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2020年10月以來,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忽然拿到了兩份重要的美國軍方採購合同,引發業界一片譁然。作為創新科技代言人、被譽為“鋼鐵俠”的馬斯克,一直把火星、多星球種族之類的掛在嘴邊,如今也要落入俗套,去當軍火商了?

馬斯克拿到的兩個軍單,分別是導彈預警衛星和火箭貨運。這意味著他同時進入了裝備製造商和國防服務承包商兩個領域。

▲ “星船”SN5試驗箭點火

傳統上,裝備製造商和國防服務承包商這兩個領域是涇渭分明的。因為裝備製造商最初是從鐵匠或者皮匠之類的匠人鋪子發展而來。國防服務承包商在西方的含義就是僱傭兵。近年來,武器裝備技術含量越來越高、使用越來越複雜,才導致了部分裝備製造商和軍方發展出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裝備租賃或者軍方向承包商直接購買情報、運輸、安保等服務,讓製造商和僱傭軍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那麼我們似乎可以合理推測,馬斯克會不會在這兩個訂單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呢?比如直接承包美軍的導彈預警服務,為僱傭兵公司提供火箭運輸服務。只要能賺錢,鋼鐵俠沒有拒絕的道理。

現在,讓我們先來說一說火箭運輸如何用來服務軍方。

▲ “星船”可以實現點到點快速運輸

用大火箭當運輸機?

在人們的印象裡,美國軍隊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後勤供應,飛機、輪船、卡車不計其數。一線美軍士兵無論吃、穿、用,還是槍支彈藥,都多到用不完,為什麼還要考慮用火箭運送給養?難道是錢太多用不完嗎?

▲ 電影《星河戰隊》中計程車兵就要依靠火箭進行補給

首先,美軍的良好後勤正是上層高度重視和不斷改進的結果。美軍一貫重視給前線部隊提供最好的後勤條件,只要有新的、有利於改善後勤供應的技術,美國陸海空軍都非常重視,會積極開展試驗和測試。如果發現一種技術真的可以替代現有技術、大幅度提高後勤供應的效率和效能,就會考慮開展型號研製。美軍也非常重視聽取一線部隊的抱怨,根據他們的意見,最佳化後勤技術和流程。

▲ “星船”SN5進行試飛

但是,後勤是一件需要花錢的事情。美軍自己再重視,國會不給錢也是無濟於事。美國多年來赤字高企,軍費開支當中又有無數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所以國會在撥款的時候,往往會把後勤部分的錢砍掉不少。當軍方真的拿到這筆錢之後,又會有很大一部分莫名其妙消失在流程中,進了利益集團的腰包。所以,真正能花在後勤上的錢沒有想象中那麼多,特別是用來大規模運送給養的輪船運輸費用。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8月6日發表了亞歷克·比利瓦斯的題為《美國能否拯救其海上補給艦隊?》的文章指出:美國陸軍的作戰能力取決於海洋。如果發生重大海外衝突,美國陸軍(以及美海軍陸戰隊)約90%的裝備將透過戰略海上補給艦進行運輸。多年來,美國官員一直警告說,美國老化且日益破舊的海上補給艦隊急需資金投入,它很快將無法支援大規模的海外軍事行動。

所以,從美軍的立場上看,後勤的問題還是挺大的。

▲ “星船”SN5試驗箭進行跳躍試飛

一小時內抵達

早在2017年,埃隆·馬斯克就在國際宇航大會上提出了一個叫做X CRADA的理念,讓軍用航天技術有了新的元素。在他釋出的影片概念中,紐約市的乘客乘著軌道車前往一個浮動平臺,在那裡登上“星船”火箭,然後只用40分鐘就能飛到上海。馬斯克在演講中說:“所以,人們認為的長途旅行大部分時間將在不到半小時內完成。”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營運長、總裁格溫恩·肖特韋爾在2018年發表講話,進一步討論了這項技術及其對未來民間旅行的影響。

具體和馬斯克談合作的是美國軍隊的運輸司令部(USTRANSCOM),按照他們的要求,要用“星船”在大約1小時內將數萬公斤的貨物運送到地球任何地方。

10月6日,美國國防運輸協會秋季會議期間,美國陸軍上將斯蒂芬·萊昂斯表示,最早可能在2021年實施概念驗證演示。他強調,利用這種彈跳式火箭,能為“時間敏感型”突發事件或人道主義援助運送物資。所謂“時間敏感性”只是美軍對“兵貴神速”的另外一種表述,用中國人的口頭語來表述,無非就是“晚了就來不及”的意思。

