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對於美國陸軍來說絕對是一個吉祥的年頭,不僅有經費研製一些較大的新型武器裝備,而且還有閒錢給基層步兵單位升級一下火力。最近美國陸軍正在研究給美國陸軍的M3無後坐力炮(也就是瑞典的“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配備制導彈藥,以進一步提升其打擊效果。
美軍開始打算為其裝備制導彈藥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幾年中國陸軍基層步兵單位基本上已經放棄使用了傳統的無後坐力炮,轉而使用新型一次性單兵火箭筒,如PF-98式80毫米單兵火箭筒來取代傳統的W78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那麼?為何美軍反而走起了無後坐力炮這條科技樹呢?
PF-89式火箭筒
無後坐力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經開始大量使用,主要裝備給傘兵和輕裝步兵作為火力補充及有限的反裝甲火力。大部分的無後坐力炮嚴格地說都是“低後坐力炮”,和傳統線膛炮一樣仍然保留有膛線。
二戰時的無後坐力炮
因為無後坐力炮是有膛線的,因此在炮彈發射之後能夠產生自旋,不僅穩定性更好,而且射程也更遠。比如“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其對裝甲目標的射擊距離能夠達到400米,對固定工事的射擊距離則延伸到700米-1000米,同級別的RPG類武器很難達到同樣的效果。
“古斯塔夫”是一款線膛炮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陸軍這會兒研究給“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上制導彈藥的原因,就是因為該炮本身的設計距離夠遠。如果給該炮裝備上制導彈藥,將能夠讓美國陸軍的基層作戰單位具備在1000米距離內的精確打擊能力。畢竟不是每次呼叫美國空軍,美國空軍的支援飛機都能及時趕到。
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中國陸軍基層步兵早期的火力基礎是“老40火”和“新40火”,也就是56式火箭筒和69式火箭筒。這兩種火箭筒都是蘇俄RPG系列相應的國內仿製版,因為同樣依靠較大的彈翼和平衡杆來保持穩定性和射擊精度,因此射擊距離較近,對裝甲目標的射擊距離在300米以內,對固定工事的射擊距離在400米-500米之內。
上面的是89式火箭筒,下面的是“40火”
因此,中國陸軍早期的無後坐力炮更多的是對“40火”射程、精度等短板的補充,加上W78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本身能夠使用的彈藥種類也比較多,因此服役範圍和使用時間也比較長。
中國陸軍用PF-89式火箭筒取代W78式無後坐力炮,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PF-89式火箭筒的彈種經過了優化設計,因此抗風偏能力和射程均有了較大的進步,最大射程在400米左右。
89式火箭筒的彈種經過了優化
表面上看,400米的射程仍然不足,但是實際上PF-89式火箭筒是和98式重型火箭筒搭配使用的。通俗地講,中國陸軍認為400米之內的步兵攻擊武器由PF-89式火箭筒解決就夠了,更遠的目標有其他武器負責。
W78式無後坐力炮整體品質偏大
第二個原因是W78式無後坐力炮重量較大,僅炮身就達到了25公斤,大部分情況下都需要架炮發射,極少情況下才能夠實現肩扛式發射。而最新的“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戰鬥全重僅10公斤左右,PF-89式火箭筒更輕,雲爆彈版本還不到7公斤,單兵攜帶和使用都更為靈活。
美軍面臨的戰場環境比較特殊
中國和美國在步兵基層火力上的選擇都有各自的道理,中國更強調高低搭配使用,靈活性更高。而美國陸軍因為面對“治安戰”等非傳統戰場環境更多,需要一種射程更遠、火力更強的武器,來為輕裝步兵分隊提供火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