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本來我將在這一篇文章中開啟威克島之戰的,但正好前幾天晚上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最新上映的影片《決戰中途島》,於是決定先把後面的內容往前提。對於這本電影的評價以及它所涉及到的一些準確的史實,我個人會在講到中途島之戰的時候再進行敘述。在這之前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關於《決戰中途島》這本電影並沒有告訴我們的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日軍在 1942 年 6 月與美軍展開作戰之前,日本海軍就已經去過中途島了。

▲電影《決戰中途島》(Midway)的電影海報,羅蘭·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指導,2019 年 11 月 8 日在中美兩國同時上映。

本篇文章將會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還是按照老的慣例,我會對中途島在 20 世紀初的戰前簡史進行介紹,而之後我會談談日軍打擊中途島的目的以及炮擊之前所發生的戰事。請大家注意,當我在未來真正開始講述中途島之戰的時候,關於該島的介紹就不再贅述了,而是直切戰鬥本身。

▲威廉·雷諾茲(William Reynolds)的個人肖像,由亨利·布朗(Henry Brown)所作。威廉·雷諾茲出生於 1815 年,曾在內戰中服役,最終軍銜為海軍少將。他的妻子羅貝卡·雷諾茲(Rebecca Krug Reynolds)是第一位登上長城的美國女性。

官方編號: NH 47139

更關鍵的是,中途島的位置非常特殊。它位於西經 177° 21′,北緯 28° 12′。從全球來看,中途島的位置接近國際日期變更線,如果和英國的格林威治共同形成一個橫跨兩極的平面,幾乎可以把地球對半分。但是中途島這個名稱中的“中途”,其實指代的是該島的位置大致位於北美洲和亞洲的中點,具體說來是日本和加利福尼亞連線的中點。它位於夏威夷群島中的最西端,雖然在地理上屬於夏威夷群島,但是在法理上,中途島不歸夏威夷州(State of Hawaii)管轄。即便在夏威夷還沒有被美國吞併之時,夏威夷王國(Kingdom of Hawaii)的政府仍然將中途島拒之門外。

有人認為這是中途島不適合人類居住導致的,雖然這樣的觀點並不具備唯一的權威性,但目前我們姑且就相信這一種看法吧,因為中途島的確不是一個讓人很感興趣的地方,至少在 20 世紀以前是這樣。中途島的氣候溫和多雨,雖然在 5、6 月份比較幹一些,但是一年中其它月份的降水佔比還是很高的。截止目前,中途島的最低氣溫為 11℃,最高氣溫為 33℃,屬於亞熱帶氣候。

但奇怪的是,既然中途島和中國的江南沿海在氣候上有相似之處,為什麼島上連像樣的植被都找不到呢?中途島在 20 世紀之前,島上只有低矮的灌木,並且它還是各類鳥群理想的排洩之地。我想這可能和中途島的底部其實是一個死火山有關。這個低調的盾形火山,在2000 萬年前偶然的一次高調噴發後形成了中途島,植被的稀疏其實和土質的組成有重要的關係。

當歷史老人將時鐘撥到 20 世紀的時候,中途島的命運就開始發生了變化。1903 年,當時美國的太平洋商用電纜電報公司(Commercial Pacific Cable Company)為了鋪設橫跨太平洋的電纜,就派遣了大量工人進駐中途島。但是人們到那兒之後發現,除了新鮮的鳥屎和乾硬的灌木外,沒有可以食用的蔬菜。於是人們又從夏威夷和關島運來了肥沃的泥土,終於改變了中途島荒蕪的地理環境。除了泥土之外,美國人還帶來了許多新的物種,比如金絲雀(Canary),豐富了島嶼的生物多樣性。

▲中途島上的電纜中心。遠處的兩個風車正“藐視”著所有島上的植被。照片前景是美國人種植的蔬菜園,以及引入的澳洲鐵木。該照片大約拍攝於 1904 年。

官方編號: NH 102087

然而,中途島並不是一片世外桃源,當美國工人發現日本的偷獵者,經常來島上帶走鳥類生產的“肥料”、羽毛、鳥蛋以及在近海頻繁捕魚時,島上的美國人就要求建立一個無線電通訊站,以報告最新的情況。為了捍衛島上的生物多樣性以及領土主權完整,時任總統泰迪·羅斯福(Teddy Rossevelt)就派遣了 21 名海軍陸戰隊的小股力量,希望他們能夠維持中途島的安全。從 20 世紀的頭十年到 30 年代中葉,美國人一直在改善中途島的居住環境,但是量變要產生質變,不能僅依靠島上工人的努力勞作,有時還得看看局勢的發展。