▲ “星船”SN4的備用發動機

萊昂斯說:“考慮一下在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內將相當於C-17運輸機的有效載荷送到全球任何地方,這裡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

C-17是美國空軍現役的主力戰略運輸機,服役的數量大概有200架。它的載荷能力大約是77.5噸,甚至可以運送坦克。正因為有這種飛機,美軍才能很方便地在全世界投送快速反應部隊。

▲ 美國陸軍上將斯蒂芬·萊昂斯表示,最早可能在2021年實施“星船”運輸的概念驗證演示

美國運輸司令部副司令迪伊·梅伯恩將是火箭運輸專案的直接負責人。他說: “在過去75年左右,我們被限制在12000米的高度和960公里/小時,這是我們最快的物流運輸方式——空運。那麼,在世界另一端的美軍迫切需要支援的情況下,以10倍的速度和高度完成後勤任務的可能性有多大?現在是時候瞭解一下,我們目前的計劃和維持部隊的戰略如何隨著一種新的運輸方式而發展。”

馬斯克與美國軍方簽署的並不是正式的貨運承包合同,而是所謂的合作研究與開發協議(CRADA),也稱為探索架構合作(XArc)協議。軍方提供的經費並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研發成本,承包商要投入一部分屬於自己的時間和資源來完善技術。

不過,美國運輸司令部也指出,與傳統運輸機相比,現有火箭的載荷重量和體積都更小;火箭運輸技術還面臨著定位、發射和回收操作上的很多困難。

▲ 帶有襟翼的“星船”SN8

如何為火箭快速計算出緊急運輸的軌道,在不同天氣和敵情下制定最佳飛行路線,所需要的技術也沒有經過驗證。另外,運輸機落地後,機身是平行於地面的,只要把貨物直接拖出來就可以,車輛甚至可以直接開出來。但星船火箭是豎立著降落的,著陸後有幾層樓高,怎麼迅速解除安裝也是個大問題。

儘管如此,美國運輸司令部還是很著急地想知道火箭運輸到底行不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它有可能改變遊戲規則。

▲ 安裝在“星船”上的猛禽發動機

運輸司令部認為,商業太空運輸將允許重要資源的點對點快速移動,同時不再需要經停或空中加油。這種能力有可能成為自飛機以來運輸領域最偉大的革命之一。

有國際旅行經驗的人們都知道,飛行距離越長、體驗越差。有些人或許會享受轉機時的購物和美食,但軍隊的需求和旅客完全不同。有的時候,差幾個小時就能改變一場戰爭或者政局的走向。

所以,馬斯克的“星船”給美軍提供了新的思路。美軍高層甚至提出,如果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美軍被隔絕在某些小島上,空海航路被封鎖,彈盡糧絕,那麼用“星船”直接提供補給,似乎是唯一的方案。這就把馬斯克抬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 帶有頭錐和襟翼的“星船”SN8

成本雖高 兵貴神速

現在來看看“星船”到底行不行。按照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釋出的資訊,星船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00噸。地球上的點對點飛行實際上是亞軌道飛行,所以不需要達到近地軌道飛行所需的每秒7.8公里的速度,因此“星船”的地對地貨運能力是可以超過100噸的。即使我們把這個數字限制在100噸,也意味著超過了C-17的空運能力,看起來對美軍非常有利。

那麼星船的使用成本如何呢?雖然美軍一再強調,星船是用來進行應急空運的,可以不惜代價,但這世界上沒有真正可以不算價錢的軍事行動。根據已知的資訊,C-17的使用成本是每小時23811美元,從美國本土飛到韓國,至少要飛17小時,花費40多萬美元,也就是每噸貨物耗資5250美元。馬斯克尚沒有公佈星船的飛行成本,我們可以假設它和重複使用第一級的獵鷹9火箭一樣,每千克飛行單價5000美元,這比C-17貴了1000倍。在平常情況下,這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但是,當戰事緊急、勝敗只在一線之間的情況下,這個價錢又是可以接受的。

▲ 夜色中的“星船”SN8

至於100噸貨物都包括些什麼,是個篇幅很大的話題。美軍常用的5.56毫米子彈,每一發只有4克重。就算有包裝箱的重量,100噸也可以運2億發子彈了。美軍最喜歡用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導彈和包裝筒重16千克,100噸可以運6250發……如果用來運紗布、繃帶、藥品、血漿,也是海量的供應能力,美軍不動心是不可能的。

14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法國 高超聲速導彈——欲爭歐洲“速度”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