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1935年7月,日本海軍下令各艦隊集結於本州島北面的八戶衝,準備舉行海軍秋季大演習。這種演習是一種對抗性演習,目的是為了訓練日本海軍的作戰能力,找出其自身的不足。演習分為"青"和"赤"兩軍,前者為演習中的"聯合艦隊",由日本海軍的第1和第2艦隊組成。而後者則是演習中的"美國海軍",由聯合艦隊抽調部分軍艦和二線軍艦聯合組成的第4艦隊擔任。
按照計劃,第4艦隊的組成包含有航空母艦鳳翔號和龍驤號,潛艇母艦大鯨、四艘妙高階重巡洋艦,最上號等九艘輕巡洋艦,另下轄有吹雪型驅逐艦、神風級驅逐艦和睦月級驅逐艦組成。當時第4艦隊在演習開始前移動到了北海道的函館港,預訂在9月24日出港,向預定演習海域航行集結。這本來是個非常正常的舉動,但是此時卻有兩個隱患存在:
第一、目前有兩股颱風襲擊日本,第一號颱風在關東平原大肆肆虐之後,正向本州島北部方向移動。而第二號颱風則更加危險,在關島和小笠原群島之間的海域活動,它更危險是因為它沒有往日本本土移動,而是以60公里的時速向本州島以東的演習海域撲去。
第二、是特型驅逐艦裡的叢雲號驅逐艦在之前就發現了艦首部位出現金屬疲勞的裂痕,這是一個非常讓人不安的訊號,船政本部的造船管牧野茂曾建議軍令部停止特型驅逐艦參加演習,但該建議遭到了軍令部的駁回。
當時第4艦隊的司令官松下元中將認為第一號颱風的危險大於第二號颱風,因此要求艦隊推遲一天出港。9月25日凌晨6點至下午4點,第4艦隊各艦依順序從函館港出發,向演習海域航行。可是讓人十分不安的是,第二號颱風的威脅驟然增加,它的時速已經變成了每小時90公里。到了9月26日,第4艦隊的司令官松下元已經收到了有關第二號颱風的警報,颱風很可能在下午就和他的艦隊迎面撞上,所以松下元命令各艦關閉水密門和舷窗,做好抗擊強風浪的準備,。
松下元這一道命令可以說是徹底坑了第4艦隊,因為松下元並不打算避開臺風,而是打算直奔颱風而去,作為一名海軍將領,他這個命令可以說是相當瘋狂了。到了當日下午3點,第4艦隊遭遇了第二號颱風的前鋒,風向正南、風速高達每秒40-50米,巨浪高度可達25-35米。這種惡劣海況十分罕見,通常思維正常的海軍將領都會選擇避讓,但是松下元可能是吃錯了藥,竟然覺得讓艦隊對抗惡劣海況是個不錯的選擇,然後帶著艦隊打算橫穿颱風。
在松下元的命令下,第4艦隊於下午4點半左右颱風風力最強的海域,根據親歷者描述,當時的海浪巨大無比,如同山崖一般還卷帶著千噸的海水,當真是如同神話故事中的末日一樣。而第4艦隊的水兵們也經歷了自日本海軍成立以來,最為駭人聽聞的事故:
僅僅一分鐘的時間,睦月號驅逐艦的艦橋就被狂暴的海浪摧毀拍扁,舵機也被海浪損毀。完全靠一名水兵在艦船尾部的應急操舵器操作航向,讓艦首保持迎風的方向,才沒有讓睦月號驅逐艦被颱風的風浪拍成兩節。
而睦月號驅逐艦被損毀的同時,艦隊裡的龍驤號航空母艦也沒好哪去,它的飛行甲板被巨浪擊垮砸塌,艦身尾部的機庫壁也被海浪打破,海水直接湧進了機庫裡。如果不是龍驤號航空母艦的損管隊拼死搶修艦船,再加上作為軍艦有嚴密的防水區劃分,恐怕龍驤號航空母艦就會因為進水太多而傾覆沉沒。
第4艦隊各艦如今都在為了生存而和颱風搏鬥,但更致命的打擊才剛剛到來。下午5點20分,一股三角波襲向了初雪號驅逐艦,這是當時日本海軍見過的最為恐怖的三角波,且波長和初雪號驅逐艦完全符合。結果就是初雪號驅逐艦的艦首和艦尾被抬了起來,其艦首在剪下力的影響下被整個切掉。同等遭遇的還有夕霧號驅逐艦,也是艦首被整個切掉。但這兩艘驅逐艦的運氣都不錯,靠著損管隊拼死保全軍艦,加之友鄰戰艦冒死援助,才拖回了最近的港口。
