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家的一些急迫心情,今天推出一篇介紹“中國直升機發展歷程”的文章,供大家分享。
一、艱難起步
航空工業被形容為"現代工業之花",是一個國家技術、經濟、國防實力和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誌。新中國建設初期,工業基礎非常薄弱,航空工業基本一片空白。1951年4月,當時的政務院下發了《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標誌著新中國航空工業正式建立。從1958年開始涉足直升機生產至今,中國的直升機工業經歷了艱難起步、引進技術、改裝中國產、合作開發和自主研製的發展歷程。
從上世紀50年代末起,中國開始引進蘇聯、歐洲的直升機並進行仿製。直-5是中國生產的第一種直升機,也是新中國直升機科研應用的開端。
直-5研製初期代號“旋風25”,仿製原型為蘇聯米-4直升機。1958年2月,哈飛按照蘇聯提供的全套圖紙資料開始仿製米-4。1958年12月14日中國製造的直-5首次試飛,1959年初由國家鑑定委員會正式驗收,投入批生產。但直-5量產後到1963年9月21日,國家航定委才同意直-5直升機優質過關,批准定型投產;直-5的動力裝置活塞-7發動機於1963年12月25日優質過關,投入批生產。直-5直升機定型後,根據不同使用者和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研製多種改進改型,主要有客機型、農林型、航測型、水上救生型等。哈飛共生產各型直-5直升機545架,其中包括援外87架 。
上個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在不同的戰術需求指引下,分別發展了第一代武裝直升機AH-1“眼鏡蛇”和米-24“雌鹿”。由此不僅代表著一個新機種的誕生,更標誌著戰爭的維度中又增加了這“一樹之高”的第五空間。此時面對著北方鋼鐵洪流威脅的中國軍隊同樣在尋求著武裝直升機。但此時唯一可用的改裝平臺只有直-5,且國內能夠提供的機載武器也極為有限。直-5武裝型機頭下裝備一挺12.7mm機槍,由射擊員操縱,並在機身側面有兩個掛架,可以掛載八聯裝57-1型火箭彈發射器。
這種直-5武裝型參加了1981年華北大演習。但由於其火力和防護能力上距真正的武裝直升機相去甚遠,加上平臺效能也過於落後,實在無法滿足作戰使命,因此直-5武裝型並未大量服役,在1985年左右就和普通型直-5一起退出了現役。
二、引進合作
到1980年左右我們國家的直-5直升機就停產了,停產以後我們急需一種重量大約十四噸左右的多用途的直升機。那個時候越戰剛結束四五年,我們對美國在越南戰場上那種鋪天蓋地的那個貝爾直升機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貝爾直升機
所以在1979年的年末,航空工業部組成的直升機考察團赴美考察,基於越南戰爭給咱們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們就要想買貝爾直升機。那個時候先到了加拿大考察了PT6渦輪機,然後到貝爾公司商談我們能不能進口或者是組裝生產的貝爾212和貝爾41兩種型號的直升機。當時我們軍隊準備把這種型號的直升機當成中國軍隊未來二十年內的主力輕型直升機。後來因為貝爾公司要價非常高,包括專利轉讓、技術轉讓、軍用改型還有出口等條件,貝爾的條件非常的苛刻,最後就沒成交,主要原因也是中國當時沒有錢。
1986年,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成立。雖然草創時期的陸航規模很小,經費也不充裕,但仍然沒有放棄對此時已經在國外廣泛裝備的武裝直升機的技術跟蹤。在80年代中法軍事合作中,直升機技術的引進可謂是重中之重,而中國第一種真正的武裝直升機SA342“小羚羊”也正是在此時引進的。
雖然“小羚羊”和專業武裝直升機相比差距也不小,但好在該機輕巧靈便,價格相對便宜,掛載引進的“霍特”反坦克導彈(在消耗殆盡後被紅箭-8取代)後,對敵裝甲部隊有一定威脅,而且在中東戰爭中經受過實戰考驗,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最適合囊中羞澀的我陸航部隊的武裝直升機。
