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首次試航。
1957年,蘇聯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核潛艇剛一問世,即被視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殺手鐗”。
此時,掌握核壟斷地位的超級大國不斷施加核威懾。上世紀50年代後期,中央決定組織力量自主研製核潛艇。
1958年,黃旭華接到任務要研製核潛艇,那時他就明白這一輩子與核潛艇再也分不開了。從此拉開了中國研製核潛艇的序幕。
1959年秋,赫魯曉夫訪華。中國領導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發展核潛艇,但赫魯曉夫認為,核潛艇技術複雜,中國搞不了。對此,毛主席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沒學過甚至從來沒見過核潛艇的模樣,通過一些公開的資料就開始了對核潛艇的研究,“當時,我們只搞過幾年蘇式仿製潛艇,核潛艇和潛艇有著根本區別,核潛艇什麼模樣,大家都沒見過,對內部結構更是一無所知。”黃旭華回憶說。
當黃旭華和同事們將初步製成的模型與友人從國外帶回的兩個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的兒童玩具模型對比之後,發現兩者幾乎一模一樣。
黃旭華說:“當時是‘騎驢找馬,絕不等待’,驢比馬走得慢,土法騎驢上路,一邊走一邊創造條件,什麼時候找到馬再換馬。”
當潛艇研製成功要下水,其重量絕對不能超標。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老一輩科研人員不得不選擇土辦法:用磅秤。
就是這樣的“斤斤計較”,讓數千噸的核潛艇在下水後的試潛、定重測試值與設計值毫無二致。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1974年,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
從1965年核潛艇工程重新上馬,用了不到十年,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核潛艇。
出於保密的需要,在研製核潛艇的幾十年裡,黃旭華一直隱姓埋名,沒有回過老家,30年沒見母親,他的父親直到去世也不知道兒子是幹什麼工作的。
與對家人隱姓埋名相比,黃旭華的愛人李世英承擔了更大壓力。忙時,黃旭華一年中有10個月不在家。結婚8年後結束兩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麼的。
這就是我們老一輩的科學家,正是因為他們“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才成就了新中國僅僅用了10年就追上了西方國家百年的科學歷程。
現在我們從小學就開始開設科學課程,把科學課放到了跟語文數學同樣重要的位置。就是希望中國能夠培養出越來越多像黃旭華這樣的科學家。但是科學課剛開,我們好多學校其實並沒有科學課經驗,有的甚至是別的科目老師代替上。
像我的小孩今年上六年級,科學課就基本是死記硬背,不但孩子學得生硬,更導致孩子對科學失去興趣,這直接影響到孩子上初中學物理化學跟生物。
大家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有趣味的科學書,把孩子的興趣提起來。
就像諾貝爾獎得主吉野彰就說過:“‘喜歡才能擅長’不一定都能實現,但是如果小孩子產生了興趣就會一直保持關注而且越來越擅長。”
說起教育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俄羅斯。大家都知道俄羅斯現在的經濟不景氣,他們的GDP甚至都不如廣東省,但是他們的教育產出卻是全世界最高的!這就是因為他們的教育方法很特別。
像俄羅斯有各種夏令營,這其中莫斯科大字的數學夏令營最受歡迎,進入後,會有莫斯科大學數學系的大牛來給孩子上課。這等於楊振寧給中學生上物理課。這些大牛給孩子上科普課之後,往往把這些講稿發表到雜誌上,供全國的中學生去看。這些內容非常受歐洲學生歡迎。
前段時間有一位讀者就私信我,問有沒有那套俄羅斯人寫的科普書。他沒有說書名,但我一聽就知道他說的是哪套。因為這個書太有名了,可以說俄羅斯人就是看這個書長大的。
這套書叫《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一共十本。是俄羅斯最有名的科普大牛編的。
這套書一共有十本,中學階段會涉及到的理工類知識,這套書全講到了。
這裡面的講解很多有趣的現象, 比如怎麼用冰來生火,火車在往前開,但有一個點是後退的。怎麼不靠近樹來測量樹的高度。
雖然很有趣味,但這套書跟市面上主打趣味的書不同。這個書有一些深度,不是一個隨便看看,然後培養興趣的書。它往往從一個容易理解的概念入手,然後講到一些很深的東西。
要閱讀這套書,需要具備一些閱讀能力,所以十歲以上的孩子才比較合適,但一直可以看到高中。
其實,到了十歲以後,應該給孩子看一些多文字的書。因為孩子高考,題目就是文字的啊。
如果一味只給孩子看漫畫式的科普書,孩子就沒辦法培養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是孩子的基礎能力。
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看看這套俄羅斯人寫的書。對孩子提高科學認識,尤其是漲成績,很有效果。為什麼呢?
一是俄羅斯本身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他們的教學方法很特別。
另外,俄羅斯的教學體系跟中國教育是無縫銜接的。因為中國的教育體系就是學蘇聯的啊。
最後,中國更容易理解俄羅斯的思維模式。大概大家還是有淵源的。
二來,我們引進英美的書多,但俄羅斯的引進的少,這意味著,一旦引進,就是這個類目最好的。
今天我特地把這套書介紹讀者朋友,這套書一共十本,原價是301。現在趕上雙11,出版社裡給到我們的團購價是135。
這套書包括了數理化的各個層面,適合小學到初中的孩子,孩子看完後,對數理化就會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