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一座宏偉的巨大雷達雕塑,巍然佇立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8研究所的大廳,從事雷達研究的吳劍旗的夢想,就是研究出反隱身雷達技術,讓隱形飛機在中國的領土範圍內無所遁形。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今之世,科技水平成為一個國家實力最關鍵的象徵。

21世紀,一個國傢俱有了高水平的科技創新能力,就能促進國家經濟的新產業的發展,就能在世界產業分工鏈中處於較為高階的位置。

同樣,在國防領域科技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擁有先進的國防科學技術,中國的國家安全才會更加有保障。

科技的發展需要的是一批一批國家科學家的努力付出和獻身,從清朝伊始落後於世界的國家走到今天的科技大國,離不開一代一代追求創新、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的艱苦奮鬥。

"讓美國飛機變得無處可藏"的豪言壯語,就是研發米波三座標雷達的領導人吳劍旗所言,他為科研事業所做的貢獻,為中國國防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科學志向

很小的時候,吳劍旗隨父母工作變動來到瀘州並在瀘州長大,家裡還有兩個哥哥。

童年時代的吳劍旗就有著異於常人的思維能力,在他十歲左右他的中國象棋水平就十分厲害,在當時的巷子裡都很少有人能敵。

長大後還曾代表單位參加圍棋比賽,獲得了很好的名次。

小時候家裡家庭情況不好,只有父親一個人上班,母親帶著三個孩子,生活總在溫飽下線徘徊。吳劍旗小時候動手能力也很強,經常會和哥哥們一起製作玩具,比如彈弓、滑板等。

上學的時候,吳劍明起初成績並沒有多出眾。一直到初三,吳劍旗分到了快班還是前幾名。

之後,便憑著優秀的成績考取了北航電子工程系、在電子科技大學讀了研究生,畢業以後到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工作。

這麼多年來,吳劍旗給周圍人最深的印象是:條理清晰,性格溫和,從未高聲與人說過話。

就是這樣以為一位普通的性格溫和的人,成為了我中國反隱身雷達領域的領跑者。

在電子科技大學的讀書生涯是吳劍旗對科研產生興趣的關鍵時期,這段學習經歷使得他畢業後決定留在研究所工作。這個研究所,就是以雷達研究為主要任務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8研究所。

1990年,吳劍旗來到了電科38所,一待就是20多年。20年來,他懷著科技報國的崇高信念和不畏艱苦、不怕寂寞的科研精神,在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從事科研活動是可以想象的枯燥,但是是他"心之所善",也是他的興趣所在。

他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這樣的科學志向,源於他對於科研事業的熱愛,源於他的科研精神,"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形容他的最好箴言。

正是這樣的堅持和專注,使他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豐富的成就。其中14項獲得授權國防發明專利,以及獲得過國家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眾多的科研成果背後,是他艱苦漫長的潛心研究和無私付出。

在之後的研究生涯中,吳劍旗意識到,要想維護國家的安全,一定要有能夠監測隱形飛機的反雷達,因此他決定潛心鑽研反隱身雷達,並放言:"讓美國飛機變得無處可藏。"

為國家安全獻身的家國情懷

1990年到1991年,美國海灣戰爭爆發,又稱"沙漠風暴",在這場戰爭中,美國隱形飛機出現,讓中國人看到了美國的高科技,看到了他們的強大的軍事實力,也意識到了自己國家國防方面的短板。

美國的隱身飛機可以在別的國家領土監測情報,而相似的隱形戰鬥機則可以用來偷襲於無形之中,這樣的裝備在作戰之中有著極大的便利性,一般的雷達很難監測到它們。

這對於中國的國家安全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很可能會造成中國情報的洩露。

作為剛好是雷達領域研究者的吳劍旗,也意識到了要想捍衛國家的安全,自己擔負著無比沉重的責任和義務。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吳劍旗下定決心,一定要研究出來反隱身雷達技術,不能讓美國的隱身飛機在中國繼續囂張。

在雷達的研究發展史中,兩種研究方向佔主導,分別是米波雷達和微波雷達。隱形飛機因為它獨特的屬性,微波雷達難以檢測。

但是,米波雷達卻能夠對隱形飛機進行探測並且實行精準打擊。但是在這個研究領域,很多科學家還是認為米波雷達沒有研究的必要,因為它是終將面臨淘汰的產品。因此米波雷達鮮有人研究。

但吳劍旗卻以獨特的眼光看到了米波雷達的巨大研究價值。他自己非常明白,對於外國的研究成果照搬照抄很難有所突破,因此他決心根據自己的方向進行研究。

他下決心要讓中國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前沿,於是他專攻米波雷達的研究,並且專注於此。

經過20年的埋頭苦幹、不怕困難的艱難探索,終於成功研究出來了反隱身雷達。

這項發明不僅是我國國防事業史的里程碑,也是吳劍旗兢兢業業、日復一日投身科學研究的縮影。

當世界各國對這項發明都投來羨慕的目光時,吳劍旗依舊波瀾不驚,平靜如初,這是他對於自己夢想的矢志不渝。

在他心中,他始終本著為國家做科研的信念,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信仰,對科研的一腔熱血和對國家的忠誠抱負支援他完成困難的研究,一路走下去。

二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的研究之路

科技發明的背後,卻是吳劍旗及其團隊二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的艱苦研究歷程。這項研究開始時,國內並沒有研究的先例,因此進行的十分困難。但是吳劍旗和他的團隊勇於探索,一點一點自己突破。

科研過程是一個不允許出錯的過程,有時候可能一點點小小的外部因素就會使研究功虧一簣,這二十年來可想而知吳劍旗克服了多少困難。

他二十年如一日,兩耳不聞窗外事,只一心撲於研究,為完善中國的國防系統不斷努力。

2000年,他的團隊已經完成了所有的任務,還拓展了新的方向。這項技術的成功獲得了2001年國防科技技術獎的一等獎。

他的研究,完善了中國的國防系統,米波雷達的研究成果使中國不再面臨隱形飛機的侵擾。

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目標實現後,吳劍旗並沒有停止研究的腳步,這種反隱身米波雷達只能固定工作,不能實現轉移。

因此吳劍旗又繼續探索出新理論和方法,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型機動式米波三座標雷達。不僅如此,吳劍旗還繼續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有著各種新功能的雷達。

在此之前,誰也想不到吳劍旗聲稱的"要讓美國隱形飛機無處可藏"竟然真正成為了現實,這項成果大大振奮了人們的信心,給中國的國防事業提供了強勁的保障。

美國的隱形飛機再也不敢隨意進入中國空中領土,中國的國防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這些都要歸功於這位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科研家——吳劍旗。

就是這樣一位"國寶級"科學家,領跑了中國的國防反隱身雷達技術,使中國的國防事業更上一層樓。

藍圖已經繪就,蹄疾還需步穩。在新時代的潮流中,中國必須堅定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鼎力傳承像吳劍旗這樣的老一輩科技人攻堅克難、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

就像吳劍旗所承諾:"在38所這個'國家隊'平臺上,利用專業優勢再鑄反隱身利劍,護祖國安全,保人民平安。"

1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俄羅斯航空航天部隊接收第一架Su-57系列戰鬥機