雖然數量只有區區12架(當年就是窮到這個地步了),在直-9武裝型服役之前,這批“小羚羊”不僅為陸航初步形成武裝直升機運用理論和積累使用經驗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還“羊”不停蹄地在多次大演習中擔綱“藍軍”武裝直升機的角色,磨礪了兄弟部隊對抗武裝直升機的戰法。
中國產化SA365“海豚”的成果直-9,以其優異的通用效能成為了我軍90年代至今裝備最廣泛的直升機型號。在專業武直出現前,陸航選擇在直-9平臺上改裝作為“過渡”也自然是題中之義。只是由於專業武直研發不順,這一“過渡”就是二十年,最後直-9武裝型系列也成長為一個家族了。包括直-9C艦載直升機,直-9F警用型,直-9T武裝直升機,然後是直-9WZ武裝偵察型,出口型的武裝型,還有直-9專用武裝型,後來就是H410民用型,最後直-9還發展了F425高檔民用型,最後直-9一共是發展了二十一個型號,是中國改進型最多的航空器。
《》
直-9W在1989年就首飛成功,並在90年代陸航擴充時期裝備了多支部隊。雖然以今天的角度看,只能攜帶4枚導彈,火控系統簡單的直-9W顯得很落後,但和“小羚羊”一樣,它們為陸航武裝直升機近年來厚積薄發的發展做出的貢獻不容低估。我軍很多武裝直升機飛行員都有在直-9W上的飛行經驗。
面對90年代一觸即發的臺海局勢,加上這一時期包括渦軸8A發動機,直升機機載火控系統等在內的子系統的發展,哈飛集團發展了效能更先進的直-9武裝型。這就是直-9WA系列武裝直升機,也經常被非正式的稱作武直-9。而直-9W則被對應稱作直-9武裝型。
直-9WA系列最明顯的變化是其掛架由簡單的“扁擔”變成了類似海鷗型機翼的短翼構造,這就為單個掛點掛載更多武器提供了條件。直-9WA系列可攜帶8枚AKD-8型反坦克導彈或8枚PL-90型空空導彈,也能攜帶57mm/90mm火箭彈發射器和23mm機炮吊艙,火力達到了西方偵察武裝直升機的水平。
2004年,火控系統進一步改進的直-9WZ出現。可以使用包括AKD-9反坦克導彈在內的多種先進武器,作戰效能更強。在危機四伏的年代,雖然效能和國外專業武裝直升機有差距,但直-9WA/WZ仍然大量裝備陸航,不僅滿足了戰備需要,也為陸航後來裝備專業武直培養了大量飛行人才和保障隊伍。
在90年代對臺備戰的壓力下,不僅直-9被要求發展出了武裝直升機系列,就連專職運輸人員裝備的米-17系列也被要求具備較強的突擊火力。為此我軍裝備的米-171E/17V5/17V7均在機身左右增加了短翼,可外掛6個HF25型火箭彈發射巢或燃料空氣炸彈等武器,用於在開闢機降場時的火力壓制。
三、自主研製
1、直-10
直-10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備的一種中型攻擊直升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款同類機種,常被稱為“武直-10”,由昌河飛機工業公司與哈爾濱飛機制造總公司共同負責研究及發展。
直-10的研製工作起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盟軍在與科威特、伊拉克南部的伊拉克裝甲叢集的較量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美國海軍陸戰隊的AH-1“眼鏡蛇”和美國陸軍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成為聯軍地面進攻的先鋒。這促使中國開始研製專用武裝直升機。2003年4月,直-10首飛成功;2007年中,直-10完成試驗,隨後開始批量生產;2010年12月開始列裝部隊。
隨著武直-10的研製深入,需要一種驗證其綜合火控系統和武器系統的驗證機,米-17以其充足的空間和在當時最為成熟的技術擔綱了驗證任務。不僅如此,部分引進的米-17V7和最新一批米-171E直升機也在改裝後可以發射AKD-9型反坦克導彈和PL-90空空導彈,豐富了這些運輸直升機的作戰功能。
