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以退為進(35):解題
毛給晉察冀第二個四個月的作戰任務是“殲敵6個旅”。從1946年11月到1947年2月,晉察冀共軍在4個月的作戰中,共殲滅國軍8個團,摺合2個半旅,連同地方武裝約2萬人。
在艱苦轉戰中,晉察冀共軍雖然盡了最大的努力,也取得部分作戰的勝利,但仍然沒能走出自大同戰役、張家口保衛戰以來連續失利的陰影。
打一場徹底扭轉戰局的大勝仗是最為需要的。
毛對晉察冀的局面也十分關心。
不得不承認,傅作義是一個優秀的對手。共軍擅長夜戰、奔襲,傅的部隊也會,而且毫不遜色。共軍善於圍點打援,傅也運用的得心應手。共軍要求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傅甚至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優秀的統帥,不能將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敵人的愚蠢上。優秀的對手,正是部隊成長的磨刀石。
不要忘記,毛是一位哲學家,擅長以辯證思維解決問題。面對傅的優秀表現,毛經過長考,找出來問題的癥結。
傅確實出色,他的部隊也很強悍,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傅常常能夠調動我們?
原因就在於背上了保衛城市的包袱。國軍進攻集寧,我們就要保衛集寧。國軍進攻張家口,我們就要保衛張家口。國軍進攻淮陰、淮安,我們就要保衛兩淮。
其實,共軍的實力並不佔優,即使勉強守住張家口、淮陰、淮安,部隊也會遭受很大的損失。對於共軍來說,這種仗是得不償失的。
反過來考慮,丟了城市又會如何呢?共軍當初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習慣於山區作戰,難道因為佔領了幾座城市,就不會上山下鄉了嗎?
因此,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不要擔心城市的丟失,不要顧慮輿論上的難堪,最終的勝利才是第一位的。
1947年2月21日,保南戰役一結束,毛致電聶:“你們最近時期在保易間爭奪戰,是在被動情況下進行的,故打不出仗。今後應學習陳粟、劉鄧、陳謝三區大踏步進退,完全主動作戰方針”。
“總之,大踏步進退,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完全主動作戰;先打弱敵,後打強敵,調動敵人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