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綜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當美軍在廣島與長崎投下了原子彈之後,整個世界意識到一種全新的戰爭方式悄然降臨。在民用領域方面,由於核能的使用方向,以及要考慮安全性的問題,因此核技術的開發與設計一般趨向於保守,但是在軍用領域卻沒有這麼多限制。冷戰開始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開始全方位的軍備競賽,據統計1961年,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在部隊人數及武器裝備上以2:1的優勢力壓西方陣營,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開始承受著來自蘇聯陣營方面的巨大壓力。

在西方傳統的軍事理論中認為,人員及武器裝備質量比數量要重要,就像英國劃時代的戰列艦無畏號HMS Dreadnought一般。自無畏號誕生的那一天起,之前的任何一艘戰艦都是可以被淘汰的。核武器也是一樣,當世界前兩個原子彈爆炸的那一刻,就決定了大國之間的核軍備競賽,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漫長的核軍備競賽當中,美國蘇聯還有英國等等國家的設計師也是大開腦洞,設計出一系列令人咂舌的東西。從核炮到核揹包,甚至還有核火箭筒與核地雷。

M65原子安妮核炮

核炮,是擁核國家在戰術層面上研製出來主要針對城市,軍事基地與敵國重工業的核武器。1949年,美國皮卡汀尼·阿森納(Picatinny Arsenal)兵工廠受命製造一款具有核打擊能力的核炮。在旗下工程師羅伯特·施瓦茲(Robert Schwartz)的建議下,全面借鑑德國克虜伯製造的K5口徑11英寸的鐵路炮。設計經過多次修改之後,為了適應各地的交通環境及可能預及的戰爭,最終選擇拋棄鐵路牽引方式,使用兩臺牽引車為其提供移動效能,命名為M65 Atomic Annie,即M65原子安妮。(德國克虜伯製造的K5鐵路大炮的暱稱是"安齊奧·安妮",因此核炮的名字的由來可能是採取了其暱稱)

M65原子安妮的研發耗時三年多,1953年1月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總統就職遊行中,M65原子安妮核炮的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雖然當時展示的是一臺模型,但是,還是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M65原子安妮核炮是有史以來美國生產的最大的大炮。M65原子安妮長約26米,總重量達83噸,炮管長度12米。

美軍代號Grable行動測試原子安妮炮,地點位於美國內華達洲。當時數以百計的軍人及美國國會議員參與了原子安妮炮的首測。

1953年5月25日,原子安妮核炮在美國內華達洲核武器試驗場進行了第一次測試,該測試的代號為Grable。上午8:30,一顆核炮彈從炮口射出,19秒之後發生爆炸,爆炸點位於核炮10公里處距離地面160米的半空中。爆炸的威力相當於美軍在廣島投放的原子彈。整個爆炸十分令人震驚,由於釋放的熱度足夠高與較低的爆破高度,導致形成較低的過壓,但在整體動壓上卻異常龐大,直接對當時在場的車輛人員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原子安妮核炮核炮採用的炮彈是50公斤的W9炮彈,寬28釐米,長138釐米,淨重365公斤。炮彈內裝載了50公斤的濃縮鈾。

1953年原子安妮核炮測試成功之後,美國政府隨機在美國沃特弗利特和沃特頓武器工廠進行了量產,最終生產出20門原子安妮核炮,其中每門核炮造價80萬美金。這20門原子安妮核炮被部署在歐洲與韓國,並且在部署地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轉移,避免被敵軍發現造成不可逆的後果。後來,隨著彈道導彈的發展,原子安妮核炮不論是裝置尺寸,還是射程以及核彈很難相容各類火炮,都越來越不符合當時戰爭的特點,1964年,原子安妮核炮正式退役

核火箭筒

冷戰期間,看似平靜,其實大戰一觸即發。各國之間,尤其是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異常火熱,對於美國來講,當時最為看重的就是西歐及德國問題。根據當年的相關資料來看,美國人時刻在提防蘇聯對西歐地區發起全面進攻。在初期,戰略性核武器的配屬可能會改變相應的局面,但是這也會刺激到蘇聯從而核軍備競賽,於是,戰術核武器便成為阻止蘇聯發起攻擊的較低風險的應對方式,因此,美方研究人員開始介入小型原子彈頭的研製工作。