1935 年 10 月,泛美航空公司(Pan Am Airways)開啟了第一個跨太平洋的商業航線。航班號為 NC-14716 的一架馬丁 M-130 飛艇必須在中途島進行中轉,因此旅遊業和相應的基礎設施也日趨完善。這個航線往來於舊金山(San Francisco)和港澳之間,中途停靠夏威夷、中途島、威克島、關島和菲律賓的馬尼拉。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乘坐這樣的航線,類似的飛艇截止到戰前,馬丁公司生產的同型號飛艇數量也沒有超過十架。

▲泛美航空公司中國航線的郵票。郵票正中寫著 1935 年 11 月,時間下方即為馬丁 M-130 飛艇。郵票的左下角可見具有東方色彩的帆船。郵票為 25 美分。

收錄於: The Cooper Collection of US Aero Postal History

當時間推進到 1940 年的時候,日美關係的緊張以及美方對中途島戰略價值的準確認知,都使得島上的軍用設施建設就被提上了日程。美國海軍將設施建設承包給私人公司,他們共同組建了一個承包商聯盟,稱為 PNAB (Contractors Pacific Naval Air Bases)。從 1940 年到 1941 年 8 月,美國海軍相繼在島上建築了行政大樓、潛艇基地、海軍船塢、機場跑道以及岸防炮等常用的軍事設施。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國海軍就已經大約提前四個月完成了工程建設。但因為二戰率先在歐洲爆發,因此尚未正式參戰的美軍就把最為優良的武器裝備賣到了英國,而太平洋便成為了戰爭的二線,因此才會出現諸如 “水牛”式戰機(F2A "Buffalo")這類幾近淘汰的裝備,被部署到中途島的現象。

▲1941 年 11 月 24 日拍攝的中途島航空攝影照片。照片前景為東島,可見 3 條飛機跑道,後景為桑德島。島上的植被數量已經大幅改善。

官方編號: 80-G-451086

下面,我想跟各位講一講日本為什麼要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炮擊中途島。

二、不守時的驅逐艦:日軍的打擊方案和遲到的海軍艦艇

日軍炮擊中途島的計劃,最早是在 1941 年 9 月中旬提出的。當時,第一航空艦隊正在制定打擊夏威夷的詳細方案,他們在這個方案中首次將炮擊中途島的任務提了出來。為了確保南雲忠一機動部隊的安全,消除中途島上可能威脅偷襲主力的美軍戰機,日軍因此需要派遣額外的艦船炮擊中途島上的美軍機場。日方的情報表明,中途島上有兩個水上飛機的基地正在建設之中。這是炮擊中途島最早的來源。

但隨著打擊方案的細化工作穩步推進,日軍打擊中途島的需求也逐漸提高。日方認為,任務執行途中很可能出現艦艇受損或是燃油短缺的情況。如果不能確保這些掉隊艦艇的安全,那麼日本海軍艦艇將會遭遇美方航空兵的打擊,在開戰之初便會承擔一定的損失,況且日本海軍組建以來,還沒有進行過如此龐大的打擊任務,為了確保一錘定音的效果,打擊中途島的烈度必須要加強。另外一方面,開局的這一場戰鬥如果有過多的損失,在輿論宣傳和士氣方面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因此,日方在原計劃的基礎上,把南雲機動部隊中第三戰隊的戰列艦“霧島”號(Krishima)也加入了打擊編隊,而第五航空戰隊的航空兵將要承擔空襲中途島的任務。日方最終決定派遣兩艘驅逐艦,在珍珠港遇襲之前率先壓制中途島,並在偷襲珍珠港之後,再次派遣“霧島”號和航空兵,對中途島進行二次打擊,鞏固第一次的炮擊成果

1941 年 11 月 16 日,驅逐艦“潮”號(Ushio)的艦長上杉義男(Yoshio Uesugi)中佐和驅逐艦“漣”號(Sazanami)的艦長上井巨集(Hiroshi Uei)中佐受邀來到“赤城”號(Akagi)航母鼓舞鬥志。21 日,兩艘驅逐艦前往橫須賀(Yokosuka),並與另一艘補給艦“尻矢”號(Shiriya)會合。11 月 27 日,日本海軍的參謀在“赤城”號吃晚飯時宣佈了打擊中途島的作戰計劃,此時,“尻矢”號已經離開了日本本土,因為她的航速比驅逐艦慢,所以她需要率先趕往補給水域。指揮這次炮擊行動的是小西要人(Konishi Kaname)大佐。

▲1941 年 11 月,海軍航空兵正在“赤城”號航母甲板上集結。後景的大型水面艦艇皆為南雲忠一機動部隊的艦隊航空母艦。這些艦艇均位於單冠灣(Hitokappu Bay)。

