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79年對越還擊戰,中方撤軍時的損失到底有多大?客觀分析來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剛取得抗美作戰勝利的越南變得野心勃勃,不僅出兵東南亞入柬作戰,還妄圖蠶食我邊境領土。在多次勸告無效後,同時為捍衛祖國領土安全,我邊防部隊被逼無奈進行了自衛還擊作戰。

戰鬥從1979年2月17號打響,3月5號開始回撤,用時僅為28天就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此一戰過後由於某些原因記載較少,但軍迷們卻一直對這場作戰念念不忘,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這場戰鬥被蒙上了一層“面紗”,也存在不少爭議,其中一個就是關於我邊防部隊在回撤時的損失,有人一直說回撤階段損失很大,甚至超過了進攻階段,那麼這到底是事實還是信口胡說?

首先要強調的是,作戰撤退難度大不大要看具體情況,要是對方主力還在,戰力並未受到多大損失,此時要是撤出確實存在很大的危險,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差池,從而陷入被動。然而在對越自衛還擊戰我邊防部隊在回撤時,卻並非如此。

3月5號,中方釋出宣告,作戰預期目的已經達到,所有參戰部隊回撤至境內。各參戰部隊交替掩護,邊撤離邊掃清殘敵,從而進一步擴大戰果。越軍經過前兩輪的進攻,基本上都被打得毫無脾氣,眼下已難以進行大規模的反撲,他們只是在我邊防部隊回撤途中悄悄尾隨,時不時地進行營級以下規模的襲擾,並未對我方回撤造成多大的阻礙。

例如在諒山戰場,越軍步兵師304師和325師作為主力部隊緊急撤出柬埔寨,日夜奔襲增援,但是他們抵達諒山後也沒敢進行反撲。第55軍從3月8號開始就在扣馬山、扣當山一帶部署兵力,只等越軍援軍的到來。可是一連等了三天也沒有等到越軍反撲,最後於11號凌晨回撤。

回撤過程中,我邊防部隊只要遭遇越軍零星的炮火,立即以十倍火力還以顏色,這使得越軍根本不敢輕易反撲。

不過有個例外,那就是廣西方向的高平戰場,第50軍150師448團2營,由於指揮上的失誤導致在回撤過程中遭遇重大損失。換句話說,除了2營之外,我邊防部隊沒有其他較大損失。總參謀長在此次事件之後的3月16號在作戰報告中也指出,所謂的吃虧也就是12號2營損失了一半兵力。

具體情況是這樣,在3月12號,448團接到任務從班英地區撤離,團部的意見是坐汽車沿大路返回,但是50軍駐150師的工作組卻要求走班英北邊的一條小路,這條小路是121師在作戰初期的一條穿插路線。主要是為了掃清殘敵擴大戰果,同時鍛鍊一下那些參戰較晚的部隊。

2營在團前指的帶領下衝在最前,但晚上在那噶以北行動時,被越軍阻擊,隊伍被壓制在一個山溝裡,戰鬥打響後,副團長犧牲,接替指揮者未能指揮得當,導致部隊分散各自為戰。團前指得知後感覺不妙,於是向師部請示要求增援,師部同意後,軍工作組卻不同意,最後就派了1連和8連前去增援接應。

但1連和8連的到來並未解決此次危機,反而使局勢更加糟糕。連隊在途中被越軍分割包圍後損失慘重,造成542人失散,其中219人落入敵手,丟失武器槍支407支。此次失利軍工作組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是讓先頭部隊在敵情和地形都不瞭解的情況下單獨行動,然後沒有進行正確的救援。

事後,50軍前往成都針對448團失利進行研究分析,並做出相應措施,相關人員被降職調離。若是8連拼死一戰,或許結局大不相同,這一點可以看1連副連長,當時被困之後,落入敵手的司號員前來勸降,副連長王立新將他喊到面前後當場擊斃,而後帶著戰士們向祖國方向宣誓,將戰至最後一刻。

他帶領的1排42人戰死40人,另外兩名是重傷員,最後一刻他拉響集束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有人說8連連長帶領全連“舉起手來”是為了保全連隊,他不該受到重罰,照這樣說,那些犧牲的戰士該怎麼想?他們這麼做為了什麼?當年抗日戰爭犧牲那麼多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他們如果像這樣遇到危險就“舉起手來”,還會有今日之中國嗎?

6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不是每個狙擊手都用瞄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