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30日援引政府訊息人士的話報道,隸屬印度國防部的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計劃11月8日試射K-4彈道導彈,該導彈射程3500公里,能夠攜載核彈頭。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將於11月8日從安得拉邦維沙卡帕特南市附近水域的水下平臺試射K-4潛射彈道導彈,以檢測中國先進的研究成果。”
說起這個K-4彈道導彈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提到這個3500公里的射程大家是不是覺得比較熟悉?
2010年2月7日,印度宣佈成功試射了該國第三枚烈火-3導彈,中國網友當時都比較關注這個號稱“能打到上海”的導彈。局座在當月播出的《召忠說軍事》一期節目中詳細的介紹(奶)了印度烈火-3導彈,在節目中局座說3500公里的射程很有可能是一個保守數值,烈火-3的實際射程應該能達到4000~4500公里。
“基本上就能覆蓋中國大部地區,像西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重慶、拉薩這些都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而且局座推測,從“烈火”-3開始,印度就開始構建三位一體的核戰略,陸基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至少在3000到5000公里,如果說能達到5000公里的話,再增程達到8000公里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後來印度確實於2012年成功試射了烈火-5,但是射程只有5000公里,這很明顯不給局座面子啊……
印度“烈火”系列導彈的射程 (圖源:wikipedia)
但是。
我們前面介紹了,這次印度宣佈試射的K-4潛射彈道導彈射程只有3500公里。而K-4之所以和烈火-3射程相同,是因為K-4就是在烈火-3的基礎上研製的。這種基於陸基彈道導彈研製潛射彈道導彈的“照葫蘆畫瓢”模式和其他幾個發展核力量的國家是基本一致的。
但問題是,印度的“葫蘆”本身就不靠譜。
本著“慢工出細活”的原則,烈火-3彈道導彈從上個世紀開始研製,在2006年進行首次試射,結果首次發射就失敗了、不過在其後四年三次試射中,烈火-3均成功發射,現已服役。但是有很多專家指出,其火箭發動機技術水平大約相當於中國1960年代開始研製、1970年代研發成功的東風-4地對地彈道導彈。
東風-4(左)與烈火-3(右) (圖源:missilethreat&IBTimes)
在此基礎上研製的K-4導彈更加命途多舛。相反的是K-4在研製初期一系列試射都十分順利,但是2017年K-4第四次試射時因“電池電量耗盡”而宣告失敗,打那之後印度再也沒有成功試射過K-4……
除了導彈本身存在問題外,搭載潛射導彈的平臺也存在一定的隱患。
據悉本次進行試射K-4的是印度“阿里漢”級核潛艇首艦“阿里漢”號,而這艘潛艇還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殲敵者”號。
2018年1月上旬,印度唯一中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被曝出已經停航十個月。印度海軍這才如夢初醒地表示,導致該艇停航的事故早在2017年2月份就已經發生。
印度海軍稱由於艇員在艇內進行檢查時,忘記將左後部的水密艙門關閉,導致在維護過程中大量海水湧入動力艙內。而艇內維護人員也未能通過水泵等及時排出艙內海水,導致海水滲入將艇內電器裝置短路損壞,金屬零部件也腐蝕得相當嚴重。
印度海軍還慶幸的說:如果不是參與維修的一位水兵在逃離過程中順手把水密艙門給關上,“殲敵者”號很有可能直接淪為世界上第一艘由於己方水兵疏忽而沉沒的核潛艇。
即便如此,殲敵者號也不能改變被大卸八塊的命運。
由於設計圖紙在建造過程中多次更改,艇內的許多結構設計出現了大幅變化。加之艇內情況不明,工作人員根本不能在艇內施工,所以印度專家表示,需要將該艇中後部的殼體完全切開,才能對艇內受到腐蝕的管道、相關電氣裝置等進行更換……
(圖源:businessinsider)
就這樣,在停航+大修快兩年之後,殲敵者號於去年年末宣佈重新入役,並開始首輪戰略巡航。經歷過“抽皮剝骨”之後,這艘潛艇的抗壓結構是否會改變?導彈發射管是否受損?尤其是受浸泡損害最大的電子系統是否能正常執行?都是未知數。
殲敵者號核潛艇“大病初癒”就被“委以重任”,不得不令人欽佩印度海軍的氣魄,同樣也能感受到印度為了根治二次核打擊能力薄弱的頑症的決心。不過印度的事,還是要慢慢來,畢竟一口不能吃成個胖子。
截止到發稿前,小編沒有查到關於K-4導彈試射成功的訊息。
順便說一句,中國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的射程,已經超過了10000公里。
-
1 #
-
2 #
我們能打到德里的導彈佈署了嗎?
-
3 #
用一句上海話講那就是“奧吆,不得了了啦”
-
4 #
我猜,已經成功的落到西方了!
-
5 #
不要小瞧人 打1000公里也是核導彈
-
6 #
有沒有炸到自己呀?
-
7 #
嗯 沒錯 能打到海上
-
8 #
居然能覆蓋外蒙古,烏蘭巴托顫抖吧!
光看標題就知道局座又有一個笑話要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