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俄羅斯在宣佈首架量產型蘇57完成了組裝後,首次在電視節目中公開了蘇57戰機的生產線,蘇57原型機於2010年完成首飛,首飛僅10年後等於達到了可以批量生產的狀態,對俄羅斯來說可謂“十年磨一劍”。然而俄羅斯這次公開的蘇57生產線,卻進一步暴露了蘇57製造工藝相對簡陋的尷尬。
蘇57的機身是獨立製造的,之後通過鉸鏈將機翼、垂直尾翼等氣動舵面固定到機身上,這次傳統的製造工藝雖然成熟可靠、技術難度小,但是卻存在重量大、結構強度不足的問題。現在許多新一代戰機都採用了翼身一體化製造技術,減輕機身死重的同時,還大大加快了組裝效率,中國的殲31(FC31)就採用了翼身一體化製造技術。不過翼身一體化技術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拆解運輸不便,很難裝入中型運輸機的機艙中。
蘇57的機身上佈滿了各種鉚釘,並且很難看到採用複合材料的痕跡,說明蘇57的設計相當保守,甚至可以直接沿用蘇30、蘇35戰機的生產線,圖片前也出現了蘇35戰機的垂直尾翼,說明蘇57與蘇35是共用一條生產線,共青城飛機制造廠不需要額外開闢新的生產線,就能批量生產蘇57。
由於需要與蘇35共用一條生產線,因此蘇57只能繼續採用過去的總裝流程生產線,而不是F35、殲20所採用的脈動式生產線。蘇57是蘇霍伊設計局第一種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機,供電系統、元器件水準提升了一個檔次,對組裝工人的技術要求更高,共青城飛機制造廠必須在未來進行生產線升級與人員優化,否則會影響蘇57的產量。
從生產線可以看出,蘇57在材料與製造工藝方面相當保守,並不是因為俄羅斯技術不行,而是出於穩妥起見刻意降低了蘇57的生產難度,俄羅斯的武器都非常重視“可靠、易於生產、易操控”,蘇57正是這種設計思路的體現。
-
1 #
-
2 #
飛機不用鉚釘用什麼,,,
-
3 #
不錯,敢於亮劍才是王道
-
4 #
別的不說,su57的模型在淘寶上賣的挺貴
-
5 #
鉚釘多才不會便宜生產,增加機重,能組合零部件儘量組合,就象晶片電路整合,部件能縮比小型化儘量,
-
6 #
多好的武器不敢用也是燒火棍!
俄羅斯還有蘇聯時期發動機材料學技術沉澱在,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也將慢慢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