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沒良心炮”就是飛雷筒。隨著電影《集結號》和《智取威虎山》的上映,這一奇葩兵器很是火了一把,只可惜該兩片的導演大概對這件兵器可能是完全的不懂,所以在影片中的使用是超級的錯誤。為什麼?下面簡要說說。

飛雷筒是個怎樣的東西

飛雷筒也稱作炸藥包拋射器。其雛形最早出現在抗戰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其技術成熟於解放戰爭時期則是無疑的。其發明者一般都認為系東北軍出身的我軍工兵連長聶佩璋,但我認為應該是我軍廣大指戰員在戰鬥中不約而同又互相借鑑逐步摸索出來的。當然,聶佩璋在其中的貢獻可能是最大的。

眾所周知,由於缺乏攻堅兵器,我軍對敵堅固設防的永久性築城的進攻,都是使用像董存瑞那樣的爆破隊逐次爆破的方法進行的。採用此法爆破,難免會造成爆破隊員的犧牲。為解決這一問題,官兵們便在實戰中琢磨並實驗如何不用人力而用火藥投送炸藥包的方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炸藥包拋射器應運而生了。

最早的炸藥包拋射器就是在地上挖一個朝向目標傾斜著的筒狀深坑,在坑底放置用於推送炸藥包的黑火藥,火藥上面安放用於爆破目標的炸藥包,利用火藥的推力將炸藥包拋射到目標點引爆。

飛雷筒的最初形態示意圖

這樣全靠土坑作發射筒的方法畢竟太土太土了,因為臨時挖出來的土坑對要求相對嚴格的坑壁直徑、藥室容積、坑的傾斜角度等很難把握,這對計算打擊目標的距離、火藥用量和炸藥包的大小來說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於是後來便出現了直徑與容積相對固定的洋鐵桶或木桶,用以相對衡定拋射器諸元,飛雷筒便這樣誕生了。

飛雷筒的口徑很不一律,全由各單位根據手頭現有的器材而定,從300毫米到500毫米都有。用以發射的炸藥包一般十餘公斤,大的有二十餘公斤的。最大射程達二三百米,但以150米以內殺傷力較理想。主要用於打擊敵築壘、鐵絲網、鹿砦等主、副防禦設施,對運動中的步兵則基本不能對付。

飛雷筒的構成共四個部分,即發射筒、發射藥、隔離板和炸藥包。發射筒的作用是為炸藥包提供一個簡易的導向,這和迫擊炮的炮筒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一般用管狀鐵桶製成,也可以用厚木桶,但要用鐵絲或鐵條箍緊。

發射藥的作用是為炸藥包提供拋射的動力,這又和迫擊炮彈的基本發射藥以及附加藥包的作用完全一樣。飛雷筒的發射藥一般使用黑火藥。為什麼非要用黑火藥?因為黑火藥燃燒速度慢,氣體擴散速度也慢,可以降低炸膛的危險。

隔離板的作用是將發射藥與炸藥包隔離開,以避免殉爆。隔離板就是一塊直徑剛好與發射筒的內直徑相同的圓形木板。它的下面是發射藥,上面就是炸藥包。發射藥點燃後,是直接推動隔離板,再通過隔離板推送炸藥包。實際運用中,也有用溼土替代木板做隔離的,即在放置隔離板的地方墊上一層厚厚的溼土並夯實,以密閉發射藥,作用與木製隔離板是一樣的。

炸藥包就是一般的炸藥包,但與電影中董存瑞使用的炸藥包所不同的是,飛雷筒推送的炸藥包不是那麼四四方方的,它要麼是圓餅形的,要麼是圓球形的,要麼是圓柱形的,因為只有它的截面是圓形的,才能很好地密閉火藥的氣體,最大限度地利用發射藥的動力,也才能更好地在發射筒中得到一個相對理想的拋射導向,而絕對不會象《集結號》和《智取威虎山》那樣使用截面為矩形的炸藥包。這就和迫擊炮筒是圓的,迫擊炮彈的截面也必須是圓的道理一樣。若迫擊炮筒是圓的,而迫擊炮彈的截面是方的,你還想把它送出幾百米幾千米呀,你能把它丟擲十米就不錯了,而十米的距離,炸誰呀?