在經過美國陸軍計算之後得出,在可預期的未來戰爭中,美國需要十萬六千枚戰術核彈頭。1958年W54核彈頭完成測試投入生產。W54核彈頭是一種小型千噸級核裂變武器,重量23千克,爆炸威力相當於10至20噸TNT炸藥,對於習慣於將核武器認為是個大傢伙的人來說,W54核彈頭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在當時這幾乎可以算作是最小的核武器。W54核彈頭研製成功後,初期只能重型轟炸機或者早期的彈道導彈來運載,但它成為了M-388核彈頭的基礎模型。M-388型核彈頭,是W54彈頭的改進型,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小的核彈頭。由於核彈頭彈頭無法承受常規大炮發射的衝擊力和高加速度,這使其只能使用火箭或無後坐力炮發射。最終,M-388核彈與戴維·克羅克特Davy Crockett無後座力炮共同組成無後座力戰術"核武器"系統,該系統由三人操作發射,於1961年正式開始服役

戴維·克羅克特Davy Crockett無後座力戰術"核武器"系統需要三名人員來進行操作,可以代替吉普車後部的炮塔使用

但是,戴維·克羅克特Davy Crockett無後座力戰術"核武器"系統的設計的新穎性和獨創性矇蔽了美軍的雙眼,使美軍忽略了其固有的缺陷。由於核彈頭空氣動力學設計非常差,甚至被人成為長著鰭的西瓜,因此在實際作戰中並沒有太多的實用性。根據當時的相關資料記載,戴維·克羅克特Davy Crockett無後座力戰術"核武器的作用是僅限於在作戰中製造一片嚴重的輻射區,從而減緩敵方進攻的步伐。不過最搞笑的是,這款武器對自己人的殺傷力才是最恐怖的,由於射程較近,只有4公里,因此當風向發生變化時,操作武器的三人組會遭受到致命的輻射。

1962年7月,在美國內華達州的核試驗當中,只有一個戴維·克羅克特Davy Crockett無後座力戰術"核武器"系統成功發射出核彈頭。測試資料令人大跌眼鏡,不準確,啞彈等等評論紛湧而至,最終讓其成為低收益高震懾的心理型核武器。最終,1967年,由於這款武器的實在不靠譜,首先在美國駐歐洲軍隊中停止使用,直到1971年,戴維·克羅克特Davy Crockett無後座力戰術"核武器"系統告別歷史舞臺。

揹包型核武器

特種部隊曾經裝備過的揹包型核武器

朝鮮戰爭之後,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導致美國軍方急需小型戰術核武器的技術優勢來抵抗日益增長的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中常規部隊的數量優勢。揹包型核武器就誕生在這個背景條件下。美國軍方打的小算盤是,在戰爭期間,小型戰術核武器可以快速有效的消耗敵方的有生力量,幾個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即可摧毀敵方數十輛坦克與上百名士兵

揹包型核武器,又被稱作特殊型原子彈藥SADM。它的真正威脅來自於揹包裡面的小型核彈。核彈重大約27公斤,被封在一個用鋁與玻璃纖維製造的外殼之中。這種揹包型核武器裝載一個特製的揹包之內,可以在地面拖拽或者跟隨士兵空降到敵方區域。美國陸軍特種部隊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或海豹突擊隊可以使用這種揹包型核武器。這款核彈的針對的是敵方機場,港口,工業中心與其他具有價值的目標。在戰場上,揹包型核武器可以對敵軍創造一片放射性禁區。

冷戰期間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擁有幾十個這樣的揹包型核武器,不過,揹包型核武器雖然是一種極具滲透型的戰術核彈,但是在對付敵人目標之時可能會傷及自己計程車兵。曾經美國記者馬克·本特利(Mark Bentley)記錄過揹包型核武器在美國弗吉尼亞偏僻地區的測試,他觀看了揹包型核武器的訓練,搬運,安裝定時裝置及引爆等等一系列的流程,他最終給出評價:這是一個自殺型的任務。

揹包型核武器缺點不少,並且極易敵我不分傷及自己人,但其在美軍當中服役時間十分長久。直到1989年才正式從美國軍隊退役。對於揹包型核武器退役至今美國五角大樓都沒有給出正式的理由,但是很多人認為,揹包型核武器退役最重要的地方應該是在全面戰爭中幾乎不可能會完成相應的任務。從滲透開始,到深入敵後,最終引爆所有環節沒有任何人員確保任務的成功性。如果目標十分重要,那麼空軍戰機或各類導彈都可以替代其,並且完美的完成任務。揹包型核武器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它作為一種小型核武器,其威力太過於靠近常規武器了,一旦在戰爭中使用,會提醒敵方戰術核武器亦可應用在戰爭之中,從到導致對方核武器升級,引發其他相關核技術的一連串升級,最終導致全面核戰爭。

