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其工業也是相當發達的。而“工匠精神”更是被不少自媒體跨上了天。日本三軍中最強大的是海軍。2019年日本第10艘“蒼龍”級潛艇“翔龍”號已經正式服役,而第11艘“凰龍”號則於2018年下水。按照報道,說凰龍號是世界上首艘鋰電池常規潛艇,其作戰效能進一步提升。日本媒體亦對此非常自豪。

獸籠破解:新舊“三原則”

日本作為二戰中的侵略國家和戰敗國,其軍備一直受到國際社會嚴厲監督。不但軍隊被稱為“自衛隊”以掩人耳目,而且不得擁有進攻型武器。按照法律規定,日本軍費開支數額不能超過其GDP的1%。同時大型武器不能出口。

1967年日本提出“武器出口三原則”,即“不向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出售武器”,“不向聯合國禁止的國家出口武器”,“不向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或者可能要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出售武器”,表明其“防衛性”的軍備政策,不對他中國產生威脅,是和平國家的招牌。到冷戰中後期的1976年,隨著國際上反戰的熱浪,日本首相三木進一步提出對三原則以外的地區也不出售武器。1981年日本通過《關於武器出口問題的決議》,此後30餘年日本完全禁止了對外出口武器。

這種和平原則,雖然讓世界各國放心,但對日本軍事和軍工的打擊也是顯而易見的。相關法律不但限制了日本自衛隊的軍事實力,還打擊了日本的軍工產業:武器賣不出去,而本國的自衛隊需求又有限。這樣一來,日本軍工企業的市場非常狹小。市場太小,軍工企業就得不到利潤,沒有經費高研發、裝置升級,使得軍工產能和水平發展滯後,這反過來又進一步造成了市場競爭力的弱化,從而陷入惡性迴圈。因此,日本國內一直有很大的一股勢力,希望打破這種桎梏。這裡面,以三菱重工為代表的軍工企業及其利益團體是最活躍的。

這股勢力的蠢動在21世紀達到高潮。2013年12月,日本違反條例,向駐南蘇丹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南韓軍隊)無償提供了一萬發子彈。一萬發子彈並不是大數字,何況還是免費。但是,這卻是日本推翻武器出口三原則的嘗試。

2014年,日本通過了“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草案,以取代之前的“武器出口三原則”。新的三原則包括(1)不向明顯妨礙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場合出口防衛裝備(2)對允許出口的情況進行限定和嚴格審查(3)出口物件將防衛裝備用於目的之外或向第三國轉移時,需獲日方事先同意並置於適當管理之下。而所謂審查的要素,則是“國家安全保障”、“國際合作需要”等。

顯然,這新的三原則,比舊的三原則要寬鬆得的。

舊的三原則,1967年條款就明說了三種情況嚴格不得出口,更別說1976年還進行了增補。

而新的三原則都是些含糊其辭,三條有兩條是由日本政府主觀判斷,至於“明顯妨害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場合”也留下了很大的玩弄辭藻空間。比如在特朗普口中,美國轟炸敘利亞政府軍、陳兵中東都是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至於“國家安全保障”、“國際合作需要”等更是想怎麼圓就怎麼圓。

五年之傷:“七成軍購市場”成笑談

2014年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通過後,日本軍工企業非常振奮,指望撲向廣闊的國際市場,收穫大筆美金。而且,許多對日本工業保有迷之崇拜的人,也憧憬著壯闊的未來。在他們心中,日本富有“工匠精神”,做出來的東西一貫精雕細琢。過去只是被幾十年的和平條款捆綁手足。現在出口解禁,自然能夠憑藉優良的品質贏得客戶的青睞,賺取豐厚的利潤。

甚至有缺乏常識的人預言,日本可以佔據70%的國際軍購市場!要知道,現在美國也不過佔據國際軍火市場的三分之一,俄羅斯佔四分之一左右。這個數字實在是貽笑大方。

然而至今五年過去了,日本的海外軍售屢敗屢戰,斬獲極少。2015年,日本意圖向英國推銷P-1海上巡邏機,結果英國選擇了美國的P-8“海神”巡邏機。2016年,日本用他們最新式的“蒼龍”級潛艇向澳洲投標,結果在2017年正式輸給了法國的“短鰭梭魚”級潛艇,澳法雙方在2019年初簽訂了300多億美元的大單,而日本只能看著流口水。

(P-1海上巡邏機)

在2018年,日本軍工更是連遭重挫:三菱重工的J/SPF-3警戒雷達在泰國空軍的招標中落選,P-1海上巡邏機被法國、德國拒絕, C-2運輸機被阿聯酋放棄。同年印度的潛艇招標,日本“蒼龍”級竟然自己不戰而降,提前退出了競標。而US-2水上飛機的出口,日本從2014年就在和印度談,但是至今杳無音訊。

美國因素:大樹底下難種莊稼

如此被部分人寄託厚望的日本軍工出口,為何五年交了一份白卷?這裡存在多重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美國的存在。