飛雷筒的發射沒那麼簡單

大致來說,飛雷筒的原理與迫擊炮是一樣的,即:1,滑膛(迫擊炮少數也有線膛);2,大仰角射擊,彈道特別彎曲;3,依靠地面承受與吸收強大的後坐力。

有些歷史博物館內有飛雷筒的實物展出(見圖4)。這些供遊人參觀的飛雷筒呈一定的角度傾斜著擺放,前端用木架支住,那樣子就和迫擊炮的放列差不多。但必須明了的是,這僅僅是供人蔘觀時的擺設方法,而絕對不可以是作戰時的發射狀態。《集結號》和《智取威虎山》兩部電影中表現的飛雷筒的發射用了與博物館內的文物完全相同的擺法,這就大錯特錯了。若是飛雷筒在發射時也象在博物館那樣的擺法的話,那挨炸的就只能是這附近幾十米之內的自己人了。只要讀過初中,物理考試及格的,就能產生這樣的疑慮:能夠將幾十斤重的炸藥包丟擲幾百米遠的傢伙,那膛壁的壓力與後坐力得有多大?就靠一層薄薄的鐵皮來承受那巨大的壓力,能行?筒底就那麼空懸著,絲毫的防後坐設施也沒有,那巨大的後坐力如何承受?承受不起的後果又將會怎樣?我真為穀子地和少劍波們冒冷汗。

電影《智取威虎山》劇照

飛雷筒與迫擊炮的發射原理差不多,但這不等於說它就完全等同於迫擊炮,二者是有著巨大的差異的。第一個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即飛雷筒的筒身沒有迫擊炮的炮筒那麼堅固耐壓。那怎麼辦?除了採用黑火藥以減緩對發射筒壁的壓力外,飛雷筒顯然還借鑑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軍李文斯炮的發射方法,因而較好地解決了發射筒筒身的耐壓問題。

李文斯系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皇家工兵上尉,由他發明的類似拋射器的東西被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李文斯炮”。該炮的結構十分簡單,只是一根有一定長度的滑膛鋼管,底部封死,按事先計算好的目標方位,將炮身的大部以一定角度埋入地下,再按順序裝入拋射藥、密封裝置和炮彈(最初主要是自制的燃燒彈),將發火具用電線聯接,在遠處以電鈕操縱放射。該李文斯炮是一戰時一項簡易的發明,曾取得一定戰果。聶佩璋系工兵出身,在東北軍時受到過嚴格系統的工兵教育,相信他應該知道李文斯炮,因而由聶等研發的我軍“土原子彈”也和李文斯炮一樣,在其發射時,其筒身也大部斜埋入地下,並將筒的外側與坑壁間縫隙用土填實,藉助堅實的大地吸收發射藥造成的重壓,並提高安全係數。同時,發射筒的底部與坑底也要嚴密地貼緊,以承載那強大的後坐力。

飛雷筒發射狀態示意圖

飛雷筒第二個區別於迫擊炮的地方,是迫擊炮的炮彈一般採用著發引信,炮彈著地時靠撞擊目標自動引爆,受技術與裝置條件的限制,飛雷筒拋射的炸藥包只能採取最原始的方法,即用導火索延期引爆的方式引爆炸藥包。當然如何點燃導火索,各單位又有不同,有的是用最苯的方法人工點火,點燃炸藥包的導火索的同時或稍後,再點燃飛雷筒的發射藥;也有的採取當時相對先進一點的技術,以雷管做為起爆器,根據拋射飛行時間計算好長度的導火索做為延時器,以拉火管為點火器,把拉火管的拉火線固定在發射筒上,當炸藥包飛離發射筒時自動拉燃導火索,延期引爆炸藥包。

第三個不同是它的發射藥。迫擊炮的基本發射藥是定裝在彈體上的,附加藥包裝起來也十分簡便,而且基本藥管也好、附加藥包也好,都是衡定了標準的,根據射表使用高低機可以很方便地調整發射角度,用以控制打擊距離。飛雷筒沒有高低機可調,更沒有射表可供對照,它必須也只能根據打擊目標的距離、土坑的傾斜角度與炸藥包的重量等因素進行計算來確定發射藥的裝量,幾斤幾兩都是現稱現裝,沒有一個衡定值。