核地雷

如果你是1957年英國陸軍負責蘇聯事務的高階官員,你最大的任務是什麼?沒錯,防止蘇聯的入侵。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對於英國陸軍來說,必須擁有一各強大的常規武器庫以及核武器庫。除此之外,全新武器的研發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及德國空軍向英國發射或投擲了數萬枚炸彈,還從法國發射出超過10000枚的V1與V2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這樣的歷史教訓在冷戰期間讓英國必須要未雨綢繆,在對手換成蘇聯之後,英國要嚴密防止蘇聯對西歐的侵略,因此英國皇家研究與開發機構的科學家團隊不斷的提出更有效應對方式。最終他們的結論是一種可以放置在地表或埋藏於地下及河流中的核武器--核地雷。

英國計劃用來對付蘇聯的攻擊,研製的重達七噸的核地雷,名為藍孔雀

這款核地雷由一個大型核彈與兩個控制單元組成,由於考慮到歐洲冬季溫度較低的情形,為了防止低溫下失效,英國人將其配置在一個重大7300公斤被稱為藍孔雀的藍色鐵罐裡。這種核地雷可以在地表引爆,也可以在地下十幾米的深度中爆炸,理論上,地表爆炸可以形成寬115米的彈坑,而地下引爆可形成195米寬的彈坑。雖然是核地雷,其用途卻很廣泛,可以透過定時器定時引爆,最長可以提前設定8天,另外,也可以用電線引爆。彈體內佈置著多個防篡改裝置,任何一個裝置被侵入便會啟用其他的防篡改裝置自動引爆核地雷。

1957年7月,英國陸軍委員會訂購了10枚藍孔雀核地雷。但隨即意識到這種核武器的想法太過於荒謬,很有可能會對周邊同盟國造成核輻射危險,於是1958年英國國防部武器政策委員會暫停了該專案。從設計初期到暫停專案,藍孔雀核地雷總共生產了兩枚,所有的計劃都被定為機密封存。直到2004年藍孔雀核地雷被英國解密,公眾才知道世界上曾經有過核地雷這麼個玩意。

核空中火箭彈

1949年,蘇聯進行了自己的第一次代號為RDS-1的核武器試驗並取得成功。當時蘇聯原子彈的威力遠超過美軍45年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從那時起,蘇聯對美國的威脅讓美國人輾轉反側,於是不久之後,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宣佈美國將研製一種更先進,威力更大的原子彈--超級炸彈,這款超級炸彈其實就是我們知道的氫彈。當然,蘇聯人也不甘示弱,全力以赴的去研究自己的氫彈,冷戰期間的天空突然烏雲密佈。

在世界上第一款洲際彈道導彈(英文簡稱ICBM)R-7誕生之前,全球各國盡皆認為,任何氫彈都必須透過重型轟炸機來投放。當時蘇聯的Tu-95重型轟炸機已經開始研製,這種全新的重型轟炸機是以蘇聯二戰期間最先進的轟炸機Tu-4為設計藍本。Tu-95重型轟炸機的研製讓美國倍感壓力,促進了美國大力投資與研製新式戰機與先進的武器系統,迫切希望可以在未來戰爭中,將蘇聯轟炸機擊落在美國本土之外。由於這種監視,攔截與擊毀蘇聯重型轟炸機的迫切感,導致了美國發展出了很多武器與戰機,但是,總體來說,當時所有的計劃中只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AIR-2A精靈計劃具備深遠的意義。

一架美國F-106戰鬥機在訓練範圍內發射了AIR-2A精靈核空中火箭彈

美國人深知,要攔截蘇聯重型轟炸機必須擁有比當時更有效的武器系統。但是,那個年代絕大多數的空空武器都是機槍或機炮,第一批的空空導彈還處於起步的階段,因此,火箭彈便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領域。1954年,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提出一個想法,研究一種帶有核武器的火箭彈。從理論上說:火箭彈在當時已經證明是攔截飛機的有效武器,而核彈頭的適應性很容易被裝載在火箭彈上,更重要的是,核武器的爆炸半徑足夠大可以降低對制導系統的要求。1955年,AIR-2A精靈計劃正式啟動,並研製出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AIR-2A精靈核空中火箭彈。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AIR-2A精靈核空中火箭彈搭載的是W25核彈頭,由固體燃料火箭引擎在空中提供相關動力。發射兩秒之後,此引擎便可將火箭彈的速度提升到3.3馬赫,直到火箭彈本身的引擎被燒燬之後,引信系統才開始引爆。從射出到擊中目標,AIR-2A精靈核空中火箭彈最長飛行時間可達12秒鐘,這個時間可以讓發射火箭彈的飛機提前轉彎躲避即將來臨的核爆。對於敵方轟炸機來說,由於AIR-2A精靈核空中火箭彈的飛行時間短,爆炸半徑大,重型轟炸機不可能擁有足夠快的速度逃避從而避免為摧毀。在效果上來看的話,一個AIR-2A精靈核空中火箭彈幾乎可以摧毀整個來襲的蘇聯重型轟炸機編隊。

