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猶如兩位不持盾牌的劍士之間的決鬥。彼此揮劍砍傷對手的同時,自己也變得遍體鱗傷。那些負傷的航空母艦,能否投入即將到來的中途島海戰,無疑成為雙方勝負天平上的一個微妙籌碼…… “翔鶴”的噩運
1942年5月13日,《日本時報與廣告報》將“皇軍”在珊瑚海海戰的戰果大大地吹噓了一番。一篇未署名的文章樂觀地宣告,“大東亞戰爭開始以來(美國)海軍的這些失敗幾乎排除了日美在太平洋再次進行大海戰的可能性。美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正躺在太平洋底。美國有無能力再派艦隊到太平洋來是大可懷疑的。”
珊瑚海海戰
這與海戰的實際結局當然大相徑庭。日本人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知道,美國海軍在珊瑚海被擊沉的不過是“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加上一條油船與一條驅逐艦,另外還有66架飛機,一共傷亡543人而已。聯合艦隊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祥鳳”號輕型航空母艦、“菊月號”驅逐艦和三艘小船沉沒,77架飛機被擊毀,傷亡1047人(將近美軍的兩倍)。
除了丟掉一條“祥鳳”號之外,聯合艦隊的“翔鶴”號航空母艦也在珊瑚海海戰中遭到重創。初出茅廬的美軍俯衝轟炸機飛行員已經能夠嫻熟地使用3顆1000磅的炸彈擊中了“翔鶴”號。第一枚炸彈命中翔鶴左舷艦舶前甲板,當即將兩舷主錨炸飛,前甲板一團扭曲,前部升降機掉入機庫,隨即又引燃前甲板右舷下方的航空燃料,引發了大火災。第二枚炸彈緊接著落在右舷飛行甲板靠近小艇甲板的地方。第三枚則落在艦橋後方的訊號桅杆附近,造成機炮操作員和艦橋勤務兵大量死傷。
翔鶴號中彈
1942年5月17日17時,“翔鶴號”吃力地駛入吳軍港,據估計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修復。看起來,“翔鶴”號註定無緣日本即將發動的中途島作戰。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珊瑚海海戰中毫髮無傷的姐妹艦“瑞鶴”號,同樣缺席了聯合艦隊的作戰序列。表面上看,“瑞鶴”號的艦載機(及飛行員)同樣在珊瑚海損失慘重:包括收容的“翔鶴”號載機在內,可用艦載機只剩下了39架。但是,另一個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將受傷的艦載機修復之後,“瑞鶴”號的載機數量還是能夠上升到56架:25架零式戰鬥機、17架“艦爆”和11架“艦攻”。這比“瑞鶴”號的理論載機數量當然少了一大塊,但比起後來參加中途島海戰的赤城號(“艦戰”24,“艦爆”、“艦攻”各18架)並不遜色許多。
在這種情況下,為何聯合艦隊情願給“瑞鶴”號放假呢?日軍僵化的組織結構無疑要對此負責:當時日本的海軍飛行隊完全附屬於航空母艦,不能根據需要調整機組。換句話說,航母與飛行隊一損俱損,只要航母或者飛機大隊任何一方在戰鬥中受到嚴重打擊,那麼航母和飛機大隊都不得不退出戰鬥直到重新組成。就這樣,聯合艦隊最新銳的兩艘航空母艦,“翔鶴”與“瑞鶴”號只能在中途島作戰中作壁上觀。
“約克城”級VS日本巧的很,美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所投入的三艘航母,即“大黃蜂”號和“企業”號,以及在珊瑚海之戰中倖存的“約克城”號,全部屬於“約克城”級。從這個意思上,中途島海戰,堪稱不折不扣的“約克城”級VS日本。
“約克城”級屬於20世紀 20年代末、30年代初, 其特色與日後多次在戰場較量的“翔鶴”級有類似之處,亦即速度快,載機多。當然,凡事總有利弊。“約克城”級的標準排水量不足兩萬噸(19900噸),充其量只是“列剋星敦”級的一半左右。它的優越效能,也是以犧牲防護力為代價的。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在珊瑚海之戰中,“約克城號”被3顆炸彈命中。首先,一枚炸彈穿透了約克城的飛行甲板,然後向下一直插入船體,擊破了四層甲板,最終爆炸,摧毀了冷飲櫃、洗衣房和水兵宿舍。輪機員以為戰艦已經被打穿了,於是暫時關閉了兩個鍋爐房。“約克城號”不但湧進大量海水,而且油艙還在漏油。多虧損管(“損害管制”)隊及時搶救,用木板堵住漏洞,用圓木撐住隔艙,航母才沒有沉入太平洋。日本人投下的第二顆炸彈“擦過前右舷炮臺走道的舷外艙口欄板”在艦首爆炸,炸癟了航空母艦“裝甲帶的下沿”,使橫架和艙壁起皺內陷,有九處艙壁與艦體分離。這枚炸彈造成的“最嚴重後果是油”從艦體裂縫“流出,在艦尾形成了一片油區”。最後的第三枚炸彈“落在與第二十號框架並排的右舷艦首約50英尺處的水面爆炸”。彈片在艦體上穿了四、五個洞,並劃破了油管。
