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琳娜式水上飛機是二戰時期重要的機型,也是有史以來產量最高的水上飛機,它的出現要追溯到1928年,當時美國海軍提出了一種全金屬上單翼佈局的水上飛機招標專案,最後聯合公司以最低價贏得了這一合同,不過這個合同直接催生出的飛機並不是卡塔琳娜。
在經過幾輪的樣機測試後,在1935年代號PBY-1的新式水上飛機被美軍採購,這種飛機就是卡塔琳娜式的前身。軍方對這種飛機很滿意,空重5700千克,最大升限約5660米,最小時速93.32千米每小時,最大時速274.82千米,水上滑行起飛只需要22秒。武器上在機鼻的旋轉炮塔內有一挺7.62毫米機槍,機身及機腹有3挺7.62毫米機槍,另外也可以換成12.7毫米機槍。彈艙內還能攜帶4枚147千克深水炸彈、4枚225千克炸彈,或者是4枚454千克炸彈加2枚646千克MK3型魚雷的配置。
PBY-1可靠性很高,這些飛機一出廠就被駕駛員直接駕駛飛往基地服役,並且在1937年進行了一次從聖地亞哥往珍珠港的大洋飛行;之後更是花費27小時進行了一次5297千米的遠距離轉場飛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是很值得稱讚的。
帶著美女晒太陽的機組成員
接下來的幾年裡,該機不斷的小修小改。在1939年時,原本以為PBY-4就會是這種機型的絕唱,聯合公司也已經著手打造下一代水上飛機,這個時候二戰爆發,缺少裝備的英國緊急從美國訂購了一批飛機,這些飛機就是從PBY-4改進而來的PBY-5。英國人在得到這批飛機後,以加州海岸著名的旅遊勝地卡塔琳娜命名,之後這個名字也被美國軍隊接受。
卡塔琳娜式主要的改動就是把自衛火力統一為12.78毫米口徑機槍,無線電天線位置改到機翼上,動力裝置換成2臺普惠R-1830-82式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322千米每小時,最大航程3162千米。
因為戰爭的需要,當時美國只有卡塔琳娜式水上飛機具備大規模量產的能力,不得不趕鴨子上架緊急投入生產,1940年美國海軍也開始接收這種飛機,並且確定了卡塔琳娜這個名字。1940~1941年是卡塔琳娜的高產期,不僅英國、美國,還有澳洲等國也迫切的需要這種大航程的水上飛機用於軍事巡邏。法國原本也訂購了30架,隨著法國的陷落,這些運送到半路的飛機只好轉頭前往英國。
兩棲型卡塔琳娜
在生產序列中,還有一種稱為PBY-5A的,這是一種水陸兩棲型號,安裝了前三點式起落架,飛機在水中或者起飛之後,可以通過液壓系統將主起落架收進機體的凹槽內。
實際使用中這種飛行速度慢但是航程大的飛機,主要執行巡邏、偵察、反潛、搜救等任務。在大西洋上,這種裝備了深水炸彈和魚雷的機型是德軍U艇最難纏的對手,因為它們在軍艦的支援下能夠到很遠的地方進行戰備巡邏,並且能夠隨時發動攻擊,還能呼叫附近的其他飛機和戰艦到目標區域對潛艇進行窮追猛打,哪怕是沒有炸彈和魚雷,僅僅是12.7毫米機槍也有很大的概率對U艇1~2釐米的艇殼造成損傷。而在卡塔琳娜活動的區域,腿短的德軍戰機完全不會出現。
德軍戰機雖然優秀,但大部分腿短
為了應對這一空中威脅,德國U艇一度以3~5艘結伴出行的方式,以各自的防空火力保護艦隊的某一個方向,在進入開闊水域後再下潛分散開來。起初這種戰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卡塔琳娜遭到了一定的傷亡,後來卡塔琳娜也發展出相應的戰術,在發現潛艇編隊時先遠遠的監視,同時等待附近的同伴一起,同時從四面八方向潛艇發起進攻。
在太平洋戰場上,卡塔琳娜則是主要是偵察、搜救等任務。戰爭初期是卡塔琳娜損失最大的時期,珍珠港一役停放在機場的全部損失,僅僅3架外出巡邏而倖免;接下來日軍入侵菲律賓,第10巡邏中隊裝備的該機在戰鬥的頭幾天就被完全摧毀。
因為太平洋戰場是航母決戰的戰場,雙方都會有許多的飛行員落水,等到空戰結束之後卡塔琳娜就到戰區去搜尋跳傘落水的飛行員,這個工作不僅給那些在海中掙扎求生的人帶去了希望,也給卡塔琳娜所在的單位帶去一些福利,他們能夠以搭救的飛行員到航母上換取冰涼可口的冰激凌,這在枯燥的軍艦上可是難得的美味,只有大型軍艦才有富餘的動力安裝製冷裝置。
卡塔琳娜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偵察。依靠它的大航程和不快的航速,它能夠長時間在某一片海域進行巡邏,比日本的水上飛機效能更好。魚雷是卡塔琳娜的重要武器,不過在前期發射了數量不少的魚雷,取得的戰果卻微乎其微,後期就放棄了這一戰術。
二戰中卡塔琳娜一直活躍在一線,有時甚至當成運輸機等,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海上“軍馬”。二戰結束後,這些數量龐大的卡塔琳娜也失去了作用,很大一部分被轉售到民用市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在廣州發現一架被英國放棄的廢棄卡塔琳娜,隨即著手修復該機。次月該機修復完成,並從廣州直接飛往天津。
美國軍隊在1957年淘汰了最後一架卡塔琳娜,在墨西哥、丹麥等國,該機一直服役到上世紀70年代。還有一些飛機被改裝成滅火飛機,或者是一些特殊用途的如地質勘查飛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