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作為剛剛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的我國,正處於百廢待興,可以說是經濟落後,國防力量也比不上其他的國家。因此,搞建設,發展工業,農業,讓百姓過上安穩生活,人人有衣服穿,有飯吃,這才是重中之重。可是,天不遂人願,在1950年,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進攻金朝鮮,面對強大的敵人,金朝鮮無論是在人員還是武器裝備上,都比不上聯合國軍,因此是一敗再敗。最後被逼無奈,向我國發出了求援信。

面對對手是美國,又當時的軍事強國,對於是否出兵援助,我國高階將領內部也產生了分析,有同意出兵的,也有反對出兵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最終毛爺爺還是決定了出兵援助。把原先調往東北的邊防軍第13兵團,作為入朝參戰的第一批部隊,並更名志願軍,由解放戰爭時期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老總任統帥,指揮13兵團參加抗美援朝戰役。

志願軍

當時的志願軍武器裝備也不是很發達,因此在朝鮮戰場上,面對裝備良好的美軍也在戰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志願軍沒有入朝之前,金朝鮮部隊面對美軍是一敗再敗。而志願軍入朝後,改變了戰場上不利的形勢,先後取得了五次戰役的勝利,將與美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到三八線,遏制了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進攻,雖然沒有取得全面勝利,但至少頂住了敵軍的進攻,遏制了對金朝鮮不利的形勢。

這樣一來,才有可能,以和平的方式結束這場戰役,因為當時無論是志願軍,還是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這場戰役中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因此雙方都希望透過談判的方式結束這場戰役。

想要談判成功,以及掌握主動權,必須在軍事上取得成功。因此在朝鮮戰場上又出現了另外一幕,邊談判邊打仗,因為雙方都想掌握主動權,在談判桌上說話有底氣。所以,在抗美援朝後期,敵我雙方先後展開了,影響比較大的上甘嶺戰役與金城戰役。

金城戰役志願軍俘虜的敵軍

而這兩場戰役,最終都是以志願軍勝利而告終。因此,在談判桌上,我軍掌握了主動權,讓停戰協議順利進行,也讓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主動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然而,能夠順利的讓聯合國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主要是因為志願軍贏得了上甘嶺戰役與金城戰役的勝利。所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參與指揮這兩場戰役的志願軍戰將們,才是讓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幕後的大功臣。

第一位肯定是當時指揮這兩場戰役的志願軍總司令,說到志願軍總司令,可能大家都會想到是彭老總。但是這兩場戰役,並不是彭老總指揮的,由於彭老總身體原因回國治病,因此,這兩場戰役總指揮者是代司令員鄧華,他也是志願軍中出色的指揮員,在之前就是彭老總的得力助手,也是彭老總推舉他擔任志願軍司令員的。

第二位是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12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與前線指揮官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第12軍副軍長肖永銀,李德生。由於陳賡司令員被調回國,因此錯過了這場戰役。

肖永銀

而上甘嶺戰役也是朝鮮戰場上後期,敵我雙方展開最激烈,最慘烈的一場戰役。而作為前線實際參戰第15軍與第12軍全體將士作出的功勞也是最大的。如果沒有他們浴血殺敵,就沒有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除了上甘嶺戰役,金城戰役志願軍指揮官也為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作出了很大貢獻。當時參戰的是志願軍第九兵團,志願軍第20兵團。指揮官楊得志,楊勇兩位將軍都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虎將。在這兩位的指揮上,打贏了抗美援朝最後一場金城反擊戰。成為抗美援朝,讓聯合國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功勞最大的戰將。

所以說,以上幾位戰將都是抗美援朝戰場上,能夠讓聯合國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功勞最大志願軍虎將。

1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俄羅斯為什麼造世界上最醜的船?美蘇當年在北極爭奪戰堪稱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