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自從德國入侵波蘭,英、法等國宣佈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可是,英法聯軍進軍到馬奇諾防線後,並沒有向德國腹地推進,直到1940年5月德軍入侵法國。8個月的“無動於衷”,成為人們對英、法等國綏靖政策詬病的原因。

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剛上任不久的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在得知德國海軍經常襲擾運輸商船和偷襲軍港後,立刻組織護航隊,併成功逼迫德國“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自沉。所以,英、德兩國的戰爭是先從海上開始的。

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德國海軍憑什麼敢和英國叫板?

在二戰爆發前,陸軍和空軍是德國優先發展的兩個軍種,海軍相對發展較慢。這其中儘管有“陸權論”思想作祟,但其受資源限制也是主要原因。要知道一艘萬噸級的大型水面艦只使用的鋼鐵能造400-600輛中型坦克。

這樣的物資消耗對戰略物資緊張的德國來說,自然優先考慮和發展陸軍和空軍的武器裝備。當然,對海洋的爭奪,尤其是對英國的打擊,海軍的發展也刻不容緩。於是,一個預計到1948年建造近300艘戰艦的“Z”計劃提上了日程。

然而,迫不及待的“小鬍子”卻在1939年出兵波蘭,這讓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德國海軍十分尷尬。因為與海洋大國英國相比,區區35艘水面艦艇還不到對方的1/10。就這樣的實力差距,德國海軍依然主動出擊,這是為什麼?

首先,戰爭就是命令,任何軍人都不能袖手旁觀。受普魯士集體主義精神薰陶的德國軍人,都有著濃重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意識。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都會義無反顧地選擇上戰場,陸軍、空軍打得熱火朝天,海軍官兵們更想躍躍欲試。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辦法永遠比困難多,面對強勢的英國海軍,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決定化整為零,將戰艦散佈在英國的海上交通線上,對相對防衛能力較弱的商船下手,在初期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其次,利用英國人的“疏忽”,先聲奪人。德國人在歐洲的“胡作非為”,自然引起英國人的密切關注和反對,但其綏靖政策和陸軍實力不濟的現實,讓他們不敢對德軍採取更積極地舉動。而海軍的強大讓其關注點都放在了來自陸地的威脅。

這樣的“疏忽”減少了對德國海軍的防範。這可是偷襲和襲擾的最佳機會,鄧尼茨偷襲斯卡帕軍港的“皇家橡樹” 號戰列艦就是很好的例證。同時,英國海上交通線也遭到襲擾,損失巨大。從此,英國人對德國海軍不敢輕視。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不錯的戰果,得到上級的重視,優先發展海軍。這個其實很好理解,要想獲得重視,就要先幹得好。同為軍人都想自己的部隊成為優先發展的重點,成為萬人矚目的佼佼者,但是沒有成績,說再多也沒有用。

雷德爾、鄧尼茨等人十分清楚其中的門道。偷襲斯卡帕軍港,洗刷了一戰時期德國海軍的恥辱,2艘袖珍戰列艦3個月內就擊沉12艘英國商船,這樣的成績得到了國內上下的鼓勵和支援,造艦計劃自然獲得了優先權。

但很快,英國人開始反制,雷德爾想到了鄧尼茨。

儘管德國海軍初戰告捷,但反應過來的英國人開始加強對商隊的護航,並組建搜尋隊打擊“形單影孤”的德軍戰艦。畢竟在擁有強大實力的英國海軍面前,“小偷小摸”的攻擊很快就暴露出致命的弱點。

“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就是典型的例子。當英國戰艦發現它的蹤跡後,3艘巡洋艦對其進行包抄攻擊,兩敗俱傷後,“孤身一人”的“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不得不就近到中立國烏拉圭的海港維修。

隨即,在其後跟蹤的3艘英國戰艦又召喚來一艘航母和一艘重型戰列艦死死地圍住航道口。受損嚴重“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就像被困住的“猛獸”,突圍就是找死,也沒有外援。百般無奈之下只得自沉大海,艦長“殺身成仁”。

這樣的“慘劇”深深刺痛了雷德爾。更讓他難堪的是,英國人把德國海軍唯一進出大西洋的日德蘭半島與挪威之間的狹窄海道給封鎖了。現在的德國海上貿易幾乎被掐斷,大部分商船要麼在中立國港口躲避,要麼被英國俘獲。

原本對潛艇不“感冒”的雷德爾想到了鄧尼茨。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指揮的22艘潛艇四處出擊,擊沉114艘英國商船和多艘戰艦,自己僅損失2艘。看來小艇也能創造大輝煌,也是打破目前被動局面的有利武器。

在如何對付英國方面,鄧尼茨和雷德爾有著同樣的戰略構想,就是打擊其海上交通線是成效最快的方法。但在具體戰術運用上,雷德爾習慣於“鉅艦大炮”,但與英國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只有鄧尼茨的潛艇戰術能突破種種限制。

但當兩人終於在潛艇問題上達成一致時,“小鬍子”卻緊急叫停了。

得到上級的認可,鄧尼茨放手大幹起來。1940年1月又擊沉40艘商船,2月份更是擊沉45艘,總噸位達到23萬噸。就在德國潛艇在大西洋神出鬼沒、大打出手的時候,“小鬍子”命令所有攻擊商船的行動取消,轉戰挪威海域。

一是,挪威位於歐洲那維亞半島的西部,瀕臨大西洋,正好處在德國進入大西洋的“咽喉”位置。一旦佔領它就可以徹底擺脫“囚籠”的束縛,自由的出入大西洋;

二是,挪威還擁有多個深水港,由它作為德國潛艇出入大西洋的前進基地,可以大大縮短航程。同時,儘管靠近北極,但大西洋的暖流卻經過這裡,港口常年不會結冰,是理想的戰略基地。

更為重要的是,此時的英國也關注到挪威的地理優勢,並在挪威政府的授意和默契下由英國人“佔領”挪威,從而阻止德國人對挪威的侵略。得知訊息的“小鬍子”決定先下手為強,頻頻得手的潛艇部隊自然是海上攻擊的主力。

可是,德國海軍在挪威海戰中的表現令人失望。在這場海戰中,31艘德國潛艇對前來支援的英國艦隊進行了36次魚雷進攻,結果不是射偏,就是磁性引爆裝置失靈,成為啞彈,居然一無所獲,還反被英國擊沉了6艘。

同時,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也損失了30艘,可以說是將家底都打光了。儘管挪威淪陷,但對德國海軍來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仗。真正的大仗還沒有開始,就損失了幾乎全部的水面艦艇,是否預示著海上的角逐,德國必敗?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狼騰大西洋》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直升機投送,為何不落地讓士兵索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