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樁是地理邊界的不朽標記
是神聖國土的忠誠守衛
它的滄桑見證戍邊歲月
石痕裡盛滿了祖國成長的風雨歷程
也鐫刻著一批批邊防軍人的光輝勳章
……
在祖國西南邊陲,巍峨的雪山腳下,茂盛的叢林深處,有這樣一座界樁,屹立在中緬邊境,而陪伴這座界樁的,是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十三連的全體官兵。
“有國才有家,沒有邊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這句戍邊魂始終迴盪在邊境巡邏路上……
“邊陲雖遠,但祖國在我心中,一寸也不曾分割。”這是一位戍邊多年的老班長面對採訪時最質樸的表白,他就是十三連班長秦永標,2008年12月入伍,2011年12月入黨,先後五次參加原邊防團組織的“愛軍精武”比武,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指揮士官”“愛軍精武標兵”“百名好班長”,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在邊防一干就是11個年頭,他就像祖國邊疆上的界樁一樣,紮根在西南一隅,用青春熱血守衛祖國邊防一線。這麼多年,他稚嫩的面板早已被熱帶的毒辣太陽晒得黝黑,臉上寫滿了邊防軍人的故事。
赴一場青春之約
秦永標是玉溪市紅塔區人,11年前,當他得知將到德巨集邊境當兵時,內心充滿憧憬和期許。
懷著對邊防生活的期待、對軍營的嚮往,秦永標坐上了參軍的列車,兩天兩夜的旅途,赴一場關於青春的無悔之約。
在西南邊境地區,蚊蟲、螞蟥、青蛇早成了官兵們的“寵物”,溼熱天氣是當地“特產”,艱苦的生活環境,對於常年生活在這裡的官兵們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每一次巡邏執勤都被蚊蟲、螞蟥叮咬得遍體鱗傷,渾身紅腫也成了巡邏的“一道坎”,秦永標也是如此。
記得剛下連那會,秦永標聽老兵說:“選擇野牛坡巡邏,就意味著半隻腳踏入‘鬼門關’。”那裡人跡稀罕、草深林密,不時有毒蛇、野豬、毒蠍出沒,危險重重……但他毫無懼意,拍著胸脯說:“我是邊防兵,守不了國土,望不見界碑,就對不起這身衣服!”
秦永標用毅力戰勝了地理差異,也戰勝了自己。從那以後,他用鋼鐵般的意志堅守在邊防線上,日日與月月,歲歲與朝朝。
護一輩子的戰友情
戰友是天,戰友是地,有了戰友就會頂天立地;戰友是風,戰友是雨,有了戰友就會呼風喚雨;聚是一團火,散化滿天星。
對於戍邊軍人來說,每一個士兵都有自己的編號,就像界樁的編號一樣,是祖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就像一塊塊磚,用鋼鐵意志築就護國長城。
2015年,秦永標一行人在一次全線巡邏過程中,行進路線多處被吹斷的樹枝阻擋,觀察警戒、清理阻礙物等一系列行動迅速進行。為了完成巡邏任務,他在前頭用鐮刀開路,帶著士兵一路披荊斬棘、清理路線。熱帶雨林裡陷阱重重,隊伍到山谷底,上等兵趙峰不慎被蛇咬了,秦永標不顧危險,立即為趙峰吸出蛇毒,包紮傷口,讓這個上等兵撿回了一條性命。士兵們這樣評價秦永標:他不僅是我們的班長,更像是我們的兄長,呵護著我們。
在一次次訓練中,一次次出勤中,秦永標因出色表現,轉改士官第三年就被任命為班長。
守一個偉大的家
一首首軍歌嘹亮,一批批官兵接力駐守,為的是邊境和平與安寧、人民的幸福與安康。
2016年,秦永標的父親因為車禍住進醫院,母親因為這件事也病倒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只因為他肩負戍邊使命,無法侍奉雙親左右,對親人的思念與歉疚讓他久久不能釋懷。
那一天夜裡,這個鐵骨錚錚的男子漢再也忍不住對父母的擔心和牽掛,捂在被子裡泣不成聲,睡在隔壁床鋪的戰友聽到了,心裡不知多難受。組織上決定批准他休探親假,但他知道防區形勢嚴峻,這個時候是連隊最需要他的時候,於是婉拒了組織的好意。
秦永標說:“只要一想到萬家團圓的美好畫面,就會感到自己的奉獻是有價值的,這也是我長期堅守在部隊的原因。如果能幹得長久,我寧願在邊防幹一輩子,守護一輩子的界樁”。
時光荏苒,堅守依舊。秦永標和他的戰友們,在西南邊陲的雪山腳下,將青春奉獻給祖國的邊疆,守望著和平與安寧。
(李平、胡巡、呂洪安)
監製:樑啟英 李華敏
編審:張超躍 潘劍鋒
策劃:龔勝祥
主編:孫炳祥
刊期:第 76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