第四個不同是它的發射藥的點火方式。傳統的、多數的迫擊炮彈的擊發是靠炮彈的重力,使自由落下的炮彈的底火撞擊安裝於炮筒底部的撞針,從而點燃發射藥,而飛雷筒做不到這一點,因而它的點火也相當的落後,一般是在安裝發射藥時,預留一條長長的引線,待一切準備就緒後,操縱人員躲到安全距離以外,點燃引線,延遲發射。

第五個不同是發射陣地的構築。迫擊炮的發射陣地相當簡單,情況緊急時往往數分鐘即可構築完成,來不及構築陣地時也不是不可以發射,而飛雷筒的發射陣地可就不是幾分鐘就能完成的了。因為這個發射陣地同時就是它這件兵器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是必須要經過細密而紮實的土工作業才能完成的。

正是因為與迫擊炮之間存在的諸多不同,使得飛雷筒的發射比迫擊炮的發射要複雜十倍。像《集結號》《智取威虎山》電影裡表現的那樣,只是用兩根木棍懸空著支著,就像迫擊炮的發射那樣,發射者就緊緊靠在飛雷筒的邊上,只顧往筒裡塞炸藥包,然後炸藥包便一個一個接二連三地飛出去在敵人的步兵群裡炸開了……呵呵!這就不是誇張了,這也不是寫意了,這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了。

最新評論
  • 1 #

    本文絕對正確,贊一個

  • 2 #

    第一次看沒良心炮是《大決戰》。

  • 3 #

    飛行炸藥包 最早是抗戰時期一批山西的礦工 加入八路軍 他們在礦上天天用炸藥 而八路軍在對付日軍囚籠戰法 打日軍的炮樓缺乏重武器 搞群眾路線 獻計獻策礦工士兵提出的用小炸藥包拋射大炸藥包攻擊炮樓 碉堡大型固定目標的戰法 你發的第一張圖是錯誤的 地上對著目標挖45度斜角放入小炸藥包把導火索留出地面 擁土後放入木板在擁土後 放大炸藥包 導火索留的較長 同時點燃 小炸藥包爆炸會把大炸藥包拋射出去 到目標附近爆炸就會震垮磚石結構的炮樓 由於拋射距離和精度不夠 後在解放戰爭時期有進一步發展了用油桶做炮管的新版本

  • 4 #

    親身經歷的實彈演習,七O年野營拉練,在陵水的八所和九所之間進行空陸實彈演習,(連進攻),戰鬥機對地攻擊和炮火襲擊後,就是這沒良心炮攻擊。由工兵在地面上向攻擊的山頭一面按間距挖底深口淺的鈄框形的士坑,下放拋射藥,回填泥土,上面再放炸藥包。十幾個用繩索串連起來。同時點火拋射,一個小山頭,正面反斜面全把土都炸鬆了,都說種紅薯直接就可以種了。

  • 5 #

    言之極是,是應該給這幫導演、編劇上一堂物理課。

  • 6 #

    嗯,這才是實事求是,仗是打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

  • 7 #

    我也是很疑惑,這玩意有很大的可能會炸膛啊,就用木棍稱一下,太草率了

  • 8 #

    看電影衝鋒時扔手雷被機槍打死,就覺得幹嘛不在坑道里背向拋手雷。最近看《最長一日》就是背向拋手雷。

  • 9 #

    我軍戰士的很多行動和做法是精英和磚家們解釋不了更理不了,只有一個事就可說明白:你們的蔣委員長徹底失敗了,再把別的沒用!

  • 10 #

    大決戰之淮海戰役,粟司令打雙堆集,陳官莊都有不俗的表現!

  • 11 #

    飛不遠 射不準 可以當作精神武器使用!遼瀋戰役 平津戰役四野的炮兵已經比國軍的強了

  • 12 #

    飛雷使用參照還得看《大決戰》,畢竟拍了不少鏡頭……用飛雷也是迫不得已呀

  • 13 #

    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有炮誰還用這個,好像只有了很短的時間,後來就沒有用過。

  • 14 #

    四野好像沒有,是二野用的,沒辦法,二野裝備不如四野,有炮誰使這個。

  • 15 #

    說直接說白點,沒良炮就是一支放大的土槍。不信你去看看,解放前的土槍!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垂直冷發射導彈的彈射動力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