到了5月27日13時52分,經過將近20天的航行,船內電纜和油管均已損壞的“約克城號”終於蹣跚駛進珍珠港。將其完全修復的時間,最悲觀的估計是三個月(與“翔鶴”號差不多),樂觀一點的人也相信“要兩星期或再多一點時間才能修好”。
但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對此無法接受。1942年5月份以來,美軍情報機關通過已破解的日本密碼,獲悉日軍正式進攻中途島的日期是6月4日。美軍太平洋艦隊堪用的兩艘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和“企業號”(“薩拉託加”號當時被日本潛艇擊傷,正在美國西海岸維修),已準備開往中途島海域,迎擊日軍,與日本航空母艦進行海上決戰。參戰航空母艦之比將成為日軍4或5艘,美軍2艘。這樣,戰力懸殊太大,很準鼓舞起美軍官兵的信心。無論如何,尼米茲都需要“約克城”號儘快完成修復,趕在一星期後的6月4日前開赴中途島參戰,增加美軍參戰兵力。
然而,從珍珠港到中途島,直線海程2000海里。即使不考慮繞道躲避日本潛艇阻擊線所需的時間耗費,艦隊駛抵中途島海域也要航行三四天。這意味著留給“約克城”號在珍珠港維修的時間,不是三個月,而是三天——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約克城”號的奇蹟於是,當“約克城”號進入珍珠港後,早已等候在港內的幾艘拖船,前拖後推,立即將其送進船塢。塢門剛剛關閉,塢內水還沒有抽乾,工人們就爭先恐後地爬上了航空母艦。連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也趕來船廠,挽起袖子,穿起橡皮褲和工人一道大幹起來。
進入珍珠港維修的約克城號
這是一個壯觀的場景:“約克城號”進港以後,1400名修船工人立即放下一切工作,加班加點,搶修這艘受重創的航空母艦。一切工作都越過了常規:根本沒有時何設計,沒有時間按比例作圖,由於時間太需要換上的部件先在艦上做出木模板,迅速送修理車間依樣加工,旋即拿回換上。為保證同時啟動的眾多電焊機用電,甚至切斷了夏威夷的居民用電。
由於維修工人們通宵達旦地輪班工作,“約克城號”突然活了過來。5月29日早上,開始往乾塢內注水,用厚鋼板補好艙壁、油艙、隔艙,被日軍炸彈弄出的破洞則用鋼板焊上並更換了表面的鋪木。已完成主要修補工作的“約克城號” 小心翼翼地從幹船塢滑出,進入正常泊位停下。此時數以百計的修船工人仍然呆在艦上,敲敲打打,進行一些比較次要的修補安裝。
夏威夷的修船工人果然創造了奇蹟,只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3個月的工作量。無須諱言,修理工作如此匆忙,修理得也很不徹底。全世界的海軍歷來都注重整潔,但現在不是講究外表的時候。“約克城”艦上那些不影響作戰或艦體安全的部分就沒有得到修理。“艦殼與一號艙壁之間的框架和橫板”雖被近失彈打壞,但由於仍有足夠的材料撐著艦殼而未被換掉,只是把艦殼上的漏縫鉚牢焊實……” 至於一些嚴重受損的艙室則乾脆做了臨時性的封閉處置,一切都要等到擊退日軍這一波進攻再做考慮。
不管怎樣,“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已經能夠開動——雖然速度已大大降低——也能夠起降飛機了。這當然還不夠,畢竟“約克城”號在珊瑚海之戰中也損失了不少艦載機和飛行員。好在美國海軍的組織體系遠比日本同行靈活。他們的航母飛行大隊是相互獨立(但可以互相交換)的作戰單位,必要的時候可以從這艘航母轉移到另一艘航母。既然在美國西海岸維修的“薩拉託加”註定趕不上中途島的“命運之戰”。美國人當機立斷,為“約克城”號航空母艦更換了原屬“薩拉託加”號的三個飛行隊。
滿載飛機的約克城號
到了第二天( 5月30日)早上9點,“約克城號”在尼米茲海軍上將的歡送下,啟航出港。它又一次擁有了76架艦載機——25架戰鬥機、37架俯衝轟炸機和14架魚雷轟炸機。“約克城”號由2艘巡洋艦和8艘護衛艦護航,徑直向中途島全速駛去。幾天以後,“約克城號”在中途島以北預定海域趕上了先期抵達的同級艦“大黃蜂號”和“企業號”。富有作戰經驗的弗萊徹海軍少將接過了指揮權,坐鎮“約克城號”,負責指揮三條“約克城”級航空母艦協同作戰。美軍已具備了與聯合艦隊機動部隊抗衡的起碼實力,正在中途島海域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