AIR-2A精靈核空中火箭彈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63年,總共生產了約3,150個。對268架美國空軍的F-89戰鬥機進行了升級,使其能夠在運載空中核火箭彈。後期又AIR-2A精靈核空中火箭彈進行了升級,包括使用燃燒時間更久的火箭引擎,從而使F-89有更多時間擺脫核爆的威脅

1974年,蘇聯彈道導彈經過蓬勃的發展已經具備強大的實力,其中就有R-36系列彈道導彈,每一個R-36都可以覆蓋數千公里的國土,攜帶的是都是2500萬噸級的核彈頭。彈道導彈的出現與列裝讓美國人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從當初的對蘇聯轟炸機的擔憂轉接到了彈道導彈上,因此,上世紀80年代中期,AIR-2A精靈核空中火箭彈退役了。

核魚雷

冷戰期間,各種奇怪的武器層出不窮,其中有個武器叫做核魚雷。蘇聯是第一個提出這種概念的國家。1951年至1952年期間,蘇聯針對核魚雷的概念提出了兩種設計,即T-5與T-15核魚雷。其中T-5核魚雷屬於戰術核武器,是一種裝載著5公斤核彈頭並可以安裝在魚雷管裡的核魚雷。但T-15核魚雷卻完全不同,它是一款威力巨大的核武器。為了承載這款核魚雷必須需要一艘經過特殊改裝的潛艇,發射後可以摧毀一座城市或者是一個大型的海軍基地。T-15核魚雷在研製初期屬於絕密,導致蘇聯內部甚至是蘇聯海軍也不知道T-15計劃的存在。

對於T-15來說,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蘇聯海軍總司令尼古拉·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得知T-15的時候苦笑不得,他認為美國城市的防禦很好,大多都處於內陸,T-15幾乎不會有什麼使用的機會。為了攜帶一個可能終身不會使用的武器卻專門建造一艘由大量人員組成的潛艇豈不是一個荒唐的行為?

但是對於T-5,庫茲涅佐夫給予的評價很高。對於海軍指揮官來說,由於可以完美適應現有的魚雷發射管,無需額外進行改裝升級,T-5的存在意味著多了一個新的選擇。1955年,蘇聯對T-5核魚雷進行了測試,引爆了3000噸級的彈頭。T-5核魚雷的主要作用是摧毀水面艦艇,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水下引爆,透過改變潛艇周圍的物理環境迫使潛艇浮出水面。T-5核魚雷是所有戰術核武器當中最貼近戰爭的一款。在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驅逐艦試圖將蘇聯潛艇逼迫至訓練深度,從而迫使其浮出水面。當時那艘潛艇就攜帶了T-5核魚雷,由於戰術核武器爆炸半徑非常大,如果當時潛艇發射了T-5核魚雷,那麼美國驅逐艦一定會被擊毀。美國驅逐艦被擊毀就可能將古巴導彈危機推向高峰,使美蘇兩國陷入全面戰爭。

美國這邊來說,他們也研製了屬於自己的核魚雷Mark 45。Mark 454核魚雷於1957年設計,1959年首次生產,並在1960年進行了升級。Mark 454核魚雷一樣可以裝載到標準魚雷管中,核彈頭是11000噸級的W34核彈頭。如果Mark 454核魚雷被正確引爆的話,在爆炸的一瞬間,目標船體會直接被撕碎。

核魚雷從設計到研製裝備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被真正使用過,它僅僅是一種震懾性的武器。在現代,目前可能只有俄羅斯擁有核魚雷。根據國外相關資料得知,俄羅斯一直吹噓自己擁有一種新型的核魚雷,它是一種城市殺手,隨時可以消滅美國各個沿岸城市,並且使周邊區域具有數十年的放射性。這款魚雷被稱為波塞冬(Poseidon),是一款可以被遠端引爆的核魚雷,彈頭高達100兆噸級,它能夠從一萬公里外發射,巡航速度高達56節,並且據說它是隱形的。

結束語

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分歧與爭端。但是和平一定是主流的話題,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讓世界各國新式武器層出不窮。現在看來可能是一種攀比,並非是真的具備某種戰鬥力。每個國家對於自身的防禦才是重點,但是,由於國家防禦政策的不同,一樣可能會引發不同級別的戰爭。以美國為例,其本身信賴的防禦政策是進攻,正所謂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因此我們才看到美國不厭其煩的征戰在世界各地,甚至在冷戰期間大力發展核戰術戰略武器以確保其應對的能力。世界是全球人民的,每個國家都不可能在大戰中獨善其身,世界末日的交流中永遠不會有贏家,願世界和平,今天,明天,天天!

34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捷克試驗T-34自行高射炮,頭重腳輕脖子硬,還是個大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