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母艦的想象圖
近年來各種新概念武器層出不窮,不斷顛覆著傳統海戰模式。尤其是反艦彈道導彈、高超音速武器、隱身飛機以及各種新式無人機,都嚴重挑戰了傳統航空母艦的生存能力,大大降低了後者的作戰效能。
為此,不少國內外研究者探討了一些全新的海上作戰方式,對艦艇、飛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其中,可搭載無人作戰飛機的潛艇被認為具有很大提升空間,有望發展為主導未來海戰的“潛水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傳統航母在未來還有生存空間嗎?
現代航空母艦正走向一個令人絕望的困境——造價越來越昂貴,數量越來越少,同時面對新概念武器的生存力卻越來越差。
美國最新“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造價達130億美元,另外還需要加上艦載機造價約50億美元,這還是未改裝F-35C的費用。每架F-35C艦載戰鬥機造價則突破了1.07億美元,而且每小時飛行費用高達44000美元,F-35C全壽命的運營費用甚至超過了飛機成本價。這種經濟負擔,即使是美國也消受不起。
此外航空母艦的人員編制也十分臃腫,“福特”級航母乘員超過4400人,“尼米茲”級則超過了5300人。一旦航母被擊沉,人員損失會超過1941年珍珠港被偷襲。
F-35C艦載戰鬥機
最關鍵的是,當代航母的防禦能力十分脆弱,自身只配備若干近防武器,應對導彈“飽和攻擊”時必須依賴護航的宙斯盾艦。然而,最新式反艦彈道導彈、高超音速武器甚至已讓宙斯盾系統也難以招架。不僅如此,無人機和隱身機也對航母編隊的防禦體系提出挑戰,而現有空防系統卻無法適應這些挑戰。在面對攻擊力量強大的對手時,艦載機打擊範圍不過幾百海里的航母,甚至在遠離目標上千海里的距離上都難以自保。
由此可見,航母在當代已成為一個耗費巨大卻極易損失的目標。同時,美國海軍也只能勉強維持11艘航母的規模。一方面,任何一艘航母被擊沉都將是災難性的事件,另一方面,航母高昂造價也讓重新補充成為很困難的事情。
俄亥俄級核潛艇
核潛艇與航母將合二為一?
在水面戰艦的生存力面臨極大挑戰的同時,潛艇的價值進一步凸顯出來。儘管攻擊性武器日新月異,但對付潛艇尤其是核潛艇的手段仍比較有限。水下高速、靜音而且打擊手段多樣化的核潛艇,成為世界各大海軍強國依然重點維持和發展的平臺。
在這個事實的基礎上,發展“潛水母艦”也成為一種新的思路。事實上,核潛艇在某些重要任務上已經開始取代航母。例如,美軍開始批量改裝“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將彈道導彈發射井改為使用巡航導彈,同時配備水下發射的無人機。經過改裝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常規火力輸出能力已經匹敵普通航母。最關鍵的是,這種核潛艇的操作人員僅155人,遠遠低於航母的4000-5000人,作戰效率非常可觀。
戰略核潛艇擁有強大的武器搭載能力
另一方面,搭載無人機的核潛艇,似乎指明了“潛水母艦”的發展方向。“俄亥俄”級和“洛杉磯”級都具備了發射“海羅賓”無人機的能力,這種無人機可以通過魚雷發射管從水下發射,可持續飛行6小時。雖然這種無人機僅僅用於偵察目的,但未來完全可以在此經驗基礎上開發出潛艇搭載的戰鬥型無人機。
由此看來,專門用於搭載飛機,特別是無人機的“潛水母艦”已經呼之欲出。這種“潛水母艦”有兩種發展方向,一種是加裝飛行甲板和電磁彈射器,可以在水面起降戰機;另一種則根本不安裝飛行甲板,無人機完全依靠垂直髮射裝置或魚雷管發射,優點是可以水下隱蔽投送艦載機,回收則採用海面降落或第三方降落方式,甚至不考慮回收,只作一次性使用。
免疫反艦彈道導彈?看“潛水航母”的優勢和劣勢
“潛水母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可以免疫多種新概念武器,例如反艦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尤其是反艦彈道導彈,雖然捕捉海上目標的能力獲得了一定突破,但對於水下目標至少目前還是無能為力的。
還有很特殊的一點,反艦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它們的彈頭和戰鬥部主要針對水上目標,不可能同時具備反潛能力。“潛水母艦”卻可以切換水上、水下兩種狀態,這兩種新式武器在發射前如何選擇戰鬥部模式?是用反艦戰鬥部,還是反潛戰鬥部?將會陷入兩難困境。這就讓“潛水母艦”獲得了先天的生存優勢。
潛水母艦想象圖
不過,“潛水母艦”也存在一定的劣勢,那就是不可能像純粹的核潛艇那樣,具備很高的隱蔽性。最根本的理由在於,無人作戰飛機必然有大型化趨勢,配套發射裝置也會隨之增大,“潛水母艦”艦體和區域性設計上將不得不增加大量體積,水下高速性和隱蔽性都會遭到一定破壞。如果再安裝飛行甲板,那麼幾乎不可能實現水下高速性,靜音能力和隱蔽能力也要大打折扣。
儘管如此,“潛水母艦”依然可以憑藉潛水能力,獲得遠遠高於傳統航母的生存力。在使用方式上,“潛水母艦”不必像攻擊核潛艇一樣需要深入敵方縱深,更像是戰略核潛艇一樣,可以在遠離敵方海岸線的海域,向空中投送各種無人作戰飛機。因此,水下高速性和靜音能力並非不可缺少的效能。
XQ-58A無人戰機
無人機將成為艦載機的主流?
特別需注意的是,“潛水母艦”將會與軍用無人機實現並行發展。目前,軍用無人機已展現出系列化的巨集偉發展藍圖,包括戰機伴隨無人機(例如XQ-58A)、無人戰鬥機、無人攻擊機、無人加油機(例如MQ-25A)、各種自殺性無人機(包括對空、對地、反雷達等)以及傳統的無人偵察機等。
無人機不僅展現出了廣泛的用途,而且飛行方式、起降方式也實現了高度的靈活性。常規起降、垂直起降、彈射起降、拋射式發射、機載式投放等等,模式遠超載人飛機。這種靈活的起降方式,讓無人機可以方便應用於“潛水航母”甚至是傳統航母。
無人作戰飛機最大的優勢還是成本。一方面,由於可以節省載人所需的各種裝置,戰鬥無人機造價遠低於有人戰機,如果是一次性使用,零件成本還可以再低。另一方面,由於不需要考慮飛行員因素,訓練等人員相關開支都會大大節省,畢竟飛行員培養成本並不亞於戰機本身。
潛水母艦編隊想象圖
今年,美國空軍提出了“一次性無人戰機”的概念,將無人戰機作為像導彈一樣進行空中投送的一次性武器平臺,即可以讓設計進一步簡化,運營維護環節也得到了節省。在這種思路下,未來空戰模式將發生極大改變——無人戰機不僅將全面取代有人戰機,而且戰爭中的戰機數量也會大幅提高一兩個數量級。那時候,無人戰機發動的作戰,會如同“大海浪濤”一樣的壯觀和恐怖。
在這種前景的指引下,傳統航母各個方面都很難應付未來戰爭,而生存力強、能快速投送大量無人戰機的“潛水航母”,必將成為未來海戰的主力。(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