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飛行員是這樣的
金色頭盔、呼吸面罩時不時來一個空中轉體360°再接一個錘頭機動
或者是這樣的
懸停空中
翻開操縱桿按鍵
一按“紅鈕”
一枚枚導彈呼嘯著攻擊地面目標
但是你想不到
在第79集團軍某防空旅
也有一支特殊的“飛行員”隊伍
雖然他們不用駕駛飛機翱翔藍天
但同樣能操縱飛機戰鬥
他們就是航模組
▲某新型高速無人靶機(資料圖)
他們是演習場上的模擬藍軍
為防空打擊武器提供靶標
組裝安裝、調整引數
發射上天、回收檢查
工作任務日復一日
專業技能精益求精
將使命凝聚在靶標上
清晨的薄霧還沒有消散
航模班的同志們已經拆開了
他們外訓前最後一個“快遞”
各種型號的航模
是實彈射擊中的“敵機”
組裝完成後
中士萬昊正在進行引數除錯
確保航模能夠按照正確指令起飛返回
這個環節是基礎
必須保持好航模的最佳狀態
讓“敵機”最大程度刁難打擊分隊
“戰前”工作準備就緒
航模裝車向預定地域機動
作為保障要素
他們在整場“戰鬥”中的作用
佔比很重
處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
工作時間很緊張
一方面要確保每項檢查細緻入微
不能讓航模帶著問題上天
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作效率
不能讓航模參加演習“遲到”
到了陣地上
展開位置要選好
場地要平整
雜草要清理
……
航模能否順利發射
打牢基礎是關鍵
地釘要打牢
接線要捋好
發射架要釘穩
一個環節不能少
一步都不能馬虎
稍有差池都可能導致航模發射失敗
對航模進行最後一次檢查
如同飛機起飛前
做好最後一關的檢查
就是這樣基礎而細緻的工作
考驗著每名同志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硬體設施準備完畢
軟體平臺的展開也很重要
航模上天后
所有資料和狀態
都需要通過平臺向戰鬥員反映
發射前
各班組系統檢查平臺數據
對接每臺航模機身資料
將兩個資料對接成功
班長潘磊說
不要覺得航模就是個大遙控飛機
要真想把它控制好
可著實不容易
每一顆零件、每一根天線
都不能出問題
否則
高度不夠、速度不夠、距離不夠
都無法模擬出“敵機”
最真實的戰鬥狀態
更無法測試出打擊分隊的真實水平
航模飛上天后
全靠雷達與平臺檢測
資訊監控員
嚮導演組不定時彙報具體引數
以便導演組及時掌握航模軌跡
高度等資訊
與作戰單元上報的引數對比
檢驗作戰能力
潘班長介紹說
一次演習
操作手孫立坤發現航模引數
瞬間出現極大偏差
他迅疾反應、科學處置
指揮班組成員快速查詢問題
並及時解決
保證了演習順利進行
為了將“實戰化”練兵深入推進
在極端天氣下
在沉沉夜色中
他們使命在肩、盡職保障
無論環境如何
都要把航模送上藍天
力求為每個戰鬥單元
提供模擬目標
錘鍊作戰單元打擊能力
雖然是靶機
但是在訓練過後也需要回收
尤其是那些成功躲避了“紅軍”導彈打擊的
每當這個時候班長總提醒大家
回收航模嚴格按照流程操作
切不可無視操作規程
盲目蠻幹損壞裝備
操作手孫立坤說
剛接手裝備的時候操作不熟練
降落傘開啟時機總掌握不好
落地後免不了磕磕碰碰
為了解決回收難題
骨幹們主動帶領大家一起想辦法
一次次模擬
一天天研究
終於掌握了操控的訣竅
最大限度保護了裝備安全
崗位有不同一切為打贏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的普通一兵在本職崗位默默地奮鬥著乾的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卻都是為強軍興軍貢獻力量如果您喜歡他們的故事歡迎在文末留言點贊哦
攝影:楊天宇、樂欣、韓旭
編審:劉毅、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