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作為軍迷個人最早看到的德械MP-40衝鋒槍,是在早期南斯拉夫拍攝的《橋》、《蘇捷斯卡戰役》、《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等戰爭題材的影片中。

片中的德軍、游擊隊員,很少開啟MP-40衝鋒槍的槍托,實施抵肩射擊,基本上都是槍托摺疊狀態時射擊,本人驚訝於女人同樣雙手持MP-40衝鋒槍射擊,一副輕鬆自如的模樣,似乎此槍並沒有什麼大的後坐力,當然,那個時候根本上就沒有槍械後坐力的概念。

至於影視作品中,德軍使用MP-40衝鋒槍時,很少開啟槍托抵肩射擊,原因應該和衝鋒槍發射手槍彈,槍械在射擊時,後坐力沒有步槍等槍械大有關,也即MP-40衝鋒槍射擊時,對於槍手來說,後坐力極易掌控。

MP-40衝鋒槍,口徑9毫米,採用一隻32發直彈匣供彈,發射9×1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僅從槍口初速每秒381米,表尺射程200米等技術引數來判斷,此槍的後坐力不會很大,否則,有槍托但射手卻經常雙手持槍射擊,不採用開啟槍托抵肩射擊的模式。

另外一個解釋就是,採用U型缺口式照門,一把不能單發只能連續射擊的衝鋒槍,MP-40無需精確瞄準,端在手中朝著目標方向,就可突突突地射擊。

再則,在塹壕、城巷、室內等戰鬥中,採用常規的槍托開啟抵肩射擊,可能就會暴露自己,因此犧牲射擊精度,採取兩手持槍射擊,就成為了可能,MP-40衝鋒槍的自動射擊可彌補射擊精度的不足。

打過槍的讀者都知道,抵肩射擊的狀態下,大都屬於精確瞄準射擊;衝鋒槍端在手中時,不必瞄得很準,槍口指向目標,就可以射擊,屬於出槍非常快的動作,衝鋒槍本身就是靠火力猛取勝,二戰時的衝鋒槍,很少能打單發的,基本上都是連發射擊的武器。

槍身較長的步槍,一般都是抵肩射擊的,不出去抵肩射擊,不但槍打不準,強大的後坐力,也不太好控制;衝鋒槍就可以拿在手中突突突,包括當時的M-3、司登式等衝鋒槍,雙手持槍不抵肩射擊,都是非常普遍的,因為後坐力小,容易掌控等,都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它比J20還重要,決定了中國產航母戰鬥機能否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