"萬歲衝鋒"相提並論,甚至還有詆譭我軍只會人海戰術。說到萬歲衝鋒,就不得不說一下被網路帶偏的誤區。

那就是日軍進攻就是萬歲衝鋒,蘇聯進攻就是人海戰術車輪戰,美國進攻就是大炮飛機槍林彈雨,德國進攻就是裝甲坦克集結,法國進攻就是在巴黎佔領之前抓緊跑路。

這些其實都是誤區,但也很能說明許多人對於吸收資訊的淺嘗輒止。中國進攻,難道都是喊打喊殺,喊著"衝啊""上啊"的人海戰術嗎?

是不是就如許多抗日神劇一樣,一群人雜亂無章的舉著機關槍蜂擁而上?那樣子,與日軍的自殺式"萬歲衝鋒",有區別嗎?

還是有區別的,我軍的三三制戰術,是根植於期望將戰損拉小,戰果拉大,是為可持續的兵力補給戰術。而日軍,是在殘餘兵力絕望時,為帝國主義"信仰"獻身的最後一次衝鋒。

這就要講到一個軍事素養,心理素質的問題了。

就如《血戰鋼鋸嶺》中演的,當你是一個剛入戰場的新兵蛋子,面對成片的帶刺刀的日本士兵向你迎面撲來,口裡還喊著"萬歲"。

你會不會慌?心理素質差的,一般都會直接崩潰的。這種戰術,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中也是用到的。

三、三三制如何組織及好處

《林彪元帥文集》裡曾有對三三制的記錄。

三三制嚴格上說就是隊伍編制,更利於部隊的管理和訓練。這樣的戰鬥組織能夠讓一個班的戰鬥指揮力發揮完全,促使戰場上機動靈活,更可避免隊形的擁擠增大傷亡。

而三三制的成熟,是根據十年內戰,八年抗戰的經驗所吸收的。因為彼時我們的敵人,都是有著良好軍事素養,精良裝備配備的日本以及美國扶持的反動派。

我軍的弱點,就在於裝備訓練弱,想要面對面消滅敵人,戰勝敵人,就一定要在指揮的戰術上下功夫。於是有了這樣靈活的戰鬥組織。

它的組織形式,就是在一個班內,由三人至四人劃為三個或四個小組。每個小組,不論是日常還是戰時,都以班長為核心,由作戰果敢,經驗豐富的班級成員為小組長。

這樣所取得的效果,就是在日常鍛鍊了班長的指揮能力,磨合了班裡的上下一氣。

然後在戰時,班長的指揮完全發揮,能夠靈活的指揮各種任務,並派遣遜色,沒有臨時抽調配備的問題。

在班長口令指揮範圍內,各組能根據敵火力及地形,散開前進或後撤,可減少傷亡,本班內各組火力與運動,可互相掩飾,免在前進或後撤時,擁擠一堆,掌握部隊困難。

在肉搏時,一個小組對上敵方一個人或者兩個人,有首位呼應那是肯定可以完全殲滅敵人的。

在夜間戰鬥中,可減少夜間指揮的困難,由組長指揮二至三個組員,班長指揮三個至四個組長,可以更好的將指揮貫徹上下。

這樣看來,三三制戰術的核心,也就是分散兵力。為的就是整個班不至於被居於優勢地利,優勢火力的敵人一炮殲滅。

更可以保證一個班幾個組之間可以互相火力掩護。簡單點說,就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打法。由此可見我軍的陸軍戰術,是由來已久的。

此外三三制在作戰中,有人傷亡,就有人替補上去成為小組長。如此靈活,也就更利於穿插敵軍,切割敵軍。這與影視劇中雜亂無章的人海戰術,更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三三制戰術的區別,就在於我軍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原志願軍步兵劉興貴就曾這樣敘述:

這個死了是誰代替,趕快衝上去,那相當嚴密,各記各的口號,各記各的位置,各記各的次序、各看各的訊號,大訊號、小訊號、中訊號,那是紋絲不亂。

四、三三制戰術在對印反擊戰中再次顯威

除了在朝鮮戰場中大顯神威,此後,也出現在了對印反擊戰中。其中就湧現出了號稱"對印反擊戰最牛中國士兵",一個三人小組。

名字叫龐國興、王世軍和冉福林,如今網上搜索一下,還能夠看到他們三人的光輝事蹟。

當時龐國興擔任尖刀排四班副班長,因為穿插戰鬥時,因為夜色而導致於大部隊走散並深入到了敵軍勢力範圍。

不論什麼時代,什麼戰場,對於落單計程車兵,無外乎就是俘虜或者是一道解決的事。然而屬於龐國興的那場戰鬥,顯然不是這樣的。

因為他在失散途中,又碰上兩名落單士兵。三人那是六目相對,心下了然。啥也別說了,之間成組了。

於是,三人組成的臨時三三制小組,就在印軍腹地,亮劍了。他們開始在敵後擴大戰果,響應前方軍隊的進度,將印軍攪了個"周天寒徹"。

三人小組與大部隊失去聯絡的18天裡,他們深入敵軍腹地15裡,三人左衝右突,不僅對上過印軍一整個炮兵營將他們擊潰,還繳獲了7門火炮和大量軍用物資。

戰後龐國興被授予了一個專屬的戰鬥英雄稱號——機動靈活孤膽作戰戰鬥英雄。1963年,被國家授予戰鬥英雄的龐國興等人,應邀參加了國慶觀禮。

如今,三三制戰術,已經成為許多國家都競相效仿的戰術。美軍所打造的未來陸軍戰鬥模式。就是每個士兵一個點,互相呼應,互相補給的戰術組織。

如此也就不會出現主帥陣亡,部隊就隨之潰散的問題。細一看,這似乎就是與三三制追求相同,形式相同的戰術組織。

可以說,三三制也是屬於我們中國那個時代,智慧的結晶,是符合國情的產物。卻具有著超前的戰術理念。而作為在戰場上一度痛擊敵人的戰術,三三制,無疑也讓我軍成為了輕型步兵的巔峰。

時間彷彿又回到那年那日,戰後,龐國興三人在戰鬥報告中,寫下了:"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那一聲猶如千年傳來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1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特朗普政府正式通知國會,向沙特出售7500枚精確制導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