直-10配備一座旋轉式機炮塔,機體兩側武器短翼可掛載反坦克導彈以及空空導彈,採用串列雙座式設計,在設計上符合西方專業武裝直升機的主要特徵,可以完全在接敵隱蔽處發動進攻,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極強。該機最多攜帶8枚紅箭-10反坦克導彈;最多攜帶8枚天燕-90空對空導彈。
雖然在火控系統的完善程度,彈藥攜帶量上,這些武裝通用直升機可能並不弱於專業武直,但其機動性和生存力的先天不足是難以彌補的。因此現代陸軍普遍擁有先進的專用武直作為陸航的突擊尖刀。而對於海軍陸戰隊而言,專用武裝直升機在精確清除灘頭目標時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武直-10已經裝備了我軍陸航旅的武裝直升機大隊。它不僅在2012年珠海航展上就曾奉上精彩飛行表演,更是在和平使命-2014演習中首次亮相沙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武裝直升機的風采。中國陸軍航空兵在建軍20多年後,終於擁有了一款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產機型。
2、直-19
直-19是由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及602直升機研究所開發、研製、製造的武裝直升機兼偵察直升機,常被稱為“武直-19”。是基於直9,H410A、H425以及H450民用直升機的軍用衍生型,其命名為黑旋風。直-19主力由吳希明設計,於2010年當年立項、當年完成詳細設計、當年進入總裝,原型機於2010年7月成功首飛。
武直19同樣參加了珠海航展及和平使命軍演,這種被武直10的光芒所掩蓋的秀氣機型來自直-9的“孃家”哈飛。依靠直-9W發展的經驗和武直10研發中帶動的各項子系統成果,哈飛在武直9的機體上大改一型專業武裝直升機的方案就此出爐。
正因如此,武直19雖然2010年才首飛,但在2012年就裝備部隊。作為武直10的廉價補充,它在兼顧了武直10的火力效能的同時還能部分相容直9的保障系統,目前已裝備我軍陸航旅的武直大隊。憑藉該機和直9的通用性,該機很可能還會像美軍的AH-1那樣在海軍陸戰佇列裝。
2012年直-19服役,先後裝配北京陸航8團、瀋陽9團、成都2旅等。直-19可利用航炮、空空導彈,同低空固定翼飛機、武裝直升機等進行空中格鬥。該機可與陸軍航空兵現有或在研的其他型號的武裝直升機實現不同檔次的高低搭配,改善裝備的配置格局。
四、展望
裝備的改革必將促進編制戰法的變化,兩種專業武直大規模服役後,陸航部隊的體制改革也隨之而來。目前我軍各集團軍所屬陸航團均升格為陸航旅,下轄1-2個米17/直8突擊運輸直升機大隊,一個武直10武裝直升機大隊和一個直19/直9W偵察武裝直升機大隊,共有直升機40架左右。
直-20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為直升機行業的發展制定了按噸位系列發展的遠期規劃,其中就有直-20直升機。正式的研製時間起始於21世紀初,於2013年12月首飛成功,目前還未正式列裝於部隊。
直-20可能會採用一種直升機多種構型的方式,來滿足各種民用和軍用的需求,除了通用運輸外、還可能發展近海海域作業支援、搜救以及反潛、反艦、戰場運輸、救護、火力支援和中繼制導等各種型號。
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直-20 填補國內在這一級別空白型號,預示著其將成為中國未來通用直升機裝備的主力,從而真正的為中國陸軍“插上翅膀”,並有可能發展成艦載機等型號。中國一直缺乏一種10噸級的通用戰術直升機來執行突擊運輸、空運及後勤支援任務。直-20服役後,配合中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投送能力,中國陸軍力量能夠迅速被投送到熱點地區,並形成機動突擊作戰能力,如果未來中國海軍能裝備大型兩棲突擊艦,搭載直-20等機型後將能夠更好的應對諸如島礁衝突等風險。
而在未來直-20通用運輸直升機服役之後,我軍陸航部隊編制還將進一步擴張。在不久的未來,不僅每個集團軍都能擁有一個陸航旅,陸航旅本身的編制也會進一步擴大,中國陸軍實現部分快速反應和空中突擊化作戰能力也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