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朝鮮戰爭是緊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區域性戰爭,無論是使用的武器裝備還是戰略戰術,二者都有很多“可比性”。 戰前美軍都計劃用5天時間拿下陣地,結果這兩場戰役都打了一個多月。而且在戰役進行過程中,美軍都面臨著坑道作戰的局面。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傷亡超過了28686人,日軍傷亡21703人(被俘1083人);上甘嶺戰役中美韓聯軍傷亡25498人(包括俘虜),志願軍傷亡11529餘人。

那麼同樣是坑道作戰,為什麼日本人最後全軍覆沒,而志願軍卻大獲全勝呢?而且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承受的炮火要比硫磺島日軍猛的多,硫磺島戰役期間,美軍共發射了30萬炮彈,而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共向我守備部隊發射了190萬炮彈,是硫磺島戰役的6倍還要多!

1、面對強敵中日兩國軍人表現出來的素質就不相同

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從表相上看上去沒有崇尚嗜血武士道的日本民族那樣“威武兇悍”,但中國人卻是有堅毅持久的“鏖戰到底”的傳統的,這一點驕狂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是做不到的,他們可以使勁喪心病狂的一切手段,如果還達不成目的,就會很快陷於崩潰,無論官兵,都會採用極端的“自殺方式”,不等敵人動手,自我就了斷了!

而我上甘嶺坑道部隊始終保持著高昂計程車氣,一個戰士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們除了戰鬥以外,就是說笑和娛樂,談著我們的勝利,談著祖國的偉大,還唱著歌曲。我們的心情永遠都是愉快的,絲毫沒有因為被敵人封鎖和破壞坑道口而感到恐懼,因為我們知道任務的重大,明確戰鬥的意義,堅信我們一定能夠勝利!”

2、我軍戰術靈活,日軍戰術死板

上甘嶺坑道中的志願軍部隊沒有被動防禦而是靈活主動出擊,每當夜幕降臨時,志願軍坑道部隊就以三人或四人編成一個戰鬥小組,多方位向美軍發起夜襲,破壞敵人陣地上的工事,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的同時,還對敵人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威懾,美軍因此患上了夜戰恐懼症。所以美軍很難完全控制戰場主動權。

美軍在硫磺島打日軍就像甕中捉鱉,硫磺島坑道的規模比上甘嶺要大得多,日軍幾乎把整座山都給掏空了。然而美軍登島後,日軍戰術太死板,只是一味被動挨打。整個硫磺島戰役期間,日軍僅發起過一次反擊,這次反擊中,日軍出動了1000多人,集中向美軍衝鋒,結果被全殲,此後日軍再沒有向美軍反擊過。就這樣坑道和火力點就被美軍一點一點地蠶食掉,沒有一點還手餘地。

3、二者戰場地形的不同,也決定了不同的結局

上甘嶺戰役是在朝鮮半島上進行的,有十足寬廣的戰略縱深,可以採用多種多樣的戰術,即使被圍困時也可以得到後勤支援。而日軍大部分戰事都發生在孤立與四面汪洋的孤島上,戰場狹窄,不利於日軍採用靈活戰術,面臨的是美國艦隊鐵桶一般的圍困,彈藥,糧食,食物,兵員,幾乎任何形式的補給都斷絕了。只好修築坑道,負隅頑抗。

硫磺島和上甘嶺的地形不同。硫磺島是一座海島,美軍的坦克和裝甲車可以輕鬆地在上面行動,美軍的坦克許多時候都把炮筒對準日軍的地堡或坑道口直瞄射擊,對日軍威脅極大。為了對付隱藏在坑道內的日軍,美軍甚至用上了推土機,直接把坑道口封死,使裡面的日軍窒息而亡。而上甘嶺是一座近600米的高山,美軍的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展開,坦克也只能作為固定火力點來用,威力大打折扣。

4、二者的戰爭實質不同有很大關係

二戰是人類史最徹底最殘酷的戰爭,參戰雙方都處於你死我活有你無我的血拼狀態,幾乎所有參戰國都“全民動員”,實施“國家總體戰”,可以說一切宗旨就是為了戰爭勝利。

朝鮮戰爭一開始就不是一場全面戰爭,當時冷戰大幕剛剛揭開,美國的注意力集中在歐洲,並不希望在亞洲投入過多的資源。仁川登陸取得巨大勝利後,美國政府產生了僥倖心理,加上麥克阿瑟的個人威望,美軍才得以越過38線,向鴨綠江推進。但當時美國的決策層還是小心翼翼的,杜魯門對麥克阿瑟在三八線以北作戰的權力進行了諸多限制。

一場戰役的勝利,不是強大的火力就能決定的,天時、地利、人和。任何方面的缺失,都能導致戰爭的失敗,朝鮮戰爭我軍是抵抗侵略,是正義的戰爭。而日軍在硫磺島上的抵抗是邪惡的戰爭,失敗是必然的。

12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解體後,蘇聯軍事裝備下場如何?看著讓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