對二戰後的日本而言,美國既是同盟者和保護者,又是監管者和太上皇。數萬美軍駐紮日本,控制著日本的命脈。日本自衛隊的裝備和軍工企業的研發生產,也盡在美軍監管之下。美軍對於日本軍工,一方面有聯合研製,對日本軍工起到一定提攜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在控制和閹割日本軍工,避免讓日本方面掌握核心的先進技術,而對美國的軍工產業和國防安全造成衝擊甚至威脅。這樣造成日本軍工生產雖然能夠在部分零部件上達到相當高的水準,但整體生產能力卻是一般。

再加上美軍本身擁有全世界超一流的軍工產業能力,日本自衛隊那些軍費,很多要盡著買優質成熟的美國武器。這樣從市場行為上是價效比較高的採購,但在整體戰略上,卻等於用日本有限的軍費,去幫助美國軍工企業完成升級換代。比如日本的愛宕級驅逐艦,其動力是美國的LM2500,各種電子裝置和資料鏈也是美國的,垂髮裝置也是美國的MK41,裝載的導彈也都是美國的標準-2。這種模式下,美日的軍工企業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日本推出的武器產品,實際上經常存在諸多缺陷,並不能完全滿足海外使用者的需求。

2017年,三菱重工2017年推出了首款完全在日本生產的F-35A,號稱是“中國產貨”。但是,這架先進的五代飛機,其實幾乎全部來自其他地方的部件組裝而成,日本並不掌握其核心技術。而且,這架飛機也於2019年4月墜毀。對於五代機,日本確實只是美中國產業上的一個裝配中心而已。

再如日本川崎重工的C-2運輸機,雖然裝備先進強大的美製CF6-80C2K1F發動機,但整體效能卻只能算差強人意。其由於試飛時機體後部和貨艙門出現變形,被迫對機體結構進行補強,造成C-2空重從原先的110噸左右增加到115噸左右。由於最大起飛重量141噸,因此載重量從30噸左右下降到了25噸左右。阿聯酋曾對C-2運輸機感興趣,但後來發現C-2在未鋪裝跑道上的起降能力不足,最終取消了訂單。

(C-2運輸機)

又如日本的P-1海上巡邏機,在2017年參與法德競標時,在整體設計效能上是優於競爭對手的。但是,其穩定性卻讓人擔憂。早在2013年的試飛期間,就曾經不止一次發生過四臺發動機全部停車的奇葩情況,令人膽戰心驚。2017年6月巴黎航展期間,日本派遣兩架P-1飛往巴黎參展,不料在途經吉布地時,其中一架出現故障,由於零件需要從本土運輸,導致無法維修,結果只有另一架抵達巴黎參展。這種事故對於法國和德國的最終選擇是很致命的影響。

工匠精神:高大上的設計和昂貴的價格

平心而論,日本的軍工在設計和製作上確實有一以貫之的優質亮點。這使得日本的武器裝備拿到世界領域看,相對於競爭者都有其特長。但同時,市場並不是一味講求某些品質引數和指標,而是要綜合考慮價效比,以及軍購本身帶來的其他影響,諸如國內產業更新、就業情況等。一味在產品上過於精雕細琢,未必就能得到客戶的青睞。這一點,對於剛剛涉足當代國際武器市場的日本來說,可能是需要交一些學費才來領會的。

還是舉蒼龍級潛艇為例。在澳洲的軍購專案上,日本推出的蒼龍級潛艇,其下潛深度可以達到500米,這在世界常規潛艇中首屈一指。問題是,下潛500米是日本處於自身島國戰略目的而研製的指標。對於澳洲而言,他們壓根不需要潛艇下潛這麼深。最終,法國方面的短鰭梭魚戰勝了蒼龍。雖然短鰭梭魚下潛深度只有350米,但對澳洲而言,這就已經足夠了。

多出150米的潛深可以讓蒼龍級為之驕傲,也耗費了日本工程師大量心血,但澳洲海軍並不太在乎這個。相反,短鰭梭魚在其他一些方面的優勢。尤其短鰭梭魚本身就是法國針對澳洲實際需要,在攻擊型核潛艇“梭魚”級基礎上設計的的常規動力備份方案,不但技術積累堅實,而且專門進行了量身定做。其噸位大、儲備浮力多、續航力強大、遠洋效能突出,且具備平臺化和模組化的架構,後期升級和更新更容易。相對來說,蒼龍級儲備浮力低、續航力差,而且模組化水平低下,今後的升級、改進困難重重。再加上日本軍工企業在運營和公關方面遠不如法國同行,甚至對澳洲將潛艇放到本土建造,增加澳洲就業機會的要求不情不願,最終丟掉了這筆大單。

此外,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經濟發達,人力成本高。加上海外軍售剛剛起步,國內軍品市場又被美國限制和擠佔,規模化不足反過來進一步增加邊際成本,這導致日本的武器裝備在價格上很難具有競爭力。例如前面提到的印度對US-2水上飛機的購買意向,日本最初的的報價為每一架1.33億美元,而俄羅斯的報價是1.1億美元,兩者相差20%。後來日本也將其降價到1.13億美元,但仍然是俄羅斯較為便宜。加之日本人生性固執,在報價上缺乏彈性,就更進一步從商務角度阻隔了軍售的通道。

(US-2水上飛機)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厲害了,中國製造,美國航母上用這個產品長達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