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近日,好萊塢名導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2019最新二戰影片《決戰中途島》將登陸中國院線,他曾經以《獨立日》、《後天》、《2012》等科幻災難大片屢屢引爆票房,蜚聲世界,此次首次執導歷史題材戰爭影片,表現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以他擅長營造毀天滅地大場面的本事,此片的戰爭場景必然會暴爽無比,同時與多年前那部戰爭愛情片《珍珠港》使用現役美軍艦艇冒充二戰艦艇不同,本片採用現代電腦特效在大熒幕上重建日美龐大艦隊,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軍迷們掏腰包去貢獻一份票房,畢竟自從《拯救大兵瑞恩》之後,好萊塢已經好多年沒有推出過真正經典的二戰大片了。

趁著影片上映的熱度,發生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引發關注。這場海戰被認為是太平洋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轉折點,被海軍歷史學家認為可以與薩拉米斯海戰、特拉法爾加海戰、日本海大海戰齊名的著名海上戰役。在諸多文獻資料中,中途島海戰通常被描述為美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如果從雙方投入的總兵力看,這樣的表述確實沒錯,但是如果只計算直接參與戰鬥的兵力,那恐怕就未必準確了,至少在戰役最關鍵的12個小時裡,美軍其實是握有兵力優勢的,而日軍大部分艦艇都不過是這場戰爭大戲的看客罷了。

總兵力優勢

中途島海戰的緣起在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對於美軍航母艦隊的擔憂,特別是1942年4月18日的“杜立特空襲”正是依託航母甲板實施的,讓日本陸海軍全體都真切地意識到美軍航母的威脅,從而讓爭議多多的MI作戰方案得以通過。山本消滅美軍航母的決心不可謂不大,為此幾乎把當時日本海軍可以呼叫的軍艦全都派往前線,稱之為傾巢出動也不為過。據統計,日本海軍參與中途島-阿留申作戰的艦艇總數超過200艘,包括戰列艦11艘(佔總數的100%)、航空母艦8艘(佔總數的72%)、水上飛機母艦5艘、重巡洋艦13艘(佔總數的72%)、輕巡洋艦9艘(佔總數的45%)、驅逐艦68艘(佔總數的57%)、潛艇24艘(佔總數的37%),此外還有補給船21艘、運輸船21艘及其他輔助艦艇若干。

與陣容壯盛的聯合艦隊相比,切斯特·尼米茲上將指揮的美軍太平洋艦隊依然處在珍珠港奇襲後的低谷中,麾下的可用的戰列艦為零,雖然在西海岸尚有7艘老式戰列艦,但航速緩慢,不適合伴隨航母編隊作戰,只能擔負沿海警戒。美軍最有力的作戰力量是5艘航空母艦,而在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列剋星敦”號被擊沉,“約克城”號負傷,“薩拉託加”號在年初被日軍潛艇擊傷,剛剛修復,但艦載機部隊尚在訓練,無法參戰,實際上僅有“企業”和“大黃蜂”號能夠作戰。在尼米茲的死命令下,“約克城”號被倉促修復,才勉強湊齊3艘航母,而為它們護航的是7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另有19艘潛艇提供支援。即便是算上在阿留申方向警戒的北太平洋艦隊的2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和6艘潛艇,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兵力對比依然處於絕對劣勢。

山本的昏招

中途島作戰的基本意圖是攻其必救,誘敵決戰,還是比較靠譜的策略,但排兵佈陣上卻紕漏頗多。大概是本錢太多,足以揮霍,山本大肆分兵,將艦隊分散在從阿留申到中途島的廣闊海域內。作為與軍令部妥協的結果,山本將以2艘航母、3艘重巡洋艦為核心的部隊派往阿留申方向。進攻中途島的兵力又分為主力部隊、攻略部隊、機動部隊和先遣部隊四支。先遣部隊由潛艇部隊組成,開赴中途島和夏威夷之間警戒,但部署過遲,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攻略部隊以2艘戰列艦、1艘航母、8艘重巡為核心,任務是掩護登陸中途島;由南雲忠一率領的機動部隊是山本手中最強大的突擊力量,以4艘功勳卓著的大中型航母、2艘戰列艦、2艘重巡為核心,任務是對中途島進行航空壓制,並在美軍航母出現時予以殲滅;最後由山本親率以7艘戰列艦1艘航母為核心的主力部隊壓陣。然而,各部隊相距數百海里,根本難以相互支援,實際上白白將兵力優勢給葬送了。更令人費解的是,山本將南雲機動部隊突前部署,結果日軍兵力雖眾,卻只有南雲一支部隊與美軍對決,孤軍奮戰。山本之所以如此佈陣,一來兵力雄厚,驕狂輕敵;二來極度缺乏美軍的準確情報,只能處處分兵應對。

