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蘇制ZPU–4高射機槍,口徑14.5毫米,它的目前服役的最大口徑槍械,1950年代蘇聯研製它的目的就是給營團步兵提供一種打擊低空飛機的速射武器,但是1960年代初軍用飛機全面進入到噴氣機時代之後,由於噴氣機飛行速度快,而ZPU–4這類的高射機槍由於打擊高度和距離都太近了,並且還是人力瞄準和操縱左右方向界、高低仰俯界,再讓它對抗噴氣式飛機已經力不從心!所以,僅十年的光景它就退居到了二線。
二戰期間美軍也裝備M16型四聯12.7毫米口徑的高射機槍(M2重機槍改進的),用來對抗德軍低空來襲的飛機,但是當時的戰鬥機低空飛行都在300公里左右,高速飛行時為500公里,用人力操縱機槍去打飛機實在是勉為其難!因為對一般人來說視覺神經傳到大腦,還要計算提前量、再傳到手部神經...對於飛行速度300公里快的飛機來說反應是遲鈍的!能不能擊落飛機完全憑運氣...所以,美軍雖然也裝備了高射機槍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對地面目標進行火力壓制,由於效果不佳,二戰之後美國不在研製高射機槍了,而是迴歸到它之前對地面目標打擊的主要任務當中。
越南戰爭爆發後由于越南的戰場環境複雜,美軍使用了大量的直升機參戰,主要進行“空中蛙跳戰術”,由於直升機不受地形限制,飛行速度快、作戰半徑遠,可以實施突襲...等一些全新的戰術優勢,侵越美軍在越南投入的各型直升機10000架以上!
為了應對美軍的這種全新戰術,越南在中國和“蘇東集團”的支援下,大量使用了高射機槍對抗來襲的美軍直升機群,直升機相比較於固定翼飛機飛行速度很慢只有200多公里,而且在懸停或者降落時是非常脆弱的,機身也沒有防彈裝甲,大口徑的14.5高射機槍很容易將它撕爛!
這架CH–47在超低空被擊落,很有可能就是被高射機槍打中的,因為射高800米以下是高射機槍打擊範圍。
我軍援越部隊的56式高射機槍,仿製的就是蘇制ZPU–4。
通過挖戰壕、植被覆蓋...等偽裝手段,外表很難被發現,我軍援越高炮部隊和高射機槍分隊,通常採用預設假陣地、假目標對美軍飛機進行迷惑,戰術上採取在敵機的飛行線路上多陣地、長縱深佈陣,使用集火近戰的戰法,也就是一個連的高炮或者高射機槍集中打擊一架敵機,一個連幾十根炮管或者槍管十秒鐘內可以發射幾百發小口徑炮彈或者高射機槍彈,完全將美軍飛機罩住不使逃脫!領袖說過: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我軍參戰指戰員充分的貫徹落實了這一戰術指導思想。
美軍在侵越期間直升機損失數量高達4800多架!大部分都是由小口徑高炮和高射機槍擊落的,美軍也為此頭疼不以,山高林密、蘆葦叢生,而且高射機槍可不只是有四個管的那種無動力的笨重傢伙,它也可以雙管甚至單管使用,重量減輕後機動能力也大大加強,游擊戰術防不勝防!
美軍撤出越南後,緊接著蘇聯又陷入到阿富汗的泥潭當中,由於阿富汗也是地形地貌複雜,蘇軍也借鑑了美軍在越南的“直升機蛙跳戰術”,大量的使用了米–8/17系列運輸直升機和米–24武裝直升機護航,但阿富汗游擊隊仍然採用誘敵深入的戰法,將蘇軍的直升機引入到狹長的山谷當中,減慢蘇軍直升機的飛行速度,再使用多挺高射機槍居高臨下打擊直升機的旋翼機構位、發動機等脆弱位置將蘇軍直升機擊落!這種戰法也獲得了不小的戰果,也是對“毒刺導彈”的補充。
進入到1990年代之後,隨著科技的發展,直升機的發動機功率大幅度增加,這樣就可以安裝更厚的防彈裝甲,在戰區運輸途中,不論是運輸直升機(注意圖片裡米–17安裝著火箭彈掛架)還是武裝直升機,不但火力比以前強大的了很多,防護措施也提高了一大截,再使用高射機槍打直升機已經很困難了,搞不好直升機沒被擊落自己反倒是被它一頓火箭彈覆蓋...簡易高射機槍的能力減弱,它又退居二線了,重點任務就是打擊地面目標。
蘇制ZPU–2,目前的高射機槍在戰亂地區都是被安裝在皮卡上,有了車輛作為載具,機動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加上14.5毫米的巨大威力,在街頭巷戰中可以有效的封鎖多個街區和高層建築的窗戶、壓制敵狙擊手...等任務;在野戰當中也可以密集的覆蓋1500米內的土木工事,打飛機不行了,幹陸戰的工作還是可以勝任的。
另外也要說一說坦克上的高射機槍,早年間給坦克安裝大口徑機槍確實是有防空的目的,但是就像前面說的那樣,用人操縱機槍打飛機是很困難的事情!也許幾千發子彈打中一兩發都是運氣,唯一有效的就是在飛機俯衝的過程中集中多挺機槍去截擊/擾亂它的俯衝航線,使其改變俯衝路徑,達到不能精確轟炸到目標的目的。到了現代隨著精確制導航彈和專用打坦克的小型對地導彈出現,高射機槍就更沒有起到防空的作用,既然是這樣為何還要給坦克裝大口徑機槍呢?
《狂怒》裡的謝爾曼坦克的炮塔上安裝了一挺M2型12.7毫米重機槍和一挺M1919型7.62毫米機槍,再加上主炮邊上的同軸機槍和駕駛員邊上的那挺M1919,一共是四挺機槍。
坦克是矛與盾結合在一起的移動堡壘,它的火力配置是有層次的,不但要有主炮還需要多挺機槍形成火力打擊的層次,M1919機槍是打擊600米之內的目標、M2重機槍負責600~1000米的距離,坦克炮實施800~2000米的目標打擊。
這些機槍裡面,M2不但有對空攔阻射擊任務還有給主炮指示目標的任務,就是使用曳光彈打向目標,給炮手提供觀察資料評估。
因為大口徑機槍在1200米內的彈道平直,與坦克炮要在1200米內打擊目標的彈道是一致的,所以有給坦克炮手/車長提供目標指示和彈道測算的功能。
當然它也可以平射打擊600米以外的地面目標,這也就是坦克必須要配置一挺大口徑機槍的目的,當然現代坦克的高射機槍都是以“遙控武器站”的形式安裝在坦克炮塔上,在車內就可以遙控射擊,不必再由人去操縱安全性大大的增加。
總之,高射機槍這種武器本來就是大口徑機槍的一個分支,最早是配置給陸軍連隊遠距離打擊地面目標,後來飛機出現之後連隊為了防空的需要,給了大口徑機槍一定的防空任務,再後來隨著飛機的技術水平提高,機槍打飛機根本不管用了,它也就回到了最初的打擊地面目標的崗位了,武器裝備就是這樣在它的使用效能範圍內,哪裡需要就去哪裡,要的就是一轉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