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祖國,許多人默默無聞,前有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前仆後繼的戰士們,後有為了國家建設不計個人得失的科學家。比如說家喻戶曉的鄧稼先、錢學森等兩彈元勳,放棄更加優越的生活和條件,毅然決然回到祖國,為祖國的兩彈和航天事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名氣可能沒有那麼高,但是他對於國家的貢獻,絕對是可歌可泣的,這位科學家就是彭士祿。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認識他,彭士祿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也許你不知道,但是說起他的父親彭湃,想必你肯定聽說過。
1929年,時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的父親彭湃在上海犧牲,彭士祿受貧苦老百姓的照顧和掩護得以逃脫,當時彭士祿才4歲。
小時候的彭士祿吃過不少苦頭,做過乞丐、傭人,多年都處於流離失所的狀態。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1940年,周總理把他從香港帶到了延安學習,在學校,他刻苦努力,成為了學校的模範生。
建國後,彭士祿又委派到蘇聯留學,學習核動力相關課程。六年間,彭士祿共修了36門課程,除3門課程成績為合格外,其他33門課程成績均為優秀,妥妥的學霸級人物。
1958年,彭士祿回國,在北京原子能研究所任職,當時毛主席提出要搞核潛艇,但是當時中國核科學人才奇缺,核潛艇資料空白,蘇聯又拒絕援助,要搞核潛艇談何容易。
而且,那時候的研究條件十分簡陋,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等工具的情況下,彭士祿等科技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最終才確立了自己的計算公式,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擔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彭士祿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除錯和試航工作,對核潛艇研製、生產中的許多重大技術問題都進行了協調解決,使得中國的核潛艇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此後,他還作為大亞灣核電站的總指揮,在他的指揮下取得成功!
他總說:國家給我的太多了。
我這一輩子就幹了兩件事:
一是造核潛艇,
二是建核電站。
他把畢生都獻給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數十年隱姓埋名,無怨無悔。
2017年,,92歲的彭士祿獲得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他們這類科學家,才是這個時代最應該被銘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