而第4艦隊的損失也遠遠不止這些,除睦月號被颱風摧毀艦橋外,菊月、三日月、朝風等三艘驅逐艦也遭到了同等損失。春風、松風、等九艘驅逐艦的上層建築也在風浪的攻擊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形和破損。鳳翔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也難逃一劫,需要回廠進行大修。妙高號重巡洋艦的艦首部分出現了龜裂,大鯨號潛艇母艦的中央水線部位和艦橋前方的船體出現裂縫,最上號輕巡洋艦的艦首也出現了龜裂痕跡。
可以說,第4艦隊已經退出演習了,它們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如果這是實戰,那麼它們現在早已經等同"全軍覆沒"了。整個第4艦隊只能灰溜溜的逃回港口,等待進入船廠大修。
此事給日本海軍的影響極其巨大,因為這已經不是日本海軍的戰艦第一次在風浪中出現事故了。之前的友鶴事件已經讓日本海軍飽受指責,現在又來了一個更嚴重的第4艦隊事件,如果日本海軍不能把此事調查清楚,給大眾一個合理解釋,那麼恐怕日本海軍的頭頭腦腦都得切腹謝罪了。更何況,被日本海軍寄予厚望的特型驅逐艦被颱風切掉艦首,最上號輕巡洋艦也出現龜裂問題,這事故原因日本海軍也必須調查清楚。
為此,日本海軍派出了以海軍大將野村吉三郎為首的調查委員會,對第4艦隊事件的進行調查,試圖查清適合等原因造成了這一可怕的事故。在長時間的調查之後,調查委員會認為除了松下元的指揮存在問題之外,受損船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為了加強火力,而大幅度堆砌了火力,導致軍艦的穩定性和抗風浪性存在巨大隱患。這在之前的友鶴事件裡有所體現,日本海軍雖然有過修改,但也沒想過問題如此嚴重。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這些軍艦不超過噸位上限,建造過程中不得不盡可能的減重,這就必須採用大量的焊接工藝。可當時的焊接工藝有較大缺陷,尤其是日本方面的問題比歐美還嚴重,所以貿然使用如此多的焊接工藝,就會導致了船隻的耐久度和堅固性有嚴重下降。等於說,這些軍艦天生就是軟骨病,根本不能有效的抗擊惡劣海況,甚至還可能在相對正常的海況下出現問題。
最後,日本海軍必須承認,他們對於颱風的瞭解非常差勁,對於太平洋的氣象學認識也不充足,因此才出現了第4艦隊司令松下元誤判海況,率領艦隊"勇闖"颱風的事情。為此日本海軍不得不在太平洋島嶼上設立氣象觀察站,派出大量的氣象觀測船去近距離研究颱風,以期日後能夠避免同類事件發生。可以說,這是日本海軍當時做的最正確的一個舉動了。
但與之相對的,日本海軍也做出了一個錯誤舉動,那就是徹底對焊接工藝失去了信心,全面放棄了焊接工藝,換回了鉚接工藝,艦船設計總師也換回了性格保守的平賀讓。這標誌著,日本在船艦設計方面開始保守起來,不再考慮使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死抱著過去的舊工藝。而這也將成為日本海軍的一個致命傷,因為他們失去了採用先進技術的機會了。
參考文獻:《舊日本海軍史》
《日本海軍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