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在通往羅馬的過程中,也不能為了結果而不顧一切。

比如,在通往航母俱樂部的過程中,印度似乎就有些過於不擇手段了。貴為南亞第一大國的印度,雖然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就從英國採購了一艘輕型航母,成為戰後最早加入“航母俱樂部”的亞洲國家,而且到了現在已經先後擁有過三艘航空母艦。但可惜的是,印度羸弱的工業體系,成為印度邁向海洋大國最大的障礙。於是,在海軍建設中,幾乎就是揮舞著支票本,“走東家竄西家”尋找合適的賣主。表面上看印度風光無限,成為世界各大軍火商的座上賓,但實質上不過是人家案板上的物料,只能任人宰割。

雖然,印度也在努力完善自己的工業,但是想要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似乎更是難上加難。畢竟,印度幾乎沒有體系化研製戰艦的能力,同樣也缺乏大批有經驗的技工。於是,印度盲目上馬的各種所謂中國產戰艦,反而成為了萬國海軍武器展出臺。印度的大、中型中國產艦艇幾乎就是蘇/俄戰艦的艦體,然後再堆砌著來自俄羅斯、以色列、法國、荷蘭等國的武器和電子裝置。這樣造出來的戰艦看上去威風八面,但是其中的各種問題以及各種缺陷,或許只有印度才懂得。

但是,印度對於怎麼大、中型艦艇還沒有搞明白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龐大的航母計劃。對於航母計劃,印度似乎志在必得。畢竟,印度造航母,八方來支援,有來自法國和義大利的設計專家,有來自俄羅斯的工業材料支援,更有各種國家競相貢獻各種裝備和技術系統。但可惜的是,這艘2006年就開始動工建造,並且創造了三次下水記錄的“維克蘭特”號航母,距離服役依然是遙遙無期。可問題是,“維克蘭特”可以無限制的等待服役。但是,“維克拉瑪蒂亞”號還能再戰幾年?畢竟這艘來自俄羅斯的航母,從蘇聯時代服役到現在,已近40年的歷史,還能再“熬”幾年呢?

中國產航母服役遙遙無期,“維克拉瑪蒂亞”號只能勉力維持一段時間。所以,印度想要快速實現所謂的“三航母計劃”,只能再度採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對外採購。雖然,想要把航母賣給印度的國家不少,但是這錢可惜不好賺。印度想要買新航母?可惜,生產過航母的國家中,西班牙、義大利等等已經改為生產“兩棲攻擊艦”;法國、俄羅斯已經20年沒有造過航母;只剩下美國、中國和英國還在繼續研製航母。但問題是,這些國家研製的都是大中型航母。且不說這些國家是否會賣給印度,就是願意出售給印度,航母的建造週期以及各種武器系統的配套,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是讓印度無法承受,因為印度等不起。

採購新艦不行,那麼就只能採購二手航母。但問題是,歐洲國家退役的二手航母,幾乎都是兩萬多噸的輕型航母。這對於已經習慣了使用中型航母,正在窺視重型航母的印度來說,無異於開歷史的倒車。美國退役的10萬噸級重型航母,對於印度來說太複雜了,無論是維護保養,還是人員培訓,對於印度來說都很難支撐。而且,還需要已經熟悉了俄羅斯航母體系的印度人,重新去熟悉和適應美國體系,或許這更是印度人無法接受的。

所以,現在傳出來的最新訊息是印度人看上了巴西剛剛退役的“聖保羅”航母。“聖保羅”號,原本是法國退役的“福詢”號,滿載排水量四萬噸級的中型航母。在理想狀態下,“聖保羅”號經過現代化改裝,再搭載上全新的艦載機,比如印度最近從法國引進了“陣風-M”型戰機。果真如此,那麼印度引進“聖保羅”號,將會使其快速擁有雙航母編隊。但是問題來了,“聖保羅”號畢竟是服役近60年的“老傢伙”。尤其是近20年來,巴西的維護保養能力,與其說是修護“聖保羅”號,不如說是進行了“各種破壞”。所以,“聖保羅”號的艦體結構和壽命,已經達到了使用極限。

印度如果引進服役近60年的“聖保羅”號,再加上服役近40多年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兩艘艦齡合起來將近“百歲”的老艦,可以助其快速建立雙航母編隊。但是,如果真買“聖保羅”號,服役年限或許還不如“維克拉瑪蒂亞”號。如此看來,印度的三航母編隊,依然是黃粱一夢。

最新評論
  • 1 #

    印度的航母實用經驗很豐富的,我們需要用寬大的心態去看鄰居。

  • 2 #

    克萊蒙梭級是滿載3萬噸,只能搭載天鷹這類2代艦載機,彈射器長度不足無法彈射陣風

  • 3 #

    三哥有錢,人家不在乎

  • 4 #

    頂多買來拆解,便宜而已。要上陣風?想多了

  • 5 #

    假新聞,印度哪兒說要買了?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這麼美的航空發動機葉片,你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