不可否認,日軍在總兵力上,尤其是大型水面戰艦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但是中途島海戰是一場以航空母艦為主角的超視距海戰,以艦載機及岸基機的相互突擊為主要形式,任憑日軍重炮再多,口徑再大,在這種交戰模式下毫無意義,因為對手根本不會進入艦炮射程範圍內,就算日軍最新銳的“大和”號戰列艦,其460毫米主炮充其量只能打擊40公里範圍內的目標,而航母艦載機的攻擊範圍都在200海里以上,遠超艦炮。因此,真正有效的戰鬥力對比在於雙方的航母數量。就航母數量而言,日軍在總體上仍佔據絕對優勢,擁有大小8艘航母,還能得到5艘水上飛機母艦的支援,而美軍僅有3艘航母。但是,如前所述,山本的分兵策略將航母兵力分散到四支部隊中:北方部隊2艘、攻略部隊1艘、主力部隊1艘、機動部隊4艘,而最終投入戰鬥都只有南雲的4艘航母,數量上8∶3的優勢最後變成了4∶3!但是,中途島可被視為“不沉的航母”,加強了美軍的航空力量,日軍僅有的優勢也就此被抵消了。

航空兵對比

無論航母甲板,還是陸地機場,歸根結底都是飛機搭載平臺,在航空作戰中最關鍵的兵力要素還是飛機數量,而在這方面,日軍則處於明顯劣勢。在中途島海戰中,日軍直接參戰的作戰飛機僅有南雲第1航空艦隊4艘航母上的艦載機以及護航艦艇上搭載的水上飛機。航母艦載機的數量為248架,包括93架零戰、72架九九艦爆、81架九七艦攻和2架二式艦偵;水面艦艇搭載的水上飛機為16架;飛機總數為264架。

與之相對,美軍3艘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數量為234架,包括79架F4F戰鬥機、113架SBD轟炸機和42架TBD魚雷機,略少於日軍航母艦載機,但是中途島岸基部隊的存在卻讓美軍佔有了飛機數量優勢。由於預先偵悉日軍動向,美軍緊急強化了中途島的守備力量,在海戰爆發時美軍岸基機數量已達130架,來自美國海航、陸航和陸戰隊,包括31架PBY巡邏機、6架TBF魚雷機、4架B-26轟炸機、17架B-17轟炸機、27架SBD轟炸機、17架SB2U轟炸機、21架F2A戰鬥機和7架F4F戰鬥機。美軍的飛機總數達到364架!整整比南雲部隊多出了100架!

當然,日軍在飛機效能和飛行員素質上略勝一籌,但不足以彌補其在數量上的劣勢,更為嚴重的是,日軍需要以較少的飛機去達成壓制中途島和殲滅美軍航母兩項任務,難免陷入左支右絀、兵力不足的困境,而美軍不僅擁有更多的飛機,而且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單一的目標:日軍航母,無形中更加放大了自己的優勢。

綜上所述,中途島海戰如果深究起來,還真算不上以少勝多,美軍充分利用了情報上的優勢料敵在先,集中主力設伏,但是其在戰場上的區域性優勢卻要感謝山本大將犯下的錯誤,分散了作戰力量,將戰場優勢拱手送給了美軍。如果日軍將阿留申方向的2艘航母和攻略部隊的1艘航母加強給機動部隊,或者將從珊瑚海歸來的“瑞鶴”號投入戰鬥,都將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即便是被美軍搶佔先手,南雲也將擁有更充裕的兵力應對突發情況。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T-80BV坦克“復活”,俄羅斯升級老舊坦克,用燃氣輪機做動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