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對於中國人民志願軍來說,1950年10月9日是個需要銘記的日子。在瀋陽的東北軍區第三招待廳裡,除了東北軍區、志願軍總部各級領導外,還坐著十位“特殊”的客人,他們就是38軍、39軍、40軍、42軍的軍長、政委以及炮兵副司令員和政委。

10月7日,美軍拿到了所謂的“聯合國授權”,“合法”地越過了北緯三十八度線。他們將向鴨綠江邊挺進,佔領整個北朝鮮。10月8日,中央軍委正式決定:出兵朝鮮。會議廳中的10個人被正式告知,做好一切準備入朝參戰。最終,從10月19日至10月22日,近20萬大軍分別從吉林輯安、安東鴨綠江大橋、長甸河口走出國門,抗美援朝。

那麼,中央軍委為什麼會選在這一時期出兵呢?也許從美軍的視角解讀這個問題能更清楚。

在美軍跨過38線後,美國政府對中國是否出兵有一個基本的判斷:中國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出兵時間,即朝鮮人民軍進行釜山戰役時或美軍仁川登陸之初。然而,無論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他們這一次的判斷都錯了。

從政治上說,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朝鮮戰爭屬於內戰。杜魯門政府在戰爭爆發的第三天(6月27日)就派了美國遠東空軍參戰。到了7月5日,美軍第一支地面部隊(美二十四師的1個步兵營和1個炮兵營)已經和朝鮮人民軍交上了火。

因此,美國政府認為中國人可能在釜山戰役時派兵參戰完全基於軍事上的考慮,那樣就可能協助金日成完成統一大業。然而,無論釜山戰役進展到什麼地步,那也是金日成與李承晚的“家事”,中國人民不會干預他國內政。所以我們看到志願軍在後來的作戰中,主要戰略目標都不是攻城拔寨,而是儘可能對美軍的有生力量進行殺傷,迫使他們退出朝鮮。

在政治上,志願軍不會出現在釜山戰役中;在軍事上,他們也不會於美軍仁川登陸之初立刻參戰。

在仁川登陸的聯合國軍共有7萬多人,把這些兵力展開在狹長的朝鮮半島需要不少時間。如果中國人在這個時候出兵,就會有效地阻擊聯合國軍,這也是美國政府做此判斷的一個重要依據。可是中國不會像美國那樣肆意干涉他國內政,即使是出兵,也只是不讓敵人越過38線。

只要看看地圖就可以知道,38線附近差不多是整個朝鮮半島最寬的地方。如果志願軍陳兵於此,那麼以4個軍的兵力防守這麼一片廣大的區域就很容易暴露作戰意圖,達不到發起戰役突然性的目的。最終,志願軍從10月19日開始渡過鴨綠江,作戰策略是在平壤至元山一線建立防禦陣地,依託有利地形阻擊敵人。當然,由於朝鮮人民軍敗退得太快,這條防線上的重要據點都被佔領,志願軍只能把防線繼續向北移動則是後話了。

從後來戰事的發展可以知道,聯合國軍在10月25日就會打到鴨綠江邊。如果志願軍錯過了10月19日至10月22日這個時間段,會發生什麼事情?聯合國軍佔領中朝邊境。無論他們是否有下一步的行動,東北邊防軍都要駐防於此。要麼主動發起進攻把聯合國軍打回去,那樣肯定沒有了發起戰役的突然性;要麼長期對峙,那麼需要多長時間?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呢?

綜合政治和軍事上的考慮,中央軍委在10月9日告知4個軍的軍事主官做好入朝參戰的準備非常及時,不早也不晚。

14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她是志願軍中的一等功女兵,回國後隱姓埋名40年,晚年卻被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