11 月 28 日的正午,“潮”號驅逐艦和“漣”號驅逐艦離港前往預定的補給水域,但是原定於 12 月 2 日進行的燃油補給工作卻沒法按時進行,因為兩艘驅逐艦到達預定水域後沒有找到本該就位的“尻矢”號補給艦。不過情況並沒有繼續惡化,驅逐艦在找到補給艦後,分別在 12 月 4 日和 6 日完成了燃油補給任務,此時補給艦撤回至預定集結點,等驅逐艦炮擊中途島完成後,一併撤回日本本土。

▲1938 年 4 月 28 日拍攝的“尻矢”號(Shiriya)燃油補給艦。“尻矢”號補給艦在驅逐艦炮擊中途島成功後,於 12 月下旬回到了日本本土。1943 年 9 月被一艘美軍潛艇“鱗魨”號(USS Trigger, SS-237)擊沉。

於是,這兩艘驅逐艦就在太平洋上孤獨地前行。顯然,如果偷襲珍珠港成功的話,南雲忠一和聯合艦隊的功勞將會吞沒這兩艘驅逐艦在中途島形成的戰果。除了聯合艦隊在到達夏威夷前沒被美軍發現外,這兩艘驅逐艦同樣也是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講到這裡,我們暫時先把目光切回到美軍吧。

1941 年 12 月 7 日的早晨,中途島還是和往常一樣的平靜。當天是星期天,但是美軍還是按照既定的日程,放飛了 5 架“卡特里娜”水上飛機(PBY "Catalina"),這些飛機隸屬於美國海軍第 21 巡邏中隊(VP-21),她們正進行著例行性地搜尋任務。除此之外,兩架荷蘭的水上飛機正要飛往荷屬東印度群島,她們打算在威克島中轉。此時,“列剋星敦”號航母上的第 231 偵轟中隊(VMSB-231)的“無畏者”轟炸機正要飛往中途島,中途島又起飛了兩架“卡特里娜”準備前去接應。

▲1936 年,VP-21 的前身 VP-7 中隊中的一架 P2Y 飛艇正在進行飛行。VP-21 中隊在 1941 年 12 月已普遍列裝更為先進的 PBY-5 和 PBY-5A 型號的“卡特里娜”水上飛機。

然而,在夏威夷時間 9 點整的時候,中途島上的無線電通訊站收到了日本人偷襲的訊息。幾分鐘後,美軍確認了訊息的準確性,於是他們開始了動員。

西里爾·希瑪德(Cyril T. Simard)是中途島上的最高指揮官。他立即召回了起飛的荷蘭水上飛機,然後拓展了水上飛機的搜尋扇區。他命令駐守在島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六防衛營(6th Defense Battalion)進入戰備警戒狀態。島上駐紮的 700 餘名官兵在當天白天,就開始“大興土木”,挖掘戰壕、燈火管制、測試通訊,這些一窩蜂的流程他們很快就做完了。然而,當傍晚來臨之時,原先放飛的水上飛機並沒有帶來任何關於日軍艦隊的訊息,但是島上的駐軍並不理睬,還是在戰壕中全副武裝的等待可能的日軍進攻。此時,美軍在島上已有 6 門 127mm 的岸防炮,12 門 76mm 的高射炮,另有 .50 口徑和 .30 口徑的機槍共 60 挺左右。相比關島的防禦來看,美軍對中途島的重視程度顯然要高於前者。

當地時間 6 點 42 分左右,海軍陸戰隊的一名士兵發現了海面上有可疑的光點,但是這光點轉瞬即逝,並沒有得到多位指揮官的確認。

你以為日軍此時就開始炮擊了嗎?才不是呢,日軍這個時候連中途島在哪兒都還沒有搞清楚。因為中途島白天實行了燈火管制,此時正值傍晚,太陽雖然早已落山,而月亮又還沒有高高掛起,所以這兩艘驅逐艦就在哪裡瞎轉悠。因為中途島本身的海拔很低,島上的最高建築物就可以幾乎代表著中途島的海拔了,所以這兩艘驅逐艦在掃描了數次海平面後,仍然沒有找到中途島在哪裡。

然而,大概在晚上 9 點不到的樣子。兩艘驅逐艦在月光的照耀下,在 15 公里外的水域,發現了中途島的輪廓。雖然她們比原定的打擊時間晚了幾天,但是在半小時後,日軍驅逐艦的主炮便裝訂好了射擊諸元,炮擊開始了。

非常感謝你的閱讀,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闡述炮擊中途島的剩餘過程,再會。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武庫機重新興起,各型飛行器都可改裝,中國空戰實力可達歷史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