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年來的不斷建設提速,中國未來航母叢集版圖即將初步實現。自2012年以來,“遼寧號”航母率先服役,首艘中國產航母002型已於2017年下水。與此同時,中國未來航母的建造也提上日程。除了噸位更大,可以裝備更多科技裝備之外,未來航母可能採用核動力系統,成為中國海軍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採用核反應堆作為動力裝置,不僅省下了大量燃油空間,也讓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得到質的飛躍。從目前來看,世界上僅有美國與法國擁有核動力航母。不過,考慮到法國現役唯一一艘“戴高樂”號航母僅有4萬噸排水量,且核動力的運用十分有限,讓航母的航速僅能保持在27節,遠遠不能發揮核動力航母的真正威力。因此,對中國海軍具有真正參考意義的現役核動力航母,就是美國海軍現役的“福特”級和“尼米茲”級等。可以說,作為美國海軍乃至美國政府的王牌殺手鐗,包括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美國依靠核動力航母,可以從容地在全球任何一個區域快速進行軍事部署,為其“世界警察”的地位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截至目前,美國海軍共有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且排水量大都保持在10萬噸左右。有資料顯示,其中一艘核動力航母的核反應裝置帶來的電力輸出,就堪比一座10萬人口城市的發電量。因此,對於中國海軍建設“深藍海軍”的戰略方針來說,建設核動力航母是必由之路。
事實上,中國在航母建設方面的規劃一直追求穩步前行,有著科學的系列傳承。比如“遼寧”號航母主要承擔的就是科研實驗,以及培訓海軍航母人才的重任,而首艘中國產航母正是在“遼寧”號基礎上的復刻升級版,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滑躍式航母。核動力航母無疑有著技術方面更高的要求,因此,從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中國極有可能同俄羅斯進行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核動力航母的研發建造程序。
從歷史來看,前蘇聯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儘管最終夭折,但俄羅斯在核技術領域依然具備世界一流水平。其最新型“海牛”級航母仍然採用了核動力。當然,核動力航母耗資巨大,而且俄羅斯在很多技術環節並不具備成熟的經驗,因此從多方考慮來看,俄羅斯與中國實現技術共享,共同合作推動中國產核動力航母的建造,成為了大勢所趨。
從整體來看,中國在船舶工業特別是大型現代航母的建造方面不僅資金充裕,而且已經累積了足夠的經驗,這一方面正是俄羅斯所欠缺的。另一方面,俄羅斯在核技術應用領域足以和美國並駕齊驅,也正是中國所不具備的。不久前,俄羅斯就下水一艘排水量達3.35萬噸的核動力破冰船“烏拉爾”號,震驚世界。隨著中俄兩國近年來在軍事、民用各個領域技術合作的不斷深入,當中俄實現艦用核動力反應堆技術的共享研究,未來中國首艘核動力航母的建設程序也有望不斷提速增效。(利刃/舍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