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高超音速飛行器概念最早由美國提出,即以高超音速飛行技術為基礎,時速高達6倍音速以上。

以導彈為例,可以在半個小時內打擊全球任何地方目標,除了軍事領域外,高超音速飛行器在民用領域也有很大價值,例如一架太空梭,兩小時就可從中國到達紐約。此外據專家預測,在未來10年即將面世的各大高新科技中,高超音速武器將成為可以輕易改變戰爭遊戲規則的殺手鐗。

可喜的是,中國目前在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相比亞音速、中低超音速飛行而言,超高音速飛行器飛行高度可以達到離地面20到100公里的大氣層空間,飛行速度也高於5馬赫。

如果長時間執行飛行任務,飛行器前段會面臨十分苛刻的熱環境,以導彈為例,如果彈道導彈以超過5倍音速飛,其彈頭前段關鍵部件表面會產生2000至3000攝氏度高溫,這有可能導致導彈出現融化、氧化、燒蝕等破壞。

2011年美國就曾挑戰過20馬赫飛行速度。當時試驗的武器名為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但由於前段熱保護能力不足,飛行器在高速飛行中受不住表面高溫而被燒燬。因此想研製高超音速飛行器,首要條件就是具備耐高溫、高強度的材料,這也是國際公認最突出的技術難題。

那中國有沒有突破該技術?我們先來看如下資訊:東風17出現在今年10月1日閱兵式戰略打擊方隊中,東風17是在東風16B的基礎上安裝了滑翔彈頭髮展而來,因為採用了特殊的高超音速滑翔彈頭設計,其射程要比東風16高出兩倍以上,可以在2500公里外精準命中一輛卡車目標物。

據了解東風17時速高達20馬赫以上,當進入大氣層後時速會降至10馬赫,讓彈頭前面空氣不產生黑障,並可以精確制導,還因為配備了獨特的乘波體彈頭,只要東風17在打擊時時速不低於5馬赫就無法攔截,而且同時可以操控變軌精度以及精確制導,實戰意義非常大,東風17也被西方譽為無法攔截的導彈。

從東風17身上其實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中國早已解決了超音速飛行下材料耐高溫問題。

早在1998年,中國科學家就提出了納米複合材料,即用奈米技術細晶化鎢合金,這一技術在全球屬於首創,此前世界各國的鎢合金是採用微米級元素粉末混合,從而導致傳統鎢合金複合材料存在韌性和組織均勻差的問題。

中國根據這一研發成果,近些年通過技術與裝備整合創新,最終研製出了新型高效能鎢合金複合材料和大尺寸鎢合金,並形成了多種規劃和品種的軍民產品,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武器裝備,原子能等國防工業領域。

此外超大規格鎢合金已在國內11家企業應用推廣,同時出口國外,有力提升中國核心競爭力,不過奈米鎢合金在面臨時速20馬赫的飛行器時,仍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此中國又提出了微納複合概念。這還是源於一篇雜交水稻的報道讓科研人員靈光乍現,如果用超高溫陶瓷材料與鎢合金實現微納複合,是不是可以像雜交水稻一樣創造一種新型材料?

利用陶瓷與合金之間優勢互補,既擁有陶瓷的高熔點,低密度特點,又擁有金屬的延展性。將金屬與陶瓷結合在國際上尚屬首次,甚至部分科學家都沒想到過。

經過多年研發,2012年微納複合材料樣件正式面世,中國研發出了世界首個輕質難熔金屬基複合材料,該材料耐高溫強度提升5倍以上,密度降低一半。經過試驗,微納複合材料能夠經受3000度以上的高溫,可以滿足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在大氣層內以5倍到20倍音速飛行數小時,這不就是為東風17量身打造的嗎!

2017年微納複合材料正式批量生產,目前已完成三大軍用產品供應,2019年微納複合材料成為中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和船舶多個領域產品唯一供應材料,除了高超音速導彈外 殲-16,殲-20以及正在研發的六代機發動機飛行噴管均使用的微納複合材料,為提升中國空軍戰鬥力作出了突出貢獻。

基礎材料是科技創新的必備產物,也是大國崛起的重要一環 中國基礎材料發展相比西方晚了上百年,現在終於在微納複合材料取得了領先,隨著中國科研人員不斷努力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新材料誕生在中國,為國家復興提供強有力支撐!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新兵,